Book │《法高哲》 #30 道德的起源?
個人閱讀心得記錄,有很多個人想法。
/////////
長文閱讀
道德是種矯正嗎?
費德利希‧尼采 -《道德系譜學》
「從生物學觀點來看,人類由衝動構成,完全沒有內在約束的傾向,他的生命價值與道德價值甚至是有所對立的。生命價值驅使身體不慣改變並肯定身體的能量,道德價值則鼓勵約束和出世傾向。因此有必要確實去矯正人性,將人身上的動物性能量轉移,人因而以衰弱與腐化告終。」
「生命價值」指生理需求、生存和繁衍等,這種價值觀關注滿足個人物質和本能需求,如食物、安全、性等。「道德價值」包括道德倫理、自我約束、以及對他人和社會責任,如正義、誠實、同情等。
具體來說,生命價值在飲食上可能會偏向美味和營養豐富的食物來滿足生理需求和口味偏好。而道德價值則會考慮食物的來源、生產過程、是否對環境友好等。
「將一隻動物培育成可以做出承諾 — 這不正是自然在關於人的問題上為自己設立的矛盾任務嗎?這難道不是從人那裡來的最根本問題嗎?」
「動物」指的是人類。人類在自然界是一種矛盾的存在,一方面我們有作為生物的本能和需求,另一方面又有理性、道德的存在。
對於這個矛盾的問題,書中指出,有些人能夠將之「遺忘」。「遺忘」並不是單純的忘記或失憶,而是一種「主動的選擇」。書中用人體消化吸收食物來做比喻。身體會選擇性的吸收食物中的養分,去除掉不需要的部分。遺忘也幫助我們〝消化〞生活中的經驗,保留有價值的記憶,去除不重要或沒有幫助的訊息。
遺忘讓我們有些許的安靜、意識些許的空白,讓出新的位置給新的事物。如果沒有遺忘可能就無法感受到幸福、愉快、希望、驕傲等。他會如同一個消化不良的人,無法完成任何事。
遺忘不僅僅是一種被動的過程,也是一種表現健康、積極的心理能力。它是一種必要的能力,讓人們可以從過去解脫,專注於當前和未來的行動。
也是這種能力,讓我們能夠主動選擇記住某些事情,尤其是有關承諾或義務的事。這不只是簡單的記憶,而是一種持續的、有意識的努力,去維持對過去的承諾。所以有些人無法擺脫過去,或對過去某個誓言無法釋懷,是因為在「主動的不願擺脫」,是對於曾經意欲的事情持續意欲。
要做到這一切,人需要先成為可預知的、有規律的、必然性的存在。當一個人能夠理解自己的行為模式、情感反應和決策過程,並將它們系統化時,就可以在面對未來時做出預測和計畫。這種自我理解和自我規範的過程使人能夠成為「承諾者」— 一個能預知未來可能發生的事,也能對自己未來的行為和反應有確切預知的人。
這就是人類社會如何逐步發展出一套複雜的規則和期望,讓人能夠承擔承諾和責任。作者將之稱之為「習俗的道德」— 社會和文化習俗對個體行為的深刻影響,這些習俗通過社會的壓力和期望,培育個體成可以承擔責任、遵守承諾的成員。儘管這過程可能苛刻、暴力甚至反智,但這些手段最終被視為合法並有其必要性。
其中痛苦和恐怖有時候是最有效的催化劑,能夠將事件或體驗烙印在人們的心中。比如宗教儀式中的獻祭、折磨等,可能是古代人們為了將某事件或價值觀烙印在人們的記憶中所採用的手段。即使在現代,這種現象仍然存在,比如新聞媒體、社交平台對特定事件或議題的宣傳報導,來引起恐慌和焦慮。
在過程的終點是培育出「獨立自主的個體」,那個與自身相同,擺脫習俗道德之人,那自律、超越習俗的個體。有自己的獨立與長期意志的人,有權力承諾者。一種真正的力量意識與自由意識,就是人類的完滿感受。
而這自由者也會由自身出發去看待他者,他會尊重與自己相同、強者和可信賴者。同樣的,他也準備好斥責那些沒有權力卻許諾者、欺騙者。對於這種責任非比尋常的驕傲認識、這種罕有的自由,這些沉入最深處成為他的本能,書中稱之為:良心。
良心讓自己有能力估算自己、肯定自己。但沒有人能知道良心什麼時候會產生,即使在一切都準備好的狀況下,沒有人能夠承諾它的出現。
Q:道德教育是否都必然具有某種形式的訓練?
「某種形式」並不侷限在學校的教學,而是在日常生活的觀察、學習等,也都會接收到社會、他人的道德和價值觀,比如在家庭、學校、工作等地方與別人的互動,以及不同的媒體、文學、電影等。
Q:就生命的生物學定義而言,一切教訓人的道德形式,在多大的程度上與生命對立?
這問題主要在問「規範人們的道德規範、價值觀、行為準則等,是否與生物本能衝突?」
人類的生物本能和道德的存在是一種矛盾,生物本能多是在追求個人利益和生存的行為,而道德則要求人們犧牲個人利益來服務他人或社會;生物本能追求如食物、性等,而道德則在食物、性有各式各樣的限制與規範。
然後稍微想了一下,這問題最後講「多大的程度上」好像不等於是在問「是否」,而是在問這兩著的衝突、矛盾是什麼。
Q:是不是沒有生物學的基礎,就該放棄建構道德?
恩…這題好像是在問「道德的起源是什麼?」,因為本來是要回答,不是生物,就不存在思想或道德,但我們人類也是經過漫長的演化,道德規範也是由這演化發展而來,所以…好像不是說〝放棄〞,而是自然發展而成。
總結「道德是種矯正嗎?」
讀到後面都忘記是在問這個問題..。
上述文本提到的,比較多是在探討「道德的產生」。某方面也是回答到這個問題,因為通過理解道德產生的過程,來判斷道德是否是一種矯正。
從結果來看確實是一種矯正,因為會透過各種手段來規範人們應該要怎麼做,比如文中提到的宗教儀式、獻祭等。而文本一開始也提到,會發展成現今的道德規範,是因為人類歷史漫長的演化,是因為要將人培養為一個「獨立的人」,所以文中也提到「儘管這過程可能苛刻、暴力甚至反智,但這些手段最終被視為合法並有其必要性。」
現在看來..好像有點理解。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