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夢:非常不一樣的法律普及運動路徑
在2016年11月,香港群體面對是中國對香港基本法第104條釋法,進行第6次的中港法制直接硬碰硬。我們一群人在雨傘運動中相識,本來只是法律學生的群組,後來覺得我們有責任多寫點什麼,便跟一些法務、學者、律師等組成現時的團隊。我們以評論法律為主,包括民事(人身傷亡)、刑事(特別是公安條例)、公法(Judicial review)等為主,也會有土地法、歧視法等。不只是公法。
這邊想要分析我們跟法白非常不一樣的地方,我們卻有著同樣的目標:「「從議題關心法律,用法律反思議題」,希望利用議題引起大家對法律知識及評論的興趣,進而引起大家用法律討論議題的興趣。更希望透過法律知識的傳播及討論,建構台灣/香港的法律文化」/(讓)「關注民主、司法、人權理念而對社會懷抱理念與期待的人」(走在一起)。
我們的組成:有學生、學者、法務、非法律人,確保文章看得懂。避免流於太技術性的討論。相當不願意繼續glorify律師身份。
我們的流覽量:咳咳法白有十萬人;法夢有一萬人流量也不錯(fb post難直接比較)
我們的進路:走政治化的路線,希望跟民主自由的支持者來共商法律改變。
我們的做法:法庭報導、評論、案例匯報、政治議題跟進(雨傘運動、七警等)、人權法推動
我們的意識:我們的團隊卻很有意識的做以下的議題:如何保障自己工傷後獲賠的權益、如何不用律師也可以做人身傷亡的理賠,工人的罷工權利及勞工權。我們團隊實在是很左翼的倡議型法律評論組織啦!
我們的可能性:幾乎是絕不可能跟政府「合作」,聽說我們也是他們觀察對像就是了。
我們的小夢想:想做NGO,聘用專職人員。我們這個想法跟香港沒有修法權(所以沒有NGO在養法律人)、政治空間收窄,也沒有成熟的NGO(個人認為14年後的NGO工作蠻緩慢,而且think tank都有與親中團體相關)。
比較起來,法白真的做到主流及推廣的作用,我們還是很邊緣;但是我覺得我們更是做倡議,在法律團體來說是有點危險(不夠中立的爭議云云),但為何會發展到如此地步可能是香港大環境及時代的需要。
希望之後的日子可以跟法白一起法白日夢~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