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歷化的實際反映
近幾天,朋友圈熱議著一幅網上截圖。某中學公開了去年入職教師的學歷背景,令人相當詫異的是,這批教師全部均手執冠絕國內外的頂尖學府的博士學位。網評說,學校離成功研發納米芯片不遠了,但估計學生會納悶,自己奮鬥的終極原來就是當一名中學教師。過往幾年,有不少研究主題落在每年數萬名博士畢業生的職涯動向上,這當中有否涉及供需失衡、職業錯置,而校方又是如何高效招攬精英等等的問題,這邊尚且不談。
有人覺得,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有愈高的學歷程度及專業知識就愈好;有人認為,教授技巧、心態和教學經驗更為重要;也有人認為,“你怎麼知道他們不是學識、心態、技巧兼備?”;有人特意找來鄰近地區的學校做比對,有人甚至指向要問責職能單位、連貫起政治議題來。我無意參與討論,只對這個讓人瞠目、遠超過該教學階段需求的高端科研人員的配置,報以微微一笑。
猶記得當年誤人子弟時,曾經深有感悟,教書工作遠不止於教“書”,不能單憑個人學識和一股熱血。尤其在港澳地區,社會環境特殊,推拉因素複雜,教師的角色不能只談學科成績、品德紀律、獎項殊榮。為師,似乎更貼近作為一名社工、長輩,要留意週邊大圍環境變化,要時刻關顧學生個人與家庭狀況、身心的健康、潛能的發揮,要讓一眾學子確立正向價值觀、訂定人生方向與目標、不妄信不盲作網上流傳、有獨立審慎的批判思維…..,還有很多在育人偉業上不能盡錄的等等等等,似乎全都很重要。
對於某校所招聘的教員,有沒有修過甚麼教育導論、應用心理,在教育執行上的造詣如何,又或其大材是否有被小覷等,我不身處其中,我不妄加評論;誠然,在校園內出現「群英會」,也一定有其激勵作用,至少作為以身示教、作為學生奮發努力的目標而言,作為學生家長也可能份外安心、倍感自豪。但回過頭來想,學校即便無緣以正職位置聘用高階教師也不一定是可惜的事,若偶爾請專家學者來做個演講課堂,深化平日學習的內容知識,作用也很實在,不是嗎?
高學歴化,是社會發展的趨勢。也許不久之後,小幼教師托所褓姆具備上述此等學歴也已成為普遍,不再令大眾嘩然。由於我自己的孩子還在幼兒學習階段,離升上中學時日尚遠,因此一直對高教、升學等問題感覺不痛不癢。心想世代變遷,屆時情況如何,當下難以觸及想像,還是隨遇而安就好。無須過份杞人憂天、無須過早庸人自擾,這是我給自己的定調,但也許骨子裏,我本來就是個佛系媽媽。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