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失莫忘,香港慢步之二:巴富街運動場

DuncanLau
·
·
IPFS
·
五十年不變,算是這模樣吧。
前言:香港是我家,成長的地方,滿載半生個人回憶。香港也是出名貪新忘舊,很多事情和景物很快會消失,不論是皇后碼頭,還是天星鐘樓,即使當刻有人反對和極力爭取,但之後已無從追,漸漸淡忘。不過,倒仍有一些地方依然健在,或許已不復當年,沒有人留意感興趣。最近開始到不同的地區慢(漫)步,看看今天的景物,和當年的印象比較,能否勾起一些回憶,如果對自己有一種情意結的,以文字和圖片記錄,為自己和香港,保存一點記憶。

對大部人來說,未必知道或熟悉巴富街運動場,但於我,是滿載童年回憶,曾經算是我們球隊的主場,有好幾年,我們幾乎每個星期六都在此操練。這個球場其實有點隱蔽,公共交通只到窩打老道和亞皆老街交界附近,還要步行十分鐘才去到。最特別的是附近沒有甚麼屋邨住宅,有好幾間學校,屬於名校區,較遠的有些豪宅,因此這個球場相對其他球場來説,沒有太多閒雜人士,感覺比較安全。而今日再重訪,除了球場(包括足球、籃球和排球)地全塑上綠色或藍色之外,其餘一切,沒有怎樣改變!

在一個區議會的報告版上,有這張Q版地圖,可見運動埸是被多間名校和豪宅環繞,有點綠州的味道。

當年何以會知道有此球場呢,因為在小學時,學校有兩年的運動會在此舉行。巴富街運動場特色是一個綜合運動場,除了石屎的足球、籃球和排球場之外,裏便還有個草地足球場,而且還有跑道,雖然不算正規尺寸,但當年,對一群小學生來説,已是世界級,而且還有更衣室及其他設施。可能是如此,管理也較嚴格,總有兩三個人,又有人照顧草地,絕不會輕易隨便讓人使用草場,所以閒雜人等也退避三舍吧。

球場的週邊建築也沒有大變,主要是學校,雖然名為巴富街運動場,但實際入口在石鼓街,一條斜路再向上走,應該到何文田區。這段路幾十年來都沒有甚麼樹蔭,很少行人。現在多了豪宅,依然是少行人。

這個排球場(可能也可以打羽毛球)當年是比較少見,我也從沒有見過有人來打排球。但對我們便剛剛好,平時練波只有七、八人,頂多十個,大小正合。唯一的苦惱是皮球飛越那鐵絲網,要拾回要花些氣力功夫。背後是個石屎斜坡(現在竟部分變作有樹有草的斜坡),理論上皮球會彈回鐵絲網旁邊,只要大力拉鐵絲網底,可能有足夠空間將皮球拉回來。否則,便要走回門口,從鐵絲網的另一邊沿渠邊一直走到皮球位置,將皮球擲回這邊,自己再沿原路走回來。當然有急性子不願走這麽大段路,鋌而走險爬過鐵絲網,其實相當危險,不過初生之犢,不言畏懼。尚幸多年來未有重大事故,頂多是衣服被鐵絲網勾破而已。

小食亭仍在,不過從來只在此買汽水飮品,也記不起有甚麼吃的東西。不過環顧四周,方圓千米之內,一間商店也沒有,這裡便是唯一的便利店了。

球網以前是完全欠奉,你有本事,可以自己帶兩個來,自己掛上,比賽後又拆下來,現在已是標準,功德無量。

觀眾席以前是木版製,其實基本上沒有甚麼觀眾,我們經常在此即席更衣!球場地方幾乎沒有女生在場,而當年很多男生都將波衭穿在牛仔褲內,脫下牛仔褲便可以上場,從不覺得會太熱,會不會和氣候暖化有關?

草地球場重新鋪設,跑道跟其他相等的場地一樣了,看上去較專業。看台也改成有上蓋,更有夜間照明裝置。也開放給公眾作跑步練習,還有定期的訓練班。不過最大分別可能是種植了不少樹,而且長得相當高,好像要跟兩邊球場區隔開來。


更衣室完全改裝,跟其他政府的公厠格局差不多,相當不智。以前是一個四方型空間,跟一般歐洲球會常見那種,四邊有長櫈,方便大家圍坐,一邊傾談。(抱歉,相片欠奉,空間窄,也真的沒甚麼好看。)

目測所及,現今時勢,籃球一定比足球更受歡迎。

門口仍有這個牌,顯示運動場在1967年落成,超過五十年。仍有「英皇御準」字樣,不知這篇文字會不會引起注意,有人要「去殖」呢?

後語:重踏這個運動場,感覺竟是有些複雜,兒時回憶一片片飄過,眼前光景又有點陌生。走了一圈,感受一下當年情懷,有些細節已經改變。例如籃球架,以前是一個笨重的可移動的鐵架,在比賽情況下,有可能收不住腳而撞上去。而我們有時以籃球場作三打三足球,沒有守門員,要將球踢進籃球支架下的地區才算得分,今天不能這樣做了。除了設施上的改變(是否善,便見仁見智了),基本上跟從前差不多。而運動場週邊的住宅和學校,印象中也一樣,可能某一處角落,多了一座。

於是到附近街道走一走,沿石鼓街向上走,以前十分荒蕪,現在是毫宅巨獸,最有趣的是在陳瑞祺(喇沙)小學旁邊,一街之隔是一棟巨形毫宅,課室對住毫宅上堂,會增加還是減少想像力?更有趣的是,學校另一旁卻一幢公屋,何文田邨的景文樓,豪宅和公屋隔街相對,不知雙方住客們有何感受?

另一街角有一座公屋,頂部寫着常樂邨,底層則寫着常樂樓,有房署標誌,卻不見另外的樓層,有點奇怪。回家找資料,才知道常樂邨只有一座樓,是一座無障礙設施的樓宇,供有需要人士入住,不知道算不算公屋,如果是政府的政策下的成果,何以好像只有一幢?這個街角,集合豪宅,公屋和名校,在香港,即使是寸金尺土,仍屬少見。

不過,再看到巴富街運動場,已有五十年歷史,附近是低密度住宅區,應該不會改建為住宅吧。只是踢足球的人越來越少,籃球反而更受歡迎,這情況在維園更明顯,石屎足球場通常空蕩蕩,籃球場那邊卻經常有人滿之患。規劃的部門可有留意。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DuncanLau岀生及成長於香港,旅居加拿大25年後回流。兩地生活文化的差異與衝擊,一邊是多元文化,一邊是中西匯集,從一邊看過去另一邊,算是多重國際視野。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金錢買不到的

Simply Red,簡單一句,就是紅!

我的家鄉應該有霓虹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