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回憶|British Museum
我待在倫敦的那一年,是在讀語言學校。
雖然從小就有去家旁的芝麻街學英語,但對英文就不是很有興趣,也就隨著學校教育一路念到了大學。畢業後到書店上班,店裡是很多英文書沒錯,但也只限於讀者問書名可以再賣場上找的到英文書如此的程度,這下子要去英國留學,很玄....
在書店做了三年左右,還滿喜歡"文藝青年"的身分,就決定去英國念個文化相關的學位。於是命運的分叉路,就一去不回頭了。那時候是有找留學代辦,最後選擇的是 LEEDS University 的 Culture, Creativity and Entrepreneurship MA,聽起來就很蝦趴的學程。可是在台灣考了2次IELTS,最後只能拿個6.0,可是這個學程要6.5.... 好吧,最後跟LEEDS University延了一年入學資格,準備去念語言學校。
本來這種狀況,有一種比較普遍的選擇,是先去上先修班,通常半年就可以。但是那時候想說,去LEEDS念先修班,感覺不過癮..... 最後乾脆,就決定去倫敦念了,而且念一年。
我的語言課程是在SOAS,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是英國唯一一所專門研究亞洲、非洲與中東的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機構,學風扎實。其中還有臺灣研究中心從事臺灣相關研究,其實研究中心的基地就是一間小小研究室,我那時候還特別去找那間研究室在哪裡。
但我選去SOAS其實最大的原因,是SOAS就在大英博物館旁邊,我在倫敦那年去了不下20次。
大英博物館在我記憶中有個重要的位置,小時候我第一次跟我娘去歐洲14天10國的時候,英國就是第一站,當時就被充滿大英帝國遺緒的博物館狠狠的衝擊過。當然台灣也有故宮博物院,但是清帝國搜括來的3000年中華文化遺產,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很多的琴棋書畫及宮廷珍藏,但感覺就偏.....小家子氣。但到了大英博物館,日不落帝國掠奪全球而來的蒐藏品,真的超大氣的!!!
因為我的記憶能力不佳,所以有段時間對各種記憶方法很有興趣,有種記憶方式羅馬房間記憶法(The Roman Room System),將腦中打造成一個個不同的房間,把記憶依照分類連結放進不同的房間中。
大英博物館就像一個個記憶的房間,將日不落國的輝煌,照不同時間的經緯,編入不同的房間。羅賽塔石碑,英王喬治三世捐贈,1802年入藏,4號展廳;帕德嫩神廟,購藏自第七代額爾金伯爵,1816年入藏,18號展廳;Katebet木乃伊,購藏自蘇富比,1835年入藏,63號展廳.....時間跟輝煌,都鎖在一件件的藏品,任遊客瞻仰,然後再次遺忘。
到了後期,我到大英博物館,其實是在看人。我很喜歡拿著TESCO買的三明治,就在玻璃穹頂下坐著,慢慢地吃。看著來自世界各地不同語言不同種族的人,揹著相機拿著導覽手冊或是DK的旅遊書,穿梭在不同的展廳與不同的歷史,找尋著民族的歷史或是傳說的記憶。
歷史充斥的各種人為的闡釋或妝點,但真正重要的,還是當下活著的人們。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