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談說話藝術——〈五蠹〉三大議論技巧(上篇)

穿越的古文課
·
·
IPFS
·
「溝通」,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議題,今年甚至有一檔節目——「全明星辯論會」,節目組強調希望透過這個節目,讓大家學到「好好說話」這個課題。如何恰當地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如何增強自己的論據以說服對方;如何運用舉例時事或譬喻讓自我觀點更淺顯易懂.......以上問題是現代人都需要好好思考、學習的,畢竟,不論在怎樣的關係中,在哪種社交模式上,溝通都是雙方互相理解的關鍵渠道。

 

在溝通過程中,你認為最重要的是什麼呢?

 

戰國是一個用思想打仗的時代,百家爭鳴的思潮中,鶴立者個個是辯論能手、思想表達者,我們一起看看諸子百家有哪些「說話的藝術」(註一),值得我們效法吧!

今天且看法家的集大成者——韓非,如何通過三大議論技巧在〈五蠹〉中,證明法家治國論勝過當時顯學的儒墨,更成功讓秦王嬴政對他的文章一見傾心!本文嘗試總結〈五蠹〉的三大議論技巧,讓大家能從中習得韓非的說服術與寫作議論文的技巧。期待看完本文的大家,在溝通技巧與寫作功力上也能突飛猛進!

 

技巧1開局即巔峰——「對比」是最有效的說服技巧。

 〈五蠹〉開篇,作者韓非選擇用「對比」中的「縱比」(註二)表現,縱比是以時間線為發展軌跡的對比法,透過時間發展,凸顯同一個事件的變化趨勢: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聖人作,搆木為巢以避群害,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鯀、禹決瀆。近古之世,桀、紂暴亂,而湯、武征伐。

 

上文用「縱比」將「成為帝王」這一件事,在「上古」到「中古」再到「近古」的發展情況一一鋪陳:上古的有巢氏和燧人氏幫助人民解決蟲害與生食的危險,所以統治了天下;中古的鯀和禹則因幫助解決洪害,而得稱王;近古的商湯、周武王討伐了桀、紂等暴君,才得到人民的心。由此形成一客觀的規律——王天下者乃因解決當時人民困境才能稱王。

接著,韓非由此規律再去推論,以凸顯當時儒家荒謬、可笑的地方:

今有搆木鑽燧於夏后氏之世者,必為鯀、禹笑矣。有決瀆於殷、周之世者,必為湯、武笑矣。然則今有美堯、舜、湯、武、禹之道於當今之世者,必為新聖笑矣。

 

上文道出如果在夏朝,有人妄想透過鑽木取火治理天下,那肯定會被鯀和大禹嘲笑;如果在殷、周時期,有人試圖以防洪作為統一天下的策略,必定會被商湯、周武王譏笑。既然如此,當今若有人提倡用舜、湯、武、禹的治理之道為統一天下的方法,那一定會被當世新君所嘲笑的。由上可知,縱比的古今對照能幫助論點找到一個合理與正當的規律,更能由此規律再去找到反方論點不合理、不正當的地方。

 

    韓非透過「縱比」去形成自己的論據,以此破除了儒家理想聖君的神話之後,才將自己的理論思想說出,他說王天下的法則在於——「聖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為之備。(聖人治理國家不必依照古人的方法,不必遵循過去的慣例,而是以當時社會實況、人民的需求為依據,制定治國辦法)」,這個法則,正是因為運用「縱比」才找到的客觀規律,但他選擇首段先寫出「縱比」演示的規律,並去論證了古代客觀規律和今世儒者的想法相反後,才將自己的論點道出。目的就是要讓讀者讀到此處會情不自禁覺得他的論點極具合理性、正當性,反之,儒家的理論是荒誕不經的。(這種手法真是太高明了,大家趕緊學起來吧!)

 

在第二段韓非也繼續運用「縱比」作古今對照,凸顯他想強調的古代與今世的不同,強調今世的治理手段應當有所變革。雖然同樣運用「縱比」,但這段從多樣的角度、觀點切入,進而加深了第一段論點的深度: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婦人不織,禽獸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養足,人民少而財有餘,故民不爭。是以厚賞不行,重罰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孫,是以人民眾而貨財寡,事力勞而供養薄,故民爭,雖倍賞累罰而不免於亂。

 

上文敘述古代物資豐足,人口數較少,所以人民不用努力耕織,也能生活富足,這樣的情況下,百姓自然安樂平和,沒有爭奪。所以政府不用厚賞重罰,人民也能自治。對比今世,每戶有五個兒子,每個兒子又生五個,祖父在世已有二十五個孫子,人口多物資少,勞作多但供養反而變少,於是人民搶奪物資的事件變多了,這使得政府加倍賞賜和刑罰,也難以避免社會混亂。透過以上古今對比,由人口數和資源的角度切入,凸顯了戰國的社會和上古鉅大的差異。由此,讀者自然能理解治理手段要因應今世,進行賞罰法制等變革,而非一味推崇儒家仁政。從上面論證過程可見,韓非運用古今對比,讓我們也相信了他的論點——最好的治國方法,要根據現今社會來制定,崇尚先賢是無用的。

 

    在寫作技巧中,「對比」不僅適合議論文,在記敘和抒情也會有很好的效果。在筆者看來,「縱比」可以是議論文的客觀對照與論點強化;也可以是記敘文的前後映襯與事件凸顯;還可以是抒情文的情感轉折與情思豐厚的關鍵,端看個人如何運用。除了〈五蠹〉可以做為議論文的參考範文,今年學測佳作〈偷情的玉蘭花〉也巧妙運用了今昔對比的技巧,把最初白色清香的玉蘭和最後發黑的玉蘭花,連結偷情的女人與母親的臉,不僅將父親偷情的始末記敘出來,也營造發現真相前後的自己對玉蘭花的情感轉折,可作為記敘與抒情文的範文。只要運用簡單的對比修辭,就能達到驚艷讀者的效果了。希望大家看完本集有所收穫,我們下集再見!

註一:說話的藝術,在本文意同溝通學。溝通與說話不僅是話語從口中說出,可能更是我們試圖讓思想從自己的腦子裡,順利抵達他人的腦子裡的手段。故而溝通有多種模式,就像本篇既強調文章技巧,也強調口頭上或在網路中的溝通能力。畢竟在這個時代,我們的社交形式也多樣化了!所以雖然本篇希望在寫作上能有助需要考試的讀者群,但其實溝通學應該更全面地讓讀者思考,平時在各種關係或事件中,怎樣運用這些技巧讓生活有所助益

註二:「縱比」指的是以時間線為發展軌跡的對比法,主要以同一個事件、人或物,在不同時間的變化,去凸顯差異。例如:台灣經濟在疫情之前和疫情之後的對比;一位學生,在升高中之前,和升上高中之後的對比;或一個冰箱在剛買時,和買了五年後的對比。國文課常提到的「昔今對比」、「古今對比」就是「縱比」。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記得點讚支持與分享喔~!非常感謝您!!

穿越的古文課「穿越的古文課」致力於成為如哆啦●夢的時光機一樣的平台,試圖聯結現代生活與古代文學,讓古文變有趣,變實用!跟我們一起穿梭每堂古文課吧!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諸子談說話藝術——墨子〈兼愛.上〉的論說特色(上篇)

[鬼怪特輯] 媲美吸血鬼?顏值最高的鬼怪居然就在《聊齋》裡!

人如何能不朽?芙莉蓮與《左傳》都問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