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丹奇遇|他為《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寫書評

MaryVentura
·
·
IPFS
·
突然腦海中迴響起李宇春演唱會現場她未出現卻升騰起的聲音:「神壇上總有人。是誰,重要嗎?」

寫了這麼多的書評,最近在《歐洲書評》上看到一篇特別的書評,讓我忍不住要為這篇書評寫一篇書評。😂

Stephan Petermann的日常是在中國和歐洲之間穿梭。在中國教書的時候,他讀了那套《習近平談治國理政》。Stephan在讀書評的時候這樣介紹自己的寫作初衷——我發現怎麼那麼多寫書評的人,就是沒有人給習近平這套書寫一篇書評呢?於是他乾脆將自己那四套《治國理政》讀完並寫了書評,題目就叫「The Big Beige Books」(譯成:「大部頭米色書」吧)。

開篇,作者就提到這套書的第一卷在扎克伯格的書桌上出現過,而英國皇室的安德魯親王也稱這套書為「landmark」,當然還有基辛格的背書。不過,據德國亞馬遜排名顯示,這套書在外語類圖書中位列18867位。那麼一篇書評就顯得更重要了。尤其當作者注意到這套書的書封上沒有任何知名作家的背書(上述背書都在另外的地方),書腰上也沒有廣告,封底更沒有梗概,只有封面上的一張橢圓作者照片和封底的國際書號及定價。整個書評氣氛在他犀利又準確地描述出所用字體「Times New Roman」時顯得輕快、幽默了不少。

讀書會上,Stephan也被請來讀他的這篇書評,竟然還帶來了一本《治國理政》,一邊唸稿,一邊向聽眾展示這本書。Stephan很驕傲自己花了幾個月的時間讀完了這套書,並且在回到中國碰到學校的校長詢問時著實炫耀了一番。校長驚訝卻半信半疑地「抽查」他,說習近平思想的「fourteen elements」是什麼?居然被他答了個八九不離十,讓校長也嘖嘖稱讚。😂

《歐洲書評》讀書會

Stephan在書評中提到的那種如果一個人重複地閱讀一些文字,這些文字不知不覺就會印在腦海中似乎在他回答出「習近平思想」的時候應驗了。這種體驗我經歷不多,可能是因為小時候的強制背誦令我苦不堪言,於是再反芻也無法記住重複了一千遍的句子吧。

閱讀的過程中,我驚訝於作者的觀察與感受力。他語言的準確和精煉既可以讓讀者連連點頭稱是,也常常伴以詼諧語氣逗讀者一笑。或許這也是一個不一樣的角度吧。有時候我反思自己,常常一提到某些議題就喪失了身體中的幽默細胞,彷彿所有的不快經歷都一股腦地湧到嘴裡,非得哇哇吐出來才不難受。其實不然。我覺得很多時候我的反應是從身邊親近的人身上不知不覺習得的,如果從這種情境中抽離出來,我的反應可能並不會這麼強烈,甚至談不上憎恨,幽默也自然會回歸。想著想著,突然感覺到距離和第二種語言的重要性。很多時候,是第二種語言和實地的距離才能給予自己的感覺慢慢以復甦的機會。

這也就是為什麼讀Stephan的書評並沒有像枯燥乏味的政治課一樣難以下嚥,恰恰相反,原來《治國理政》這樣的書竟然也能催生出這樣有趣的書評。可能,這是唯一一次,讀了書評之後我不會買/讀所評之書,卻一定能夠欣欣然再讀一次書評本身的例子吧😂

雜誌配圖

突然腦海中迴響起李宇春演唱會現場她未出現卻升騰起的聲音:「神壇上總有人。是誰,重要嗎?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讀者送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