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臺灣文學獎金典獎.完整得獎名單與評語》平路《夢魂之地》榮獲金典獎年度大獎
備受創作者、出版社及各界讀者關切的2024臺灣文學獎「金典獎」於今(1)日揭曉。今年一共有293部作品角逐金典獎桂冠,經資格初審、複審委員會選出30部入圍作品後,再由決審委員會審慎而嚴謹的討論,最終評審出平路《夢魂之地》為「金典獎年度大獎」,獨得奬金1百萬元!另有7部金典獎、3部蓓蕾獎作品,各獲15萬元獎金。
今年的得獎名單有不少黑馬,5部小說題材殊異,3部詩集有顛覆框架之作,2部非虛構書寫則田野史料扎實厚重。評審團指出,由於文學邊界不斷擴大,文類的跨越與融合也蔚為趨勢,作家們不斷尋找說故事的嶄新方式,在情節塑造、語言運用等各方面,都展現獨到見解與深刻感受,值得細細品味。
榮膺年度大獎的小說《夢魂之地》,機鋒處處且意涵深遠。從通靈女子起筆,採擷晚近流行的民間信仰和多元宇宙概念,寫靈視、書還魂,還加入轟動的社會事件,重新解構蔣家父子的諸多扞格,諭示人生困阨無所不在。全書華、台語交雜,宮廟詞彙流利穿梭,靈媒的佻㒓口舌與游說必備的圓滑,都精準表達。銳筆勾沉的底蘊,既照應縱深,也不辭廣大的市井家常,獲得決審委員的高度肯定。
七部金典獎得獎作品,文類多元,題材各異,卻又互文相涉,交織出奇妙的對話氛圍,反映作家對當代臺灣共時而異相的觀照,也是文學與文化的雙重豐收。張郅忻小說《山鏡》與梁廷毓的非虛構書寫《噤聲之界:北臺灣客庄與原民的百年纏結和對話》,同樣聚焦於跳脫原漢關係的定見;簡永達《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和鹿苹《甜麵包島》則是以相異視角描寫移居者;李金蓮《暗路》、隱匿《幸運的罪》和唐捐《噢,柯南》,雖然文類有別,對於小人物的處境和諸多難以言喻的細微騷動,展現相近的關懷。
至於為獎勵文學新人所設置的「蓓蕾獎」,今年有3位新手作家華麗登場。除了梁廷毓以《噤聲之界》雙喜臨門,黃璽Temu Suyan的《骨鯁集》(Khu Ka Qaraw Qulih)懷抱強悍的生命力思考身分認同,許恩恩《變成的人》留下屬於特定世代的社運記憶,均讓委員印象深刻,脫穎而出。
獲獎名單
➤金典獎年度大獎
《夢魂之地》(平路,木馬文化出版)
獲獎評語
心理學名言之一:「這世上並沒有一種叫做嬰兒的東西」──語出精神分析名家,英國小兒科醫師溫尼考特。是,人類總是過早出生,必須與照護者相連,也正因如此依賴父母,如此受限於身體、情感與智識上的脆弱,母子/父子關係的議題由此而來。
《夢魂之地》以有「Daddy issue」的哪吒三太子神話貫串全書,以通靈者之眼神入蔣經國魂魄(或者,這一切其實都是「幻想」?──這恰恰隱喻了這東亞小島人們的政治譫妄不是嗎?),別開蹊徑,直戳小蔣以及「中華民國臺灣」的最痛點:父親老蔣,文化父輩中國,曾經的精神傳承俄共(冰雪中的莫斯科情人),後來以及現在的「美國爸爸」;兼及他夢魂中思之念之而永不可得不可親的姆媽毛福梅。誰給予了什麼?誰又負欠了誰?在這手上染血的統治者心中,「凡人」的愛與恨該有什麼分量?虛構的政治騙局如何維持下去?是否恨不得剔骨還父?而「臺灣」又該怎麼辦?這是小說技術上的「行險」。
行險為我個人所偏愛(我總著迷於創作者挑戰邊界的野心)──然而,我想此次《夢魂之地》終究勝出的關鍵是,即使行險,但作者筆走龍蛇,文體流利兼且流麗,穿插藏閃卻偏偏能化險為夷,如履「平路」;而其間大小人物的狡獪與脆弱都令人動容。決審三十部書中不乏有行險者(坦白說我個人都愛),但險路顛簸,作品能否算得上成功,評審間有歧異;但對於《夢魂之地》的飛躍,評審們則異議甚少。這無疑是一部機鋒處處卻又意涵厚重的小說。(決審委員|伊格言)
➤金典獎
《山鏡》(張郅忻,九歌出版)
獲獎評語
如同一場沿山路而上的蜿蜒旅程,行路難,偶遇風波。從一場謎樣的死亡開啟,進行一場追思旅程。擁有泰雅名字的客家人小張,眷戀山林部落的他,經營民宿,涉入土地買賣,牽動龐大利益與人情愛恨糾葛,就這樣在回憶裡雖死猶生。
在這場旅途中,看見族群的微型移動史、個人的生命史,小說如同一幅緩緩展開的卷軸,包藏議題與困惑,卻不被困於此,以寬容作為緩衝,讓小說走至更高的境界。人物飽滿鮮明,從小張到至親友人,皆在紙上栩栩如生。小說家捕捉了人性的複雜與矛盾,以山為鏡,照見眼前路與身後身。(決審委員|李屏瑤)《幸運的罪》(隱匿,雙囍出版)
獲獎評語
「難道說,活著,即是一種幸運的罪?」與其說隱匿的第七本詩集,是病後的她要以劫後重生的身分,直接對此給出肯定的答案,不如說是從這樣的處境中,萃取出一種通達透徹的獨特眼光,帶著傷也帶著一點天真與幽默,對自己拋出的這個問題,持續以詩進行探問。於是,《幸運的罪》寫無常(心血管疾病猝逝的阿嬤與愛貓、心臟與胸骨間突然生出的腫瘤),也寫日常(貓咪身上白馬似的花紋、隨電風扇葉流溢變化的陽光);寫多數人不想記得的事(紀錄片《九槍》揭露的移工哀歌、從六福村動物園逃逸後被槍殺的東非狒狒),也寫自己偶爾忘記的事(使用一次性餐具對地球的傷害、老弱的母親對自己無條件的愛)。在喜感與傷感不時夾纏的詩行隱匿處,藏著詩人亟欲與讀者分享的滋味──「如人飲水,去冰微糖」。(決審委員|黃宗慧)《甜麵包島》(鹿苹,印刻出版)
獲獎評語
個人非常喜歡且享受的閱讀體驗,作者用一種很輕柔、平淡,且充滿詩意的筆觸展開說故事的方式,讓我們擁有一雙可以飛越的翅膀,暫時離開臺灣,俯瞰那遙遠海洋上一座座異鄉島嶼的故事,看見島嶼上一位叫做玫瑰的婦人所遭遇的流離、掙扎與回歸,也看見亡魂羅斯看著人們尋找她下落不明的遺體,還有一位出生卑微的島民塔塔,一生所經歷的希望與絕望。這些故事理當應該充滿張力、壓抑與痛苦,甚至令人不忍直視,然而作者卻也給了我們一種適當的距離感,在不被波及之下,讓讀者可以保持平靜地閱讀,進而反思、沈澱,之後我們才恍然大悟地知曉,原來這些故事離我們不遠。或者,故事其實就是源自於生活,更展現了作者遼闊的胸懷以及真摯的生命關懷。(決審委員|乜寇.索克魯曼)《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跨國勞動在臺灣》(簡永達,春山出版)
獲獎評語
簡永達曾經在第一廣場住過兩個月,蒐集的故事跨度長達七年,採訪地點遍及臺灣與越南的多座城市。書寫範圍包括空間、政策、抗爭、安全漏洞,還有無國籍寶寶、選美國王、移工供應鏈,具體而繁複地呈現出這股承擔臺灣的重要力量。
臺灣人常常看到移工,卻不一定「看見」移工;也可能從未想過,移工如何看臺灣。在移工的眼中,臺灣是危險之島,在這裡,他們追尋一線希望,卻也可能被希望反噬。在《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中,他們是移工群體,也被還原成真實的個人;讀者得以看見他人的夢想、生存與困境,也得以回過頭來觀察臺灣的勞動、臺灣的樣貌、以及這些在臺灣生活的人們。見樹又見林,內容豐富且順暢好讀。(決審委員|李屏瑤)《暗路》(李金蓮,九歌出版)
獲獎評語
李金蓮以七個短篇故事,探入社會小人物的生命切片,有凝視的縱深,也有低語的溫柔,其舉重若輕的筆法是近年來較為少見的本格寫實主義小說筆法,有溫柔敦厚,有絮絮叨叨,每一個主角,都有著我們身邊「某個人」所背負的影子,祕密,與傷口。
其中同名單篇〈暗路〉探索母親為女兒成長過程中的安危焦慮、以及小說後半掀開的暗影與傷痕,是短篇小說的傑作;而〈許老師的閱讀史〉寫人與人之間彷彿彼此理解、又不可能全然理解的矛盾,以及此一矛盾所醞釀的,關於一段終究要隨風而逝、無可結果的愛之悵惘。〈騎士的旅程〉則寄託一位中年男子買了重型機車後,踏上的路程也像是重返了不能倒帶的時間,那專屬於中年的危機與轉機。這些故事,都好看,都切片了「臺灣」時時刻刻努力生活著的市井角色。李金蓮以五年時間燉出七個醇厚的故事,讓人期待,老派短篇小說的復興時代,或許就在不遠處了。(決審委員|羅毓嘉)《噢,柯南》(唐捐,雙囍出版)
獲獎評語
現代詩還可以怎麼寫?現代詩還可以怎麼「玩」?唐捐高拐成性,行事機歪。《噢!柯南》裡,他搓弄字形、撩撥讀音、狎玩語言,一切意象心隨意轉,字無虛發。他真是玩開了,玩瘋了,玩野了。這似乎令人心驚膽跳,卻又好像一點也不意外──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們都已經在臉書上見過的緣故。問題在於,這樣「為詩不尊」真的是可以的嗎?我得提醒自己別因為「早就見怪不怪」而低估了這本書的開創性與「現代性」(本書序詩中的那種「現代性」;同時也不能因為其中大半本的毫無矜持就忽略了另外小半本的欲語還休──同書名詩〈噢,柯南〉就有這樣期期艾艾,既自大又自卑自憐的意境。我當然喜愛這類「詩的(所謂)正體」,專注凝視人的情緒、人心的細微不可見的騷動、人的懦弱、恐懼或脆弱(絕大多數是因愛而生的脆弱)。然而脆弱完了,你又看見唐捐挺起胸膛,淫笑晏晏,舌粲蓮花,變回他早期「穠豔」散文(不知如何形容,姑且如此稱之,嘻嘻)中的那個少年Q。少年Q自己說,年近「血衰」,他卻偏愛血氣蒸騰的世界;而個人以為,《柯南》「暴其氣」之餘,又不過於淺白,保留了詩意涵豐富的質地。(決審委員|伊格言)《噤聲之界:北臺灣客庄與原民的百年纏結和對話》(梁廷毓,游擊文化出版)
獲獎評語
這是一本令人驚嘆且大開眼界的地方文史探究著作,豐富、多元且細膩地描述關於臺灣土地的種種,且企圖不只在一個社區、地方或社群,而是涵蓋龐大空間區域的北臺灣。歷經百年的族群遷移、互擾以及大時代的變遷之後,內容理應複雜紛亂、艱深難懂。然而作者運用了報導文學的形式,帶領讀者進行一趟走讀。以作者發現家譜「無頭祖先」的線索為起點,拉起了個人、家族以及自身所屬的族群與其他族群,乃至於不同地方與地方之間複雜的恩怨情仇、歷史糾葛,包括隱晦的鬼魅傳奇。再藉由作者獨特的訊息解讀方式,尤其納入地形與環境生態元素所產生的宇宙觀,顛覆了我們既有的史觀,讓我們有機會重新認識不一樣的臺灣。(決審委員|乜寇.索克魯曼)
➤蓓蕾獎
《骨鯁集》(Khu Ka Qaraw Qulih)(黃璽 Temu Suyan,雙囍出版)
獲獎評語
泰雅族作家Temu Suyan(黃璽)交出他的第一本漢語詩集。以有別於傳統「華文詩」的語言形式,探索原住民與漢人社會的互動、幽微的歧視,與偏見。其中有控訴,有無奈,有接受,也有原住民文化熠熠生輝的片刻。
佳篇如〈部落演進四部曲〉,僅以寥寥四行便完整呈現了部落衰落的無語與重塑;再者如〈聖地〉、〈他者〉,則處理了山與人、獵人與山,他者與山的關係。而〈地獄梗/刻板印象/偏見/歧視/無知的區域問卷調查〉,則以其連綿增強的音樂性,挑戰了人將他者分類、將自我分類的荒謬。
Temu Suyan以「漢語」切入原漢關係,那些看似不盡然「像是」「漢人所習慣的詩」的文字,正好因語言、文化間的落差,而產生了新的「詩」的語言——這正是臺灣文學、與臺灣文化最珍貴的,不斷吸取新的元素而成為「臺灣」作為共同體的關鍵品質。(決審委員|羅毓嘉)《噤聲之界:北臺灣客庄與原民的百年纏結和對話》(梁廷毓,游擊文化出版)
獲獎評語
這是一本令人驚嘆且大開眼界的地方文史探究著作,豐富、多元且細膩地描述關於臺灣土地的種種,且企圖不只在一個社區、地方或社群,而是涵蓋龐大空間區域的北臺灣。歷經百年的族群遷移、互擾以及大時代的變遷之後,內容理應複雜紛亂、艱深難懂。然而作者運用了報導文學的形式,帶領讀者進行一趟走讀。以作者發現家譜「無頭祖先」的線索為起點,拉起了個人、家族以及自身所屬的族群與其他族群,乃至於不同地方與地方之間複雜的恩怨情仇、歷史糾葛,包括隱晦的鬼魅傳奇。再藉由作者獨特的訊息解讀方式,尤其納入地形與環境生態元素所產生的宇宙觀,顛覆了我們既有的史觀,讓我們有機會重新認識不一樣的臺灣。(決審委員|乜寇.索克魯曼)《變成的人》(許恩恩,木馬文化出版)
獲獎評語
書寫運動的文字中代有能人,楊渡算是六四的旗手,以既介入又旁觀的捕捉現場;在臺灣野百合運動的也有賴香吟、邱妙津……等,雖不以參與者的觀點來寫,卻是無所不在時代氛圍,野百合世代多多少少會有一種叛逆與自我批判的特質,女性在其中並非要角,卻脫離不了那曠野之心。太陽花世代目前躍上舞臺的以男性為多,許恩恩這本小說以女性視角,寫五個女人一個死,夾敘夾議的寫法有點生硬,但感情的部分清澈而動人,難得的是長篇結構不亂不散,第一人稱與第三人稱交織,以「去或留」,「內與外」的衝突為主,分別討論臺港關聨、性別政治,女性情誼以及在運動中產生的溫柔與暴動,心悸與離散。運動就是一直進行中,而且會不斷再運動,如今的青鳥又是一番不同景象,我們也在課金阿公阿嬤中看到他們厚重的身影。以新手來說,挑戰長篇,又是大時代議題,企圖心不小,而情懷胸抱可期,在太陽花運動滿十年的此時,更有特殊意義。(決審委員|周芬伶)
金典獎贈獎典禮將於11月16日(六)14:00於臺北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紅磚六合院西2館舉行,並同步於「臺灣文學獎Online2024粉絲專頁」線上直播。為了讓更多有志於文學創作的年輕學子有機會與得獎作家近距離接觸,今年「金典本事系列講座」特別前進高中、大學校園,並遍及全臺各地。講座自11月19日開跑,相關訊息將陸續公布於臺灣文學獎官方網站與粉絲專頁,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密切留意。●(全文於2024-11-01在Openbook官網首度刊載)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