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乡 X Avoice | 家暴亲历者的自救指南

WomenOverseas她乡论坛
·
·
IPFS
家暴的本质是对女性的控制。在暴力行为发生之前,对方可能早已把受害者置于一个弱势、危险的处境,只是用软化的方式使受害者意识不到。当暴力发生的时候,他早已对你有全方位的控制。

编者按:

最近美国加州湾区发生一起暴力谋杀事件,谷歌男工程师涉嫌殴打妻子致死。我们对于这又一起的性别暴力事件感到愤怒,也为女性受害人感到悲伤。

2022年,她乡和 Avoice 海外华人女性保护项目合作做了一期她说分享会,请到 Avoice 海外华人保护项目的主理人、志愿者与受助对象, 和我们分享她们在海外华人女性遭受家庭暴力这一问题上所做出的努力。现在再次推送分享会的文字稿。

如果你或者身边的朋友正在遭受家庭暴力,请记住:你并不孤单,欢迎通过微信公众号或者她乡论坛发出求助,我们会尽力联系机构提供协助。

本期推送分为两篇文章,第一篇介绍Avoice项目与分享志愿者的工作经历;第二篇探讨疫情期间家庭暴力的现象,海外华人女性家暴自救指南,与家暴幸存者的经历。


内容预警:下文内容涉及少量家庭暴力经历,可能会导致轻微不适。

嘉宾自我介绍

Doris:我目前暂住英国乡村,是一个深耕教育文化和企业管理领域多年,从科研实验转向社会经济、人才管理开发等领域工作的斜杠创业实践者。我也是一名在疫情中遭受家暴,目前独立带娃的单身母亲。目前我在 Avoice 担任英国部负责人。我是通过线上搜索和咨询关注到 Avoice,并长期保持联系,在看到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后被这个公益事业所吸引,所以就加入进来。

哲哲:我曾经也是一名家暴受害者。我在高一的时候遇到家暴,然后逐渐患上了抑郁症和 PTSD (创伤后应激障碍),这导致我高中和大学时都休学然后复学,最后从 UCLA 毕业。我的个人经历使我长期备受困扰,但也促使我开始关注女性保护等社会性事务。


01. 疫后的家暴情况

Q: 你加入到Avoice当中的契机是什么?

Doris:我本人是在国内工作之后再来到英国,深造之后留在这边生活。疫情期间我遭遇了比较严重的家暴。正因为这样的经历,让我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和我情况相似的女性从痛苦中挣扎起来、重新开始生活的过程。我希望能有一股力量指引女性,让她们从痛苦中站起来,这也是我加入 Avoice 的原因。

据我了解,很多遭受家暴的女性在解决问题时,会有一些害怕、抵触的情绪。在这个过程中,周围很多人可能会沉默、冷漠、不支持、不理解。许多女性也可能会选择沉默,去保护别人和自己的孩子。但是最需要保护的她自己却缺乏支持和力量。


Q: 疫情后家庭暴力的情况对比疫情前发生了什么变化?

Doris:由于疫情的突然爆发,许多女性被迫回归家庭,或者不得不改变职位,投入到对疫情的救助和卫生方面的工作,这导致很多女性经济地位和家庭关系的变化。这些女性回归家庭之后,待在家里的时间比之前更长,整个家庭感受到的各方面压力会特别大。家庭摩擦矛盾和家庭暴力的情况在国内乃至全球都是急剧上升。

根据联合国2020年的数据,新冠病毒爆发前后一年里,在全球范围内大概有2.43亿年龄在 15 到 49 岁的女性遭遇过亲密伙伴的性暴力或身体暴力。这种暴力行为估计导致世界损失 1.5万亿美元。疫情后,这一数字持续增长。法国关于家庭暴力的报告增加了30%。加拿大、德国、西班牙、英国也都增加了紧急庇护所。韩国家庭关于家庭暴力的报案数量有所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家暴减少了,而是大部分受害者面临无法报案的情况。

联合国秘书长说过一句话让我非常有感触。他说在疫情期间,对许多妇女和女孩来说,最大的威胁并不是病毒,是在她们自己的家中,本该感到最安全的家。因为疫情的封锁政策,很多受害者处于被控制或者不太容易接触到别人的处境,导致大部分的暴力事件隐藏在家庭内部,很难被其他人看到或很难被救援机构及时了解。受害者身处迫在眉睫的危险中,不得不通过电子邮件甚至手机短信报警,她们可能连打电话的机会都没有。

在一些国家,寻求支持服务的女性在增加,但与此同时,社会医疗保健提供者和警察体系存在人手不足的情况,这些机构不堪重负,很多当地的支持团队都陷入瘫痪或者资金短缺,许多避难所也因为疫情不得不关闭。

图片来源:UN Women

02. 家暴的困境与破局

Q: 海外华人女性在家庭暴力中的有什么比较普遍和显著的问题与需求?

Doris:无论在国内还是在海外,现在的家庭暴力救助制度在疫情期间都显得非常的脆弱,存在很多延迟,很难满足海外华人女性的各方面需求。

第一,需要安全的居所。这是疫情期间最大的问题。许多女性不得不跟施虐者待在一起,其他人也没法提供及时的救助。有的时候由于当地的庇护所数量不够,再加上疫情封锁,导致受害者无法去一个安全的地方,远离施虐者。

据我了解,各个救援机构也在尽量去解决,但实际上非常难协调。他们会对受害者进行一系列的询问考察,有时候会拖非常久。在这个过程中,受害者女性就不得不忍耐,也可能导致施虐者进一步的加害。

再一个就是需要社会的及时关注和发声。由于语言障碍和社会孤立等因素,这些华人女性通常依附于她的配偶。配偶有可能对她实行经济及其他方面的掌控,禁止她去跟别人求助,甚至禁止她离开施虐者的身边。受害者对当地家暴的法律法规也可能缺乏足够的了解,也缺少维权意识。

目前海外华人女性遭遇家暴,大部分会通过大使馆或者当地的华人朋友求助,但是她们很少能寻求到司法部门、当地的律所、卫生部门这些正规机构的帮助。只有 10% 的女性会直接跟警方求助。而据我了解,警方在疫情期间处理这些案件也很困难。

还有一点就是担心移民身份。很多华人女性属于比较边缘化的群体,她会很担心自己一旦报警,孩子或者整个家庭会被遣返回国,或者说不再得到社会资源,很难在当地继续生存下去。在英国这边,当地救援组织如 Women’s Aid 等会介绍移民律师来提供支持。但是签证办理、受理也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另外一个顾虑是孩子和家人的安全。很多女性一旦家里有孩子,哪怕自己会逃离,但是她没有办法带着孩子一起走。对于一些已为人母的女性来说,很难在亲情上做割舍,这也是她们不得不选择沉默的一个很大因素。

再就是需要语言支持、法律援助、经济援助、心理辅导、司法支持、人生限制令等,这都是华人女性遭遇家暴所急需的。虽然这些渠道存在,在疫情期间真正能实施到位非常难。


Q: 对于可能身处家暴深渊的海外华人女性,她们可以如何自救?

Doris:我这边有一个海外女性遭遇家暴的简单生存指南。因为来自英国,所以有一些特殊性,但也有一些普遍性,可以做一个参考。

首先我们需要把遭遇家暴的情况安全地传达出去。当你在家中无法跟外界联系的时候,你可以通过手机或者上网把消息传出去。出门的时候,你会发现英国有一些求助热线。另外还有一些安全手势和安全密码。一旦说出这个密码,就说明这个女性身处危险之中,会有人去帮你协助联系。

二是及时取证。作为亲历者很希望跟大家分享这点。安全取证的方式是,最好在家里有一个监控摄像头。将来你报案后,它会为你提供非常重要的证据,来帮助你保护各方面的权益。

再一个,我通过与身边很多有相同遭遇的女性沟通了解到,很多人在暴力行为发生之前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身处危险之中。家暴的本质是对女性的控制。在暴力行为发生之前,对方可能早已把受害者置于一个弱势、危险的处境,只是用软化的方式使受害者意识不到。当暴力发生的时候,他早已对你有全方位的控制。这个情况下女性的离开其实是比较难的,要做好准备。首先要及时报警,同时随身携带重要的紧急联系电话。然后在疫情期间要和周围的邻居或者熟悉的人保持畅通的联系,一旦出现任何风险,可以获得紧急救援。

最后,如果说你要选择离开你的伴侣,那就需要谨慎的策划。据网上的一些案件看,当暴力实施者知道受害者要离开他的时候,他会变得非常暴力,这个时候是最危险的。也就是说如何安全地离开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把关键的个人证件及时保存好,再通过官方渠道去寻求律师,寻求司法帮助。如果你没有地方去,那么现在在英国这边会有紧急避难住所,或者去安全的地方,比如朋友家,或受虐者不知道的地方,然后再做处理。

在接下来的部分,哲哲和我们分享了她作为家暴亲历者的经历与思考。

03. 家暴危害与自我防范

Q: 在你年少时有受过家人的暴力对待,那次经历对你的生活、学习产生过什么样的影响,这种影响持续了多久呢?

哲哲:刚开始我也觉得发生了就过去了,但实际上家暴对人的影响是蛮严重的。本身我是一个胆子挺大的女生,刚开始我以为自己不会受影响,但是我渐渐才发现我自己不敢一个人入睡,因为当时的家暴事件是半夜发生在我房间里的。后来我遇到一个咨询师,TA说其实这是一个很严重的事件,因为像是半夜自己房间的这种时间地点,是你睡得正熟,也是在你最有安全感的地方。并且这还涉及到你当时的裸露程度。幸好我当时穿着睡衣还比较整齐,但是我的安全感也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那段时间即使有妈妈陪着我睡觉,我神经依然很紧绷,一点风吹草动就会很紧张,每天晚上是压力最大的时候。有天我在学校看一本时尚杂志时,我看到一个关于美国某女明星被家暴挖眼的新闻。我当时就感觉眼前一黑,明明我是在一个很明亮的教室里,周围都是同学,我却觉得陷入了无边的黑暗里面,整个人万念俱灰,很受冲击。

从此以后,我不知不觉开始对有关女性人身安全的社会新闻非常关注。我不会再像以前一样,觉得那些新闻都是离自己很遥远的事情。我开始觉得这些社会新闻其实很有可能发生在每个人身上。我变得警惕性很高。

其实高中时我就已经患上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因为我当时很容易受社会新闻的冲击,感到很崩溃。我也觉得这个世界不再安全友善,很容易陷入绝望。别人的不理解、道德绑架、受害者有罪论,也让我感到非常的孤独。当时我是觉得挺毁三观的,我会觉得这个世界很魔幻。然后我的学习成绩也因为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以及思想上的绝望感开始下滑。我的思维涣散,无法集中注意力,也出现了很多的反应在身体上的症状。比如说胃病,每天无数次的干呕,吃不下饭,而且越来越严重。我大学在美国留学时,看到张莹颖事件的新闻,就彻底崩溃了。当时我一度无法出门去上学,因为我感觉特别不安全,整个人很崩溃。后来我就回国住院,确诊了之后,靠吃药才慢慢好起来。

Q: 在经历了那场暴力后,你有没有向外界诉说,如父母、朋友之类的,他们是什么反应呢?

哲哲:这件事情让我觉得很魔幻的点就在于,家暴受害者居然很难得到理解。这是一个让家暴受害者更受伤的事情。可能其他人没有经历过,就真的就无法理解你的那种感受和恐惧,也无法理解家暴对你的影响。我经历过受害者有罪论、道德绑架,还有有些人很不以为意,我都经历过。

最初我爸就很离谱地把这件事情定性为小孩子打架,而不是一起恶性暴力事件。他非常的不以为然,也不同意我要去心理医生,甚至觉得都不用去医院。我去医院急诊科的时候,医生还会用那种很玩味的,很八卦的眼神看我。有些同学甚至会拿这件事情开玩笑,或者很慷他人之慨地劝我原谅。

除外,在我因为缺乏安全感而出国留学的时候,有位同学还说我有被迫害妄想症。我的父母和很多亲戚都认为我必须原谅,不然还成了我反应过度。甚至还有一种神奇的观点,说你必须原谅了才能放下。并说为了让自己放下,还必须放过施暴者。直到后来通过一次次的沟通,施暴者(我哥)也开始让我妈感到恐惧,我妈才成了第一个比较能理解我的人,因为她自己也有类似的感受了,她也有恐惧了。我爸因为是成年男子,他很壮,他仍然无法理解。

在这件事情上,我的感受是:不要怀疑自己的真实感受。也许被同等程度家暴过的两个人,反应会不一样。但不代表你反应大,你就是心理脆弱。错的是家暴本身,不是受害者应该如何反应,受害者有任何真实的反应都是正确的。希望没有遭到家暴的人能去理解一下受害者的感受。也希望受害者自己本人不要被别人洗脑。

Q: 如何在早期预防和识别家暴者?

哲哲:首先我认为,在识别方面,家暴者是有特征的。我曾经在知乎上搜过,我也建议大家可以都去看一下搜一下。家暴男往往控制欲很强,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会因为一点小事动怒,会有两副面孔,会变脸。变脸的时候你会觉得他好像另外一个人,会有判若两人的感觉。这种时候我觉得就该警惕了。

如果你疏忽了,你就会觉得他可能只是一时冲动或者一时来气,但其实不是这样的。家暴者们往往有自己的一套逻辑,很难缠,很多时候要求你必须认同他很多看法。他们会大男子主义,不尊重女性,喜欢推卸责任,比较自我中心,还会不断地试探你的底线。然后他们会道歉,道歉得非常及时或让人感觉态度比较好,但是他们屡教不改。此外他们可能会有一些阴暗面,或者爱把人往阴暗处想。不少家暴男其实很擅长伪装,往往在外的形象是很温吞的。所以我觉得不要因为表象就疏忽大意。


Q: 在中国和海外还有很多经历过家庭暴力的女性,她们有些人仍然生活在暴力的阴影当中,作为有亲身经历的你,对于身处深渊的女性有什么建议?

哲哲:当你被家暴以后,有两件事情是需要注意的:

第一,千万不要因为对方看似痛哭流涕地认错道歉而原谅施暴者。受害者往往会有一种心态,希望通过改变施暴者来挽回损失。这样做好像自己遭受的家暴就是有意义的,好像能拯救一个人,好像自己很伟大。但实际上唯一能制止恶行的方式就是远离。原谅就等于默许,等于纵容,代表家暴行为是 OK 的,这样就无法让施暴者吸取教训。

而且在施暴者第一次动手的时候,你们之间的地位就已经不平等了。家暴等于掀翻了文明社会约定俗成的一个规则。而因为中国大环境对家暴的忽视和纵容,不管是法制上还是人们的思想上,施暴者除了沦为野蛮人,其实要付出的代价是很小的。离开是唯一能把损失降到最小的一个举措。我也不认为受害者和施暴者适合继续相处。他能动手,其实就说明他已经不把你当平等的自然人看了。家暴绝不是一时冲动。就算是一时冲动,这么容易冲动的人也不适宜相处。

第二,不要被周围的人洗脑。无论有多少秉持受害者有罪论、道德绑架或类似观点来劝你的人,你都不要理会,不要去怀疑自己。可以去了解国外的情况,比如类似的事情会如何判刑,如何处理。

如果你已经受到家暴的侵害,我的建议是:

第一,报警。如果警察和稀泥就记下他的警号,要求他必须走规定流程,要求警方提供出警证明,要求施暴者写下悔过书交给警察局、社区妇联。

第二,第一时间去急诊科验伤,留下证据。在诉讼离婚的时候争取最大的权益。现在很多大城市也有网上递交家暴案件的快速渠道,比如成都的蓉易诉。

第三,如果需要的话,可以给自己找个比较好的心理医生。最好是针对创伤疗愈方面有经验的,比如 EMDR 眼动脱敏疗法、DBT 认知辨证疗法、和暴露疗法。但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找靠谱的医生。创伤容易激发二次创伤。如果怀疑自己患上了精神疾病,比如恐惧症、焦虑症、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应该及时到三甲医院去就诊,吃药会很有帮助。


04. 问答环节

Q: 冷漠、拒绝沟通也是一种家庭暴力,应该如何解决或区分?一些隐藏的家暴攻击模式该怎么辨别呢?比如消极应对、用控诉的方式情绪绑架,还有发生在同性之间的家暴行为也是比较隐蔽的。

随着家暴这个问题在社会上得到关注,一个动用肌肉的家暴男相对好辨认一些,家人、朋友、社会之间也能很快作出反应并伸出援手,但是其他一些以“为你好”、“保护你"、“太爱你了”之类粉饰的情绪绑架、煤气灯操纵,对我来说还是很难辨别。有什么比较简单的区分方式吗?

Doris:在许多家暴行为发生之前,施暴者的行为其实是非常隐蔽的,希望大家可以去搜一下“煤气灯效应”。语言情绪暴力只是一个前期的铺垫。他会通过语言或者情绪方面的反复无常来做情感操控,这个尤其容易发生在亲密关系之中。在亲密关系之中,你通常非常相信伴侣,就很容易陷入被操控被欺骗的处境。施暴者通过情绪反复无常会让受害者感到非常低落,对自信的打击很大。

施暴者还会给一点甜头例如道歉,仿佛吵架变成一种促进感情的方式,其实不知不觉已经陷入到一个操控与被操控的怪圈里,所以在这个时候其实需要一些干预。我非常建议大家站在一个第三者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处境,可能才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否则你陷入这个关系中,是非常难从这种情绪控制中解救出来的。因为在过程中,对方不断地批评你、指责你,甚至贬低你,让你总觉得自己是哪里做错了,不断地在自我反思。这其实是对方在控制你的手段和途径。


Q: 如何帮助长期在不明显的家暴阴影下的人重建生活和自信?

Doris:去给予求助者长期的支持。寻求专业的支持、心理咨询,多去接触提供支持的朋友,从她们那里获取力量。希望大家能够多关心自己身边可能会遭受这种经历的姐妹。

哲哲:其实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如果能从一开始就坚定地不去怀疑自己,很大程度上就可以走出来。我觉得可以慢慢建立正确认知、多看一些 Avoice 的文章、多了解一下心理学。除外,还是需要一些社会支持,慢慢地建立一个跟施暴者隔绝的、全新的圈子,去结交对反家暴有正确态度的人,你就会发现自己是对的,自己没有做错什么,你也会获得自信。

我当时能走出来其实是通过出国,我在国内的时候会觉得很荒谬,为什么很多人的想法是这样。但是当我出了国之后,我再去看,我发现外面应对家暴的思想观念确实很不一样,大家也比较能理解我。当时一位美国的心理咨询师给了我很大的支持,TA 能理解我的感受,并且能认同这件事情的严重性,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安慰。

Doris:许多女性对爱情、婚姻有一个较高的期望值。我希望大家不管在任何角色中,不要迷失自我,保持清醒的认识。不管你在什么角色,不管在海外、国内,你要清楚地知道我在哪里,我是谁。不要忘记你是你自己,不要忘记做自己,不要忘记爱自己,因为真正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


🌐 关于WomenOverseas她乡:

WomenOverseas她乡是一个属于华人女性和非二元性别者的全球性社区,我们一直致力于提供一个自由表达、相互支持、共同成长的平台。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们共同组织了近三十场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活动,包括分享会、交流活动,以及通过公众号、小红书和播客等平台分享了大量优质内容。从北美博士成功求职的经验,到把兴趣爱好转化为生活重心的人生故事,再到在异国他乡做职业篮球运动员的奇妙经历,我们一直试图通过各种生活故事,呈现出更广阔的世界和更多样的人生选择。WomenOverseas她乡不仅是一个分享平台,也是一个女性交友社区,帮助很多女性在异国他乡找到知心好友,构建了情感支持体系。最近,我们还创立了女性艺术家俱乐部,鼓励和帮助有艺术爱好的女性将兴趣转化为商业机会。我们甚至把一部分她乡艺术家的作品带到了旧金山本地最大的艺术集市展示出售

🙌 如何加入WomenOverseas她乡论坛:

访问 www.womenoverseas.co...,按照提示认真回答问题,申请加入她乡论坛。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