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开始了! 纱线小痴游牧记录

开阳和KJ
·
(修改过)
·
IPFS
手艺人说海南苗族是四百年前(大概是元朝)从广西瑶族过来的,这里的图案图腾和我之前了解到的贵州苗族图案不同,相比贵州那边多为具体的内容和图形,或是描述一个故事情节,而海南苗族的多为几何概括的抽象化图案。

 开阳的视角 01 —— 出发去海南苗村!

与手艺人湖滨老师相识,是一段奇妙的缘分。那时还是今年年初的冬天,我在社交平台某书上刷到一条视频,那位博主在海南参加一个苗族蜡染工作坊的体验学习。我太感兴趣,于是赶紧私信,想要求得工作坊的联系方式。写了一大段字表示诚意,可是等了一天……两天……结果如我所料,毫无音讯。一两个月过去,春天到来,我又想起这条视频,于是再次私信,结果大家都想的到,当然还是没结果。算了,只好再去别的平台搜搜看能不能找到别的海南苗族手艺人。

在某音找到了一位海南苗族做蜡染的手艺人大哥,翻翻他发的内容,里面有种菜、卖菜、割胶,偶尔掺着些蜡染和苗绣的视频。突然看到其中一条,感觉画面有点眼熟,再仔细看,是工作坊!好像是之前在某书询问未果的那个工作坊!返回手艺人大哥主页,有地址!再去看某书那条视频里的地址,激动地再三确认,真的……真的一样:海南省儋州市马岭排村!

这回还是赶紧私信,手艺人大哥秒回。那时我就知道,这趟儋州苗村的旅行去定了!当然这位手艺人大哥就是胡滨老师。其实我当时也私信了另外一位苗绣的手艺人大姐,只是她回复的稍晚,后来才知道原来大姐就是胡滨老师的妻子,后面就叫她大嫂了。

我们计划了四天三晚的行程,胡大哥提供家里的客房给我们住,于是我们的食宿问题也顺利得到解决,后来体会到,苗家人就是这样好客。

确认胡大哥可以接受采访之后,我和KJ列计划、写采访问题,搜集了几本关于海南苗族的书。书中关于海南苗族的内容及资料都类似,而且都很少,体现出海南苗族在所有主要苗族分支中是不被重视的一支,而且是缺乏探索和考察的一个苗族支线。这增强了我们去考察和体验海南苗族生活的信念及决心,真想亲眼看一看这支小众的苗族,亲自体会他们的文化。

不巧的是,KJ突然有紧急的工作要回去处理,这下需要我自己来完成实地考察,这成了一个难题,因为我们在后面的实地考察工作非常需要人手来共同拍摄记录。和几位专业摄影聊下来,我们意识到根本负担不起这份高额的酬劳,于是在朋友圈和海南朋友的群里发布招募消息,寻找小伙伴共同完成考察。非常出乎意料的是,很快就有好几个对项目感兴趣的朋友过来报名。由于手艺人家里只有三间卧室可以住,我们最终确定了两位最早来私信的朋友——大狗和小雨。大狗是一名自由插画师,平时住在成都。小雨是一名数字游民,平时会在世界各地游牧生活。他们都对民族文化很感兴趣,而且也很想深入学习体验少数民族的手工技艺,正好最近有时间就一起来了。

下午四点多,我正在三亚站候车,胡大哥发消息说他正好在镇上,问我们什么时候到,如果早的话可以回去。可距离我们到站还有四个小时,我还是让胡大哥先回家了。后来我想,村子位置比较偏,没有公交车,所以胡大哥也很有可能是为了专门接我们。想着一会去村里的路上看到商店就买点瓜果牛奶之类的带去,可一路上也没看到合适的店,算啦,等过几天再去镇上时买。

去村里的顺风车上,我们激动地聊了一路,把司机也聊得兴奋,开始跟我们唠家常,原来他和胡大哥一样都是从外省过来海南岛做女婿。直到话题逐渐开始变成倾诉婚后柴米油盐之类的琐事,我一边笑一边隐约觉得不妙,果然!还是走错了路,导航绕开高速大路,把车一溜烟引到了单行道的田间小道上。路边田里的蛙与虫集体轰鸣,还以为是在和使用现代科技的人类对抗。可无论它们是在唱还是在骂,我们都难逃……因为许久之后从对面也驶来一辆车!这下麻烦了,路边也没有空间可以让步,只怕车会翻到田里去。正一筹莫展时,对面的车开始缓缓后退,直到退隐在远处黑夜那一团亮光里。我们可以前进了,开到这条小路与大路的交接处,朝着那辆停在路边的车大喊谢谢,然而没听到回应,也不知道车里的人有没有听见。车慢慢开远,我从车里向后看去,刚刚那辆车又重新进入到狭窄的田间单行道上。司机大哥说,海南人就是这样,人特好。

终于快要进到村子里,路两边是高大的树林,只有车的灯光看不出两侧的树林有多深。司机大哥也怕黑,可怜巴巴地说当时在顺风车平台接我们这单时页面显示有90%多的相同路线,可不曾想到一会还要走很长一段这样的路一人返回镇上。我们答应他多加二十块,希望能给他的返程之行壮二十块的胆子。

透过车窗就看到外面的苗族墙绘时,就快到了。胡大哥来接我们,我们往下坡的方向走,大狗发现好大一只蜗牛。讨论是不是有毒,手艺人说是菜蜗,他们家不吃,但是一些村里人会抓来用火灰清洗后做成菜。只用水很难洗净大蜗牛的粘液,而火灰很容易。搜图一下,果然是非洲大蜗牛,这分明是有毒且不可食用的吧。听说这种蜗牛已经成为这里的特色菜,不知道这种清洗方法到底能不能清洗干净,虽然并没有听说这里的哪个人因为吃了大蜗牛之后而生病。以前没有这种大蜗牛,但是据说自从有人在这里养殖之后,蜗牛跑掉很多,于是突然爆发式的出现在这里,它们席卷菜地啃食蔬菜,却没有天敌。

差点撞到一只萤火虫,闪烁着绿光,这种神秘感和科技感让我着迷,像是穿梭在古代和未来之间的生物科技,以前只在河北老家的乡下见过一次没这么大的小萤火虫。

这里是没有路灯的,刚下过一丁点毛毛雨,借着月光隐约可以看到手艺人家漂亮的院子。胡大哥的爱人招呼完我们坐下,就马上去厨房准备饭菜。带屋顶的院子不大不小,一张长桌放在正中央,房屋的外墙上有几幅胡大哥与孩子一起画的海南苗族图腾。院子周围是铁丝网做成的围墙,外边漆黑一片,看不出是被什么茂盛的植物紧紧包裹着院子。围墙上也有萤火虫,其实只要不细看它们的样貌和结构,这些野生灯球还是蛮可爱的。说话间,我们又发现超大鼻涕虫、超大壁虎……在北方人眼里,这边的小动物几乎都是XXXL型号的。

说到苗族的历史,手艺人说海南苗族是四百年前(大概是元朝)从广西瑶族过来的,这里的图案图腾和我之前了解到的贵州苗族图案不同,相比贵州那边多为具体的内容和图形,或是描述一个故事情节,而海南苗族的多为几何概括的抽象化图案。我拿起包上的香囊给手艺人看,他一眼就认出来这不是出自海南苗族的,这边不会把蝴蝶妈妈单独抽象化做出来。说起这个香囊,它是格格送我的——去年冬天我在海南文昌的serendipity数字游民空间结识的贵州苗族女生。苗族人总是让我感受到无比真诚与友好。

胡大哥给我们泡百草茶,特别甜!这种甜是茶里自然带的味道,它柔软而细腻,在味蕾上慢慢铺开,也没有酸涩的回味。苦瓜、炒五花肉、炖排骨,是大嫂端来热好的晚饭,他们说晚上已经吃过了,但不难看出这几盘满满当当的菜并没有动过的痕迹。作为饭后甜点的芒果和莲雾也是相当本土而且相当甜美,海南的水果好吃到感人。

原来两口子年轻的时候去过浙江,那时人生地不熟,想做点卖菜的生意却不知门路,其他卖菜的摊主自然也不会讲,于是他们悄悄跟在其他摊主后面找到了批发市场。后来他们花了几十块在废品收购站买了一辆三轮车,并批发来一车西瓜。可还没开始卖,突然间发现周围已经没有任何摊主,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城管抓住。直到前几年的海南才有城管,二十多年前刚到浙江的他们哪知道有这回事,装满西瓜的车就这样被骑走。不过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摸索着也逐渐攒下了几千块钱。现如今,从江苏老家过来的胡大哥在海南扎根多年了,他们的孩子也已经考上了很好的大学,两口子仍然在努力劳作攒钱。

听说海南人只要不太懒就不会过得太差,橡胶树、椰子树、槟榔树是海南人离不开的“三棵树”,割橡胶也同样是胡大哥家里的收入来源之一。我们商量好明早跟着他们去割胶,体验一下当地人苗族的劳作生活。橡胶一定要天黑时割,这时的橡胶树止水丰富,产量多,等到太阳出来则太晚。胡大哥家现在的橡胶树不多,一般早上四点钟去割胶,割一个小时就可以收工。但今天休息得晚,胡大哥担心我们睡不好,说可以快五点钟的时候再去看看。明天去的橡胶林就在村子附近,走着就可以过去。

我们晚上睡在二楼的三间卧室,其中两间是胡大哥孩子的房间。虽然孩子们在外面读书二楼不常有人住,但也被打扫的干干净净。没有空调和纱窗,本来还担心太热,当我关掉灯打开电扇坐在床上写下这段,还有点意外的凉爽。写完已经困了,蚊香的味道让人安心。这里的移动信号有点差,正好放下手机,今晚能睡个好觉。(移动快把信号搞好一点啦!)

CC BY-NC-ND 4.0 授权

欢迎支持呢

开阳和KJ由两位数字游民组成的小组「纱线小痴」 我们的「在地新生」项目正在进行中 KJ:獨立策展人,藝術和心理學專業,目前參與維護少數族裔文化和藝術多樣性以及激活邊緣地區文化的項目,亦有商業類策劃經驗。 开阳:独立插画师,视觉中国签约插画师,深圳市插画协会会员,小红书/weibo:开阳小宋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久违的小结

穿苗服的人后续 + 学习蜡染

最后三位穿苗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