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伊斯蘭教如何練成? — 蘇菲派導師與帖木兒式建築
突厥、騰格里與蘇菲伊斯蘭教 (終)
「如果你沒有時間也沒有錢可以去麥加朝聖,你可以來突厥斯坦朝聖三次,這樣就跟去麥加朝聖一次一樣喔。」D站在人來人往的亞薩維陵墓庭園正中間,抬頭望著陵墓。「突厥斯坦就是中亞的麥加。」
我對突厥斯坦 (Turkestan)的第一印象,有點類似沙漠中綠洲的概念,一個一望無際黃沙遍布後暫且休憩的城市,是個很符合絲路印象的城鎮,充斥著一股不同於哈薩克其他地方的氣息,你會明顯感受到此地散發出中世紀古老歷史的味道。突厥斯坦,在古突厥語中是指「突厥人的國家」,最早先是指阿姆河和錫爾河流經的河中地區以北的土地,由突厥部落組成。
車子停在艾哈邁德亞薩維陵墓(Mausoleum of Khoja Ahmed Yasawi)的外圍,接下來必須以朝聖之姿步行瞻仰名列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的亞薩維陵墓。而這段路並沒有想像中平整,原本的黃土路周圍堆起石磚,馬路滿布坑洞。
已經有兩個月沒來的D看到這個景色開始碎念:「又來了!他們想把這裡搞得跟其他觀光區一樣,這裡在成為觀光地之前應該是一個聖地,哈薩克甚至是整個中亞的信仰和歷史中心才對。」
他停頓幾秒看著我,彷彿突然發現我就是他口中的觀光客。「不過,或許重新整理也是好事,我只希望不要變得太現代化。」他改口。我知道我跟D之間都存在些許矛盾,我們著迷於古老遺跡,期望亙古不變,卻也渴望歷史遺跡能變得更親人,易於外地人欣賞。
中亞地區蘇菲伊斯蘭導師—艾哈邁德亞薩維 (Ahmed Yasawi)
亞薩維出生於西元11世紀末,位於塞蘭 (Sayram)的伊斯蘭教家庭。塞蘭在當時除了是古代絲路重要的驛站外,更是11世紀花剌子模王朝(Khwarazmian dynasty)同薩馬爾罕 (Samarkand)和布哈拉 (Bukhara)齊名的伊斯蘭教重鎮之一。他的父親易卜拉是當地著名的謝赫 (伊斯蘭長老或學者),在父親去世後,他跟著阿爾斯坦巴巴 (Arystan Baba)學習,直到導師去世後,年輕的亞薩維才搬到布哈拉市,學習成為一名蘇菲行者,接受蘇菲教派的哲學薰陶。在他晚年時,他決定回到他的故鄉,並在故鄉稍微北邊,由當時的突厥人統治的喀喇汗國 (Kara-Khanid)中的Yesi鎮 (即為現今位於哈薩克的突厥斯坦)開設塔里卡 (tariqa,蘇菲教團,類似於學校的概念)。
蘇菲教派 (sufism),普遍被認為是伊斯蘭教的分支,蘇菲 (sufi)一詞來自於阿拉伯文中的羊毛,他們效法先知穆罕默德的生活方式,奉行苦行禁慾的神祕主義生活,因此他們經常穿著粗製的羊毛衣,相較其他伊斯蘭教派,他們更注重自身的修行、冥想與內省。亞薩維所在的這個時期正是花剌子模王朝的強盛時期,同時也是蘇菲神祕主義運動向外拓展的年代。而亞薩維正是第一位將蘇菲伊斯蘭教帶入遊牧世界的蘇菲行者。在大部分學者普遍使用阿拉伯或波斯語傳教的年代,他用突厥語寫詩,他提倡人們思考,不鼓勵盲從,並且致力於將突厥民族古老的宗教信仰、法律及道德觀帶入可蘭經做解讀,促成騰格里信仰與蘇菲伊斯蘭教的融合,讓北方草原上的遊牧民族接受伊斯蘭教,成為中亞地區獨特的伊斯蘭世界觀。他一生最重要的著作「智慧之書」(突厥語:Diwan-I Hikmet),闡述的便是他對於伊斯蘭教義的理解、對於神與先知的愛、勸戒與生活的各種哲學性思考相關的詩作。
亞薩維被突厥民族尊稱為「Ata」,即為父親之意,他的後繼者很多,隨著13世紀蒙古帝國西征,部分的後繼者逃到安納托利亞 (現今的土耳其)、巴爾幹半島、伊朗及印度,也將亞薩維的思想傳到這些地區,後來更是傳回阿拉伯半島。就某種程度而言,現今的土耳其蘇菲主義也是受到亞薩維的影響。
「如果你沒有時間也沒有錢可以去麥加朝聖,你可以來突厥斯坦朝聖三次,這樣就跟去麥加朝聖一次一樣喔。」D站在人來人往的亞薩維陵墓庭園正中間,抬頭望著陵墓。「突厥斯坦就是中亞的麥加。」
突厥、波斯與伊斯蘭融合風格的帖木兒 (Tamerlane)式建築
「你知道在帖木兒帝國之前,突厥民族是沒有能力建造如此巨大的建築嗎?」D站在亞薩維陵墓的大門突然反問。
「騰格里的代表顏色是藍色,象徵藍天,伊斯蘭教的象徵顏色則是綠色。」我們站在陵墓的牆角,抬頭用幾近垂直的方式仰天看著陵墓的牆面設計。牆面的顏色主要就是由藍色和綠色混合而成,一種中亞伊斯蘭教風格的基調,除此之外,還有類似經文的字樣印刻在牆上。
「可蘭經的經文就是陵墓外牆的裝飾,這棟建築物本身就是一本書,遠看時就像在讀一本可蘭經。」D此時的眼睛露出一種迷人的光彩,是那種認真欣賞且認同某樣藝術風格時才會出現的眼神。
14世紀,帖木兒 (Tamerlane)建立了橫跨現今烏茲別克、哈薩克、土庫曼等地的帖木兒帝國。他的帝國位於歐亞草原的遊牧部落區域,同時跨足受波斯文化影響深遠的穆斯林定居社會,他是突厥人,信仰伊斯蘭教,但同時奉行蒙古法律來統治國家。為了鞏固民心,增強他的統治合法性及政治力量,他需要各地權貴的支持,其中的方法便是表現他對於兩個世界精神領袖的尊敬,因此他決定重建亞薩維的陵墓,並且找來當時的伊朗工匠,將波斯地區的建築、木製雕刻等技術引入河中地區,建立巨大的陵墓建築。
我和D走入陵墓內,陵墓上方是乳白色稜角分明很有波斯建築風格的天頂,據說這樣的工藝技術如今已經失傳。門邊有兩扇木門,是目前陵墓內唯一帖木兒時代的遺跡,已經有點腐朽,但是近看還是可以看出當時的工藝技術之美。「你看這門把,是蓮花吧!根據考古研究,這跟佛教有關!是佛教也曾經流行於中亞的證明,但是在帖木兒時代幾乎只剩下花紋樣式,沒有宗教意義。」
進入亞薩維陵寢周圍,幽暗的走廊邊,有各式各樣的石碑,上面並沒有任何文字,有的是一些裝飾用的花紋,以及很明顯是現代的解說牌。解說牌上寫著各個年代,從14世紀一直到18世紀,有各部落的可汗、各帝國的王、對後世影響深遠的伊斯蘭導師、科學家、醫生、商人等,全都以亞薩維陵寢為中心,下葬於整個陵寢的地下,朝聖者則坐在牆角,誠心祈禱,信徒口中耳語般的禱文,充斥在走廊的回音之中,彷彿可以聽見數千年積累在這片空間裡的各式願望。
「我跟你說喔……」D的聲音突然將我拉回現實,「解說牌的訊息不是對的,我們只能知道這片地下墓穴埋葬哪些歷史人物,但是無法知道哪個石碑對應的是誰,畢竟大家都在地下了。」
信徒們除了向這些聖人祈禱外,也會到清真寺向阿拉禮拜。等待D做完今天的禮拜後,我們走出陵墓旁的小型清真寺,回望被夕陽染成一片金黃的亞薩維陵墓,彷彿在一日內經歷蘇菲伊斯蘭的黃金時代,我突然想到被遺漏的問題。
「正門口為何是一片土黃的牆壁?感覺跟周圍的裝飾不一樣,是有甚麼特別的意涵嗎?」我問。
「你說這個啊……」D露出一副看透人生百態蠻不在乎的表情。「陵墓還沒蓋完,帖木兒就死了,所以就保留原樣到現在囉!」
(本篇為此系列最終章,部分內文引述自朋友D,並配合文獻佐證)
延伸閱讀:
突厥、騰格里與蘇菲伊斯蘭教 (1)
泛靈與一神的過渡帶 — 遊牧民族與他們的騰格里信仰(Tengrism)
突厥、騰格里與蘇菲伊斯蘭教 (2)
騰格里信仰與伊斯蘭教的融合—阿爾斯坦巴巴(Arystan Baba)陵墓
參考文獻:
Edelbay, S. (2012). Traditional Kazakh Culture and Isla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Social Science, 3(11).
Idriz, M. (2008). Ahmad Yasawī as a Leading Early Central Asian Sūfī: Reexamination of His Perceptions on Tariqah (Order). Jurnal Akidah & Pemikiran Islam, 9(1), 39-50.
Tekin, B. B. (2012). The Yasawi Shrine’s Bronze Doorknockers: An Assessment of the Timurid Artistic World= Yesevi Külliyesi Bronz Kapı Tokmakları: Timurlu Sanat Dünyası Açısından Bir Değerlendirme. The Journal of Academic Social Science Studies, 5(8), 1135-1155.
Bozkurt, B. A Consideration about the Studies on Ahmad Yasawi in Turkey. of the Asi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 (ICAPA) Universiti Teknologi Malaysia, Kuala Lumpur, Malaysia, 20th-24th July 2016., 399.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