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的教育現場】SPRING公傳奇

何補齋
·
·
IPFS
·
這就是春天的故事,SPRING公傳奇的由來。

在《國際海洋法》的第一堂上,SPRING公講授著海洋法的基本觀念,包括領海、鄰接區、專屬經濟區、大陸架等等,而決定這些區域的基準,稱之為「基線」,或「領海基線」,英文叫做「Baseline」。原則上,一國的低潮線就是他的基線,而所謂低潮線,顧名思義就是指海水退潮之後的海岸線,且必需將其繪製於大比例尺的海圖作為標準。

以上的知識只要有看教科書的同學無不知悉,或許見我們不起勁,教授提了個問題,他說:「原則上一國海岸的低潮線為其基線,但漲潮退潮每每不同,要以何時的低潮線為準呢?」

此問一出果然考倒了所有同學,教授環顧四週,見莘莘學子已經表現出洗耳恭聽的姿態,才緩緩地說:「答案就是以春天的低潮線為準。」一時間同學們無不佩服教授治學有方,這麼細節的東西也能加以注意,紛紛動手加以筆記。

下課後,具有航海背景的同學覺得奇怪,因為依他跑船多年的經驗,實在想不透春天的潮水,與夏、秋、冬三季的潮水有何不同,於是抱著原文教科書仔細端詳。

   突然間,他笑了出來,指著書上的一行字,對我們這群不知發生什麼事情的同學說:「你們看,書上說, Baseline是以Spring Tide 的Low Tide Line為準,『Spring Tide』是指『大潮』啦!每天的漲退潮本有大小之分,什麼『春天的潮水』?」

呵呵!一陣笑鬧後,我們猜想也許是春天到了吧!教授才會誤指「大潮」為「春潮」,這就是春天的故事,SPRING公傳奇的由來。

-----

此係八卦,切勿過度聯想並對號入座!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何補齋竊思平生所學,何補於國計民生?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