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者回憶錄82:極不平凡的一年

李怡
·
·
IPFS
·
1976年的中國,是極不平凡的一年。

1976年的中國,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一月在毛江發動針對鄧小平的「反擊右傾風」的背景下,官僚派首腦周恩來病逝,引致清明節的天安門事件;群眾悼念活動被鎮壓,跟著是鄧小平被撤職,文革派在全國掀起「批鄧」運動;7月6日中共元老朱德去世,7月28日唐山大地震,20多萬人死亡。儒學大師徐復觀撰文,說古代對帝王的約制手段中,常有人以自然災害來表示上天對帝王殘暴統治的「天譴」,通常帝王在「畏天」的觀念下,會下「罪己詔」,並採取對民讓利的措施。但中共以無神論立國,毛澤東說「與天鬥,其樂無窮」,因此極左之風更加熾烈。9月9日,毛澤東去世了。

我在應對這系列事態的報導與評論中,既繁忙又傷感。正值這一年,我們租用的老舊辦公室拆卸,找到灣仔一個特大地庫,經營天地圖書公司,在9月25日開幕。我既要顧及新書店的開張經營,又要用更多時間應對雜誌對中國變局的評析。

圖書公司開幕不久,即毛澤東去世差不多一個月,外電陸續傳出北京有重大政治變化,到10月22日,新華社發表一篇北京群眾慶祝「粉碎四人幫」的報導,曲線證實發生重大變局。在麗儀協助下,我以齊辛筆名,連夜寫了一篇《北京事態分析》,趕在付印前的11月號刊登。這一期出版,即銷售一空,趕忙加印。接下來在12月號,我寫了一篇兩萬多字的《四人幫的上台與下台》。這兩篇文章,以維護中共政權為立足點,為當時被極左思潮洗腦十年的左派人士解除困惑,使他們繼續認同清除四人幫後的中國共產黨。這裡說的「左派人士」,不僅是指香港和海外的左派華人,而且包括了美歐和日本的左派。齊辛關於「四人幫事件」及其後的分析文章,被翻譯成英、日、法和西班牙文等出版。我也從這個時候開始了自己寫政論的生涯,之前我一直寫文學性的雜文、隨筆。

上述兩篇文章,採取問答方式書寫,提出的問題例如:為什麼說搞陰謀詭計的是四人幫,而不是把他們拘捕的當權派?否定毛夫人江青是否等同否定毛澤東?是否意味對文革有不同評價?十年來多次發生高層鬥爭,倒劉少奇,倒林彪,周恩來死亂一次,毛死又亂一次,是否顯示政治體制有問題?鬥來鬥去會不會使人民對共產黨失去信心?中共的路線政策會不會改變?文革冒起的新幹部會不會在批判四人幫中又被打下去?

這些問題,當時我都為中共作解釋,回答都是:否。但其後發展的事實證明,答案都應該是肯定的。

據知,當時香港中資機構包括高職位的員工,都每期從《七十年代》中尋找他們心中疑惑的答案。有一位曾經在中國留學的日本左派朋友,說齊辛的文章使日本的親中人士重新獲得信心。

有某中資機構的高層領導問我,是否有中共高層向我提供過背景資料,才會寫出這樣的文章。

事實上真是沒有。不僅藍真、潘公、祁峰等香港的領導人沒有向我吹過風,而且他們在那段時間還避免與我談及中國局勢。不過,他們這時也再沒有干預我的編務,顯然是樂見我這樣寫,因為符合他們穩定左派的需要。

我主要的資料和觀點,來源於麗儀在中國大陸生活20年的體驗,她是一個觀察相當敏銳和思考獨立的人,在文革最狂熱的時期,她都感覺到那不是群眾運動,群眾是一批被煽動的群氓。她因為我的關係,在大陸盡量與政治保持距離,但絕非不關心,她總是在思考和反省。

文革後期,我和麗儀還和一個曾經擔任深圳鎮委書記的馬志民有較多交往,他那時已在我面前直言不諱地說毛澤東年老昏庸,可能被人擺布;他跟我們談了許多反主流的看法。我在北京擔任歌劇院院長的五叔李剛,文革後期復職不久又遭到誣陷批判,1976年他索性離開北京,躲到原籍新會的鄉下生活,他在回憶錄上說,那時也沒有人去追查他的行踪,實際上人們對鬥爭已經厭倦,大批判搞不起來。中共絕大部分幹部受文革批鬥過,又整天要學習枯燥空洞的口號,對毛澤東、對四人幫,已經無法忍受下去,因此,四人幫的下台,是有社會基礎的。

那時候中共有相當多幹部,對四人幫下台後的中國前景,仍然抱希望。極左的四人幫終於倒台,使我和麗儀相信,違反人民意志的政策不會長期延續,總有改變的一天;社會主義中國雖道路曲折,但前途是光明的。這是我們寫那一系列分析中共局勢文章的思想基礎。當然,其後中國局勢的發展,我們也就有進一步的清醒,更認同中國文學史專家王瑤臨終前的話:前途光明看不見,道路曲折走不完。

英文版齊辛著《四人幫事件》

《失敗者回憶錄》連載目錄(持續更新)

  1. 題記
  2. 闖關
  3. 圈內圈外
  4. 殺氣騰騰
  5. 煎熬
  6. 傷痛
  7. 動盪時代
  8. 抉擇
  9. 那個時代
  10. 扭曲的歷史
  11. 先知
  12. 自由派最後一擊
  13. 我的家世
  14. 淪陷區生活
  15. 汪政權下的樂土
  16. 淪陷區藝文
  17. 父親與淪陷區話劇
  18. 李伯伯的悲劇
  19. 逃難
  20. 愚者師經驗,智者師歷史
  21. 戰後,從上海到北平
  22. 古國風情
  23. 燕子來時
  24. 在左翼思潮下
  25. 1948樹倒猢猻散
  26. 豬公狗公烏龜公
  27. 《蘋果》的成功與失敗
  28. 怎能向一種精神道別?
  29. 自由時代的終章
  30. 清早走進城,看見狗咬人
  31. 確立左傾價值觀
  32. 「多災的信仰」
  33. 最可愛的人即最可笑的人
  34. 中學的青蔥歲月
  35. 被理想拋棄的日子
  36. 談談我的父親
  37. 父親一生的輾轉掙扎
  38. 父親的挫傷
  39. 近親繁殖的政治傳承
  40. 畢生受用的禮物
  41. 文化搖籃時期
  42. 情書——最早的寫作
  43. 那些年我讀的書
  44. 復活
  45. 不可缺的篇章
  46. 不可缺的篇章 之二
  47. 不可缺的篇章 之三
  48. 不可缺的篇章 之四
  49. 不可缺的篇章 最終篇
  50. 沒有最悲慘,只有更悲慘
  51. 歸處何方
  52. 劉賓雁的啟示
  53. 徐鑄成的半篇文章
  54. 五六十年代的香港人
  55. 通俗文化的記憶
  56. 左派的「社會化」時期
  57. 伴侶的時代
  58. 那些年的太平日子
  59. 香港歷史的轉捩點
  60. 福兮禍所伏
  61. 香港輝煌時代的開始
  62. 我們是甚麼人?我們往何處去?
  63. 二重生活的悲哀
  64. 《七十年代》創刊背景
  65. 脫穎而出
  66. 覺醒,誤知,連結
  67. 非常有用的白痴
  68. 有用則取,無用則棄(非常有用的白痴之二)
  69. 中調部與潘靜安
  70. 非蠢人合做蠢事
  71. 接近絕對權力的亢奮
  72. 無聊的極左干預
  73. 從釣運到統運
  74. 那年代的台灣朋友
  75. 統一是否一定好?
  76. 台灣問題的啟蒙
  77. 推動台灣民主的特殊角色
  78. 中共體制內的台籍人士
  79. 踩不死的野花
  80. 文革精神
  81. 極不平凡的一年
(《失敗者回憶錄》此前在《蘋果日報》連載,現正在Matters持續更新)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李怡李怡,1936年生,香港知名時事評論家、作家。1970年曾創辦雜誌《七十年代》,1984年更名《九十年代》,直至1998年停刊。後在《蘋果日報》撰寫專欄,筆耕不輟半世紀。著有文集《放逐》、《思緒》、《對應》等十數本。 正在Matters連載首部自傳《失敗者回憶錄》:「我一生所主張所推動的事情,社會總是向相反趨向發展,無論是閱讀,獨立思考或民主自由都如是。這就是我所指的失敗的人生。」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失敗者回憶錄198:想忘記,又不能忘記的過去

失敗者回憶錄197:年輕人化解民主派的分裂

失敗者回憶錄196:伊麗莎白二世與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