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你的心智》 打破慣性思維的藥物與方法
我想我們多少都有這樣的經驗:
在通勤的路上,大腦會進入自動導航,我們會無意識地走進最熟悉的便利商店
不用思考就知道車開到哪裡要右轉、捷運搭到哪裡要換線
但當我們今天出國旅行時,這些日常都會是全新的體驗,曾經設定好的路徑全部重頭開始演算
同一件事情,突然多出了很多可能性
啟靈藥的效果就像是一次大腦的出國旅遊,讓你用全然不同的視角,看待已知的事物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矽谷新創都會服用微量的啟靈藥,讓自己思想變得更靈活
這次要介紹的書籍是:改變你的心智
副標題:用啟靈藥物新科學探索意識運作、治療上癮及憂鬱、面對死亡與看見超脫
作者:麥可波倫 (哈佛大學教授、紐約時報知名的飲食、醫療科普類作家)
在這篇文章你會看到:
① 什麼是預設模式網路?
② 什麼是啟靈藥? 有哪些效果與副作用?現階段的研究結果是什麼?
③ 如何透過冥想、呼吸來達到同等的心智開發目的?
進入正題
1. 慣性思維 |預設模式網路 (Default mode network, DMN)
在講啟靈藥之前,我們要先提一個觀念,那就是慣性思維。
「我們無時無刻都帶著過去的經驗在看待事情」
紅色代表憤怒和危險、冒煙代表熱、皺紋代表年紀,這些都是後天習得的知識
這些知識最後會轉化成一條我們習以為常的路徑,讓我們能更快速的適應這個世界 (如果看到紅燈還要思考一下紅色的意涵,可能會有點危險)
這種稀鬆平常的動作,白話文叫做習慣,科學用語叫做 「預設模式網路 (Default mode network, DMN)」
當初會發現「預設模式網路」其實是無心插柳的結果。
2001年的某一天,一群來自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用腦核磁共振幫受試者做測試
一般來說,做科學實驗前會先測一個「休息狀態」做為比較的基準值,就是請受試者不要動,什麼都不要想,就靜靜的坐/躺在那裏
他們原本以為基準值會是個平靜的大腦,結果沒想到,即使受試者處於待機狀態,腦中仍有一些特定區域正高度活躍著
後來他們將這個發現發表在期刊當中,成為認知神經科學領域一篇劃時代的論文:「我們腦中的預設模式 (Default Mode of Brain Function.)」
網路模式 同時也是一個代表著"我"的中心
當我們在社群網站發文,收到一個讚時,第一個亮起來的區域是預設模式網路。
又或者,當我們給某人一疊形容詞的字卡,他的大腦不會有特殊的反應。
但如果接著問他,「你覺得那些形容詞適合你?」這個人的預設網路模式就會亮起來。
「預設模式網路,和自我意識有關」
- Christopher G. Davey (認知神經科學家
「我」的概念並非天生的,而是後天習得的。
我們透過旁人給我們的各種感官回饋,開心的、憤怒的、視覺的、嗅覺的,甚至觸覺的擁抱、推擠,進一步的形成所謂的經驗,讓我們了解自己與環境,與他人的相對位置。
而這些經驗與回憶,就是預設模式網路的資料庫,「我之所以為我」的資料庫。
2. 上面這些跟啟靈藥有什麼關係?
啟靈藥的效果就是削弱預設模式網路。
意思是,它會降低所謂的慣性思維,讓我們跳脫認知框架,擴張意識幅度,幫自我意識開外掛。
聽起來好玄,我們直接看這張實驗做出來的圖會更直覺:
2014年,帝國理工大學發表了一篇論文,探討當預設模式網絡被阻斷時,大腦中的溝通線路會如何重組。
他們將找來了15位受試者,比較他們在正常狀態,以及打了裸蓋菇鹼 (啟靈藥的一種) 後的腦磁波儀。
結果發現,原本各自為政、活在自己同溫層的連結都被切斷了。這些原本正在網內互打的腦區,被迫與遠方的區域開始跨國連線,也就是右圖。
你可以把啟靈藥想像成是一個導師,打破班上的小團體,要求大腦所有區塊要團隊合作
又,因為啟靈藥可以降低預設模式網路
而 預設模式網路與自我意識高度相關
所以許多服用啟靈藥的人會出現「自我逐漸消失」「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這種很kiang的言論。
啟靈藥也可以拿來治療憂鬱症
有研究發現,憂鬱症的病患常常是來自於預設模式網路過度活化 (外在的表現就是自我意識比較強,但這其實是腦中化學物質在作祟)
因此啟靈藥這種可以消蝕自我的藥物,就可以有效改善憂鬱症狀。
究竟什麼是啟靈藥?
我之所以把這段放到這裡才講
是因為如果文章一開始就放這些化學名詞,我自己都不想看 XD
基本上,只要含有下圖這三種化學結構的藥物 (LSD,DMT,裸蓋菇鹼),都可以算是啟靈藥
他們的共同特徵是可以和大腦中血清素的5-HT2A受體對接
啟靈藥會不會成癮?
目前的研究指出,啟靈藥並不具備成癮性
因為大腦對LSD會產生即刻的耐藥性,多吃也沒有用,一般來說,5-HT2A受體要3至4天才能回復一半的水平,兩星期以上才完全回復
動物實驗發現他們吃一次就不想再吃了 (揪竟多難吃),人類服用多次也會逐漸喪失效果
這樣的特性,使啟靈藥物不容易出現濫用的問題。
有沒有副作用?
我們舉藥效最強的LSD為例,只要25μg的LSD就可以致幻,服用後可能會產生食慾不振,失眠,口乾和顫抖等副作用
然而,即便是這麼強勁的藥,從一九九○年代合法的啟靈藥研究開始復興,至今有近千名志願者用藥,目前並沒有看到嚴重的負面事件 [專家影片連結],有藥物過量的新聞,但沒有死亡的記錄。
如果啟靈藥看起來不會成癮,又有醫學療效的潛力,為什麼過去我們對它的印象這麼糟?
因為政治力的介入。
1950年代,LSD的研究與開發蓬勃發展,一共有四萬多名受試者參與相關研究。
時間來到1960年代,年輕人興起了一陣反戰、反物質的嬉皮文化
這是LSD在歷史上的高峰,人們擁抱LSD帶來的創造力,與心靈上的解放
然而,在越戰的背景下,時任總統的尼克森擔心這股風氣會使年輕人不願意參戰
因此簽下了《藥物管制法》,法案當中指出LSD與其它相關的啟靈藥物既沒有醫療用途,還會被濫用,因此予以管制。然而,這些後來都被證實是不實的指控。
直到1990年代,美國東西岸的醫學中心開始默默進行LSD相關的研究,啟靈藥的療效 (尤其是對精神疾病患者)才逐漸受到重視。
我們來回答最重要的一題:
3. 如何透過其他活動,來達到同等的心智開發效果?
「透過藥物是麻瓜的作法,我們都用冥想」
許多研究 都指出,冥想和啟靈藥一樣,能降低預設模式網路 (慣性思維),增加大腦的意識幅度 (冥想的文獻真的很多,我就不列舉了)
以前我們可能會覺得,冥想就是要打坐、靜止、腦中沒有其他心思,如果在練習時,思緒飄到其他地方會有一種罪惡感
其實這是一種錯誤認知
「冥想不是為了清空我們的思緒或停止我們的想法,這是不可能的。
冥想是為了改變我們本身與思緒想法之間的連結。」
- Judson Brewer (美國精神病學家)
冥想具體如何做呢?
一般來說可以分成兩種:專注冥想與開放式冥想
▸專注冥想(mindful meditation)
是指將注意力集中在一個點上。
例如感受你的脖子、感受你的腳指頭、感受你因為呼吸而產生的胸口位移
這種冥想的重點在於,持續的、專注於某個點上,並將每次游離的注意力拉回到這個點
▸開放式冥想(open-monitoring meditation)
說的則是隨意的感受自己與周遭的世界。比如你現在閉上眼睛,真的閉上眼睛,你可以聽到幾種聲音? 現在的溫度?光線?從何而來
開放式冥想是隨興的感受環境的一切流動,不必做出任何反映。
目前看到關於冥想的參數範圍很廣,從數分鐘到數小時都有。
但可以確定的是,即便是很短期的冥想訓練 (即使只有20分鐘,練習時間只有四天),也會對專注力、憂鬱症狀、降低慣性思維與增加思維廣度有所幫助。
【一分鐘小結論】
① 啟靈藥會讓我們跳脫思維框架,不具備成癮性,之所以被認為是毒品,部分原因是因為政治力的介入
② 練習冥想有機會可以達到同等的境界
上面這句話,我覺得不管有沒有服用LSD都適用。
謝謝你的閱讀,我會在各大平台不定時的更新,歡迎大家的追蹤與訂閱
🎧 收聽 耳朵書籤 Podcast👉 http://apple.co/3s3NAJ6
📷 圖文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earduo.podcast/
🎬 影片 Youtube 👉 https://bit.ly/3eHeBOQ
📝 偶爾會在FB發廢文 👉 https://www.facebook.com/earduo.podcast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