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曲此時】黑膠唱片樂趣多
因此每見報導黑膠,必定強調這張唱片原價只是多少,今天已幾十甚至幾百倍。可惜這類情況其實不常見,而我們這些只屬歌迷級的收藏者,只留意自己喜歡的音樂和樂手的藏品,對自己不對胃口的,即使升值潛力多高,又如何如何矜貴的,罕有的,也會無動於衷。不信?大可問問一班本地的發燒收藏家。
回港初期,一間時裝品牌店,在灣仔一條橫街開了一間時裝X黑膠的小店,並且舉行了一系列座談分享會,請來城中歌手樂手音樂人和收藏家,分享黑膠的歷史、故事和個中樂趣。有一次,包括《音樂一週》創辦人Sam Jor,《音樂殖民地》創辦人袁志聰和歌手許懷欣Ryan等,也有一眾收藏家,都帶同一批自己的珍藏,和大家分享。年紀較輕的Ryan想不到是已有相當的收藏經驗,而且特別鍾情七吋細碟,他還展示幾張他父親許冠傑出版過的七吋細碟,他父親自己也沒有收藏,都是他後來從拍賣網站bid回來的,十分有價值,簡直就是香港本地音樂歷史的一些出土文物。
這教我想起當年離港赴加的時候,只將大部分黑膠錄在卡式帶上,黑膠都留在家裏,幾個寒暑下來,物換星移,不了了之的被消失掉,過後無從追。但在我臨行前兩星期,我依然往逛唱片舖,而且花更長時間,也看得更仔細,不知道是不是預感此情不再。我在彌敦道的新興找到一張Wynners的《Lion Rock》的七吋細碟,我幾番思量,還是買了下來,甚至帶在身邊,現在仍留在加國的朋友家。如果當日沒有帶走,恐怕已凶多吉少了。當年買下,是因為那是他們第一次自己作曲,當時還沒有甚麼獅子山精神的說法,只有搖擺精神,比起羅文的《獅子山下》還要早幾年。
Ryan也帶了張他父親的珍藏,一張Frank Sinatra的唱片,特別之處因有Sinatra的親筆簽名,而且有齊上下款。當年許冠傑來多倫多演唱時,編輯吩咐在採訪時,定要請他寫幾隻字向讀者問好,於是我也順便帶一張特別的唱片讓他簽名。特別的那是我在加拿大買的第一張中文碟,而且是在本地主流唱片鋪找到的。那時候初來步到,見到那些唱片舖如此大面積大空間,簡直歡喜若狂,經常作地毯式搜索的瀏覽,連電影原聲大碟,也從ABC開始翻,因此見到Mr. Boo! 不免有點愕然。Mr. Boo! 是許氏兄弟那幾套電影在日本推出時的名字,原來還有電影原聲大碟,曲目跟香港的不同,日本版印刷精美但價錢超貴,最後還是忍痛購下,我便是拿這張唱片去做訪問。許冠傑見了也頗雀躍,在簽名時問了我的名字,連祝福一併寫下,便成了我的一件個人珍藏。
至於其他人帶來的唱片,不少是聞其名而難得一見,不同顏色的膠片已算普遍,一些有花紋的,圖案的,以至將封套設計印在碟上,都不是罕見,還得看發行量和有沒有bonus track來衡量其價值。而非圓形的唱碟設計好像玩具,一些獨特的,真可以令人愛不釋手。自己藏品中比較值得一提是DEVO 的《Beautiful World》太空人頭型的一張,而且是華納公司出版的第一張此類唱片。另外加拿大重型搖擺樂隊Triumph在專輯《Rock & Roll Machine》賣出白金銷量後,唱片公司特別推出一批紀念版,印在銀色膠片上。甚麼是銀色膠片呢?如果你見過那些玩具銀器,如匙羹等,望上去銀光閃閃,但它仍是塑膠那種。所以這張碟拿上手像一面鏡子,可以照見自己,但它仍是一張膠片。美中不足的,是這層銀色令重播效果較差,嚴重的更會傷唱針,所以只好作觀賞之用。
而黑膠再次蓬勃起來,新玩意也不少。例如Jack White便出版過一張膠碟內裝有液體的唱片( liquid filled vinyl record),膠碟是透明的,而液體是藍色的,在播放時可看着液體不住移動。The Flaming Lips亦曾推出一張非常限量的液體唱片,裏面的液體竟是人血,十分矚目驚心。也有一些雙軌唱片(double-grooved),兩條音坑並排,代表兩首不同的歌,但要播那一首,要靠彩數,幾乎跟擲公字一樣。
在膠片的玩意之外,自然還有封套的玩意和出位設計,有些簡直不計成本,去到宇宙盡頭。例如將海報(通常2呎X3呎)摺成一般的12吋X12吋封套,自己擁有好幾張。但那次有人帶來的一張,翻開來要兩個人高舉雙手才讓大家看見全貌。與其說海報封套,不如說床單封套會更貼切。另外切割die-cut 方式也很普遍,就是在封套上開窿,可以看見內套的圖案設計,如滾石樂隊的《Some Girls》,將隊員和美女頭照互換,大玩變裝皇后。而Pulp的《Different Class》的封套更設計成相架,首批專輯附有六張雙面照片,讓大家隨意改動封套的相片。但之後,所有的封套都只用一張婚禮團體照。亦有如《Led Zeppelin III》般,除了切割幾個小洞外,裏面更附有一張圓形小咭,可隨意轉動顯示不同圖案。不過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大概是滾石樂隊的《Sticky Fingers》,牛仔褲的設計,首批還貼上一便真拉鍊!如果將拉鍊拉下來,還可以見到裏面底褲的圖片,非常抵死。後來CD再版,有一批強調有原來的封套的,竟真的做出迷你版!據說封套是由日本人製造,他們似乎特別善長這類小巧工藝。
2016年New Order重組並推出新專輯《Music Complete》,是樂迷的特大喜訉。唱片公司也格外投放資源,專輯的膠片版有印在雙張透明膠上,但最叫人目瞪口呆的,是美國版推出一個超級盒裝,除了那張專輯,還有六張不同混音的結集,又全部印在不同的顏色膠片,簡直叫人口水長流,茶飯不思。第一版迅速售罄,不少人只能望門興嘆。這種限量出版的專輯似乎又再成氣候,除了吸引眼球外,也提供話題和搶購熱潮,就像星球大戰那些紀念品一樣,肯定引來粉絲們追捧,自然增加銷量。
這大堆玩意幾乎是黑膠才做得到,光碟相對很多限制。每張膠碟,拿到手上,都叫人眼光閃亮,童心未泯,都有自己的故事。有故事,當然比沒故事好。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