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商人》| 你我被「按讚」制約的人生

《注意力商人》的作者Tim Wu(吳修銘)指出,注意力產業由來已久,至今已經歷了四種不同階段,分別為:
報紙、電視、電腦、手機
它們是不同時期的主要大眾媒介,也是廣告爭相搶奪注意力的來源。這四種「螢幕」的分界點也各自不同:報紙到電視,可說是從公共場合走向家庭;電視到電腦,是從家庭走向個人;電腦到手機,則是從個人再度走向公共場合,隨時隨地無所不在。
然而如今,報紙的影響力已經式微,電視的吸引力也正在消退,電腦跟手機,則不分軒輊地在搶奪我們的注意力。現代越來越多網站設計成讓使用者需要在畫面到處游移,一層又一層的超連結,怎麼點都點不完。手機上的應用程式提醒總是充滿警示意味的鮮紅色,從通知欄跳出來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再加上人手一機、移動性高,不管走到哪,都能讓我們失控的指尖不停地滑呀滑。
在這兩種螢幕上,圖片、影音日漸增多,文字、貼文越來越短;然而這樣的設計,同時也把我們的網路使用環境包裝得越來越適合注意力商人們。

從「注意力革命」到「注意力收割」
Tim Wu認為,90年代後「注意力革命」已進入尾聲。傳統廣告已經派不上用場了,電視節目開始走向實境秀、大冒險,像是活蛛生吞、勇闖鱷魚池之類挑戰極限的節目。一開始雖然有效的使用重口味吸引觀眾,但長期且大量的感官刺激下,閱聽人的感官也會逐漸麻痺。
這時期也是網路開始成長茁壯的年代。新奇的介面,讓大眾逐漸從電視走向網路,連上全球資訊網,每個人都能透過一條網路線在上頭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然而我認為,這並非注意力革命的「尾聲」,而更是「轉型」。
過往的廣告營利,是透過將產品賣給顧客獲利;然而進入網路時代,這樣的獲利模式變成了「注意力收割」(attention harvesting)── 先吸引顧客,再將他們的資訊賣給廣告主。點擊誘餌(click bait)、標題農場開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這原本是媒體在玩的把戲,然而現今卻是Google、Facebook等的獲利手段。我們從商品的買家,變成被交易的商品。

對讚上癮的你,成了為臉書與IG賺錢的人
Tim Wu在《注意力商人》中也提到一個很特別的商業趨勢:「注意力被低價買進,高價賣出」。從21世紀初期的點擊誘餌興起,就出現這樣的蹤跡,透過泛娛樂的內容來吸引大眾的注意力。前Google軟體倫理工程師Tristan Harris在國會聽證會提到,當你連上網,彷彿就會啟動一個巫毒娃娃,一個在網路上的你。透過蒐集這些資訊,我們可以校準、調整這些機制,直到讓這個巫毒娃娃100%與你個人吻合,可以來預測甚至修正你的行動。

不過真正演變成極度崩壞的商業模式,則是由「社群媒體」而起。人天生就有在乎別人看法的天性,而且也會把最好的自己呈現在他人面前。很多人會在發布貼文到Instagram之前反覆修改,也是在刻意營造自我形象。這正是社群網站找到的缺口。Tristan Harris提到:
「讓你把注意力轉移到我有多少讚、分享、追蹤者,並且讓你對『在乎別人注意力』感到成癮,這將會省下很多開發軟體的費用!」
這讓商人使用一種幾乎零成本的方式來吸引大眾眼光,他們抓住的正是人性的弱點。廣告商開始發現,與其砸錢製做平面廣告,不如請網紅置入、代言商品;同時,大眾與名人之間的界線愈來愈模糊,觀看者與被觀看者之間的界線也愈來愈不清楚。這樣的獲利模式造成了注意力「低價買進,高價賣出」的現象,人們被制約成像巴甫洛夫的狗,一聽到鈴聲或震動、一看到呼吸燈閃爍、螢幕亮起,就要拿起手機。

Tim Wu用「分心智人」(Homo Distractus)這個詞彙來形容現代人無法集中注意力的狀況。美國前矽谷計算機科學家Jaron Lanier在他的著作《別讓科技統治你》(You Are Not a Gadget: A Manifesto)以及演講(How we need to remake the internet)中形容,與其稱呼我們使用的這些東西「社交網路」,不如叫這些企業「行為修正帝國」(behavior modification empire)。而他也提出對於這種不道德獲利模式的呼籲:
「我們不能有個社會,兩人之間的對話唯一發生的可能,是被一個想要操弄他們的第三方所資助。」 (We cannot have a society in which, if two people want to have a conversation the only way that can happen is if it is financed by a third party who wishes to manipulate them.)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