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記——影像無國界電影節2023
/#影像無國界電影節/ 除了散文小說,我對於電影也是特別挑剔,但只要遇上喜歡的作品,就會一頭栽進,抽不了身。甚至有些作品,會讓我一看再看。因為第一次是感動、是無以名狀的情緒崩塌、是難以言喻的情感交織,必須再次走進電影,閱讀情感以外的細節。
有段日子,總是孤身走進百老滙電影中心,觀映所謂非主流電影。部分是電影節的放映項目,像音樂節一樣,除了你特意前來看的,也有主辦方所選的影像。我從來沒有失望,因為每趟觀影,總能從中帶走一些新的想法,即使導演沒有那些原意。
自從工作之後,甚少關注藝文資訊。偶爾路過文化、藝術等博物館外,或者會看見宣傳海報,有興趣也會在週末遊覽。只是這些與藝術品的相遇,總是伴隨雜亂的噪音。
電影對比其他媒介,需要更大的專注力。在專注力缺乏的這個世道,要把人留在電影院,二、三小時,確實艱難,但好的電影,就算是六小時、九小時,也能將人牢牢鎖在座位上。
月初看到電影系畢業的朋友的限時動態 — — 首映新的影像作品,將與閉幕電影一同上映。因為有看過她的畢業作品,非常喜歡,所以十分期待她的新作。相遇也許是緣份,感激受贈入場門票。
對於新作 “Blurry to me” 的第一印象,是導演 @lilyamahiro 的拍攝風格好像已然確立。每個導演都有個人特色,我想這是恆定的吧。作品講述她的異鄉人身份,記下了幾次頗有共鳴的經歷。雖然我不是少數族裔、混血身份,但在多重文化社會的影響下,總是有異鄉人的感受。我們都需要一個情感的出口、隧道的盡頭,走出去繼續奮鬥。
前作《那不能觸碰的位置》 (Rowdy Inside/ 新しいかさぶたが耳の奥に出てくる) 相比新作較長,所以有更多空間用影像描繪情感。青春、渴望、滿溢而無處宣洩的情感,一切都記錄在十七分鐘的影片中。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網上搜尋片名,全片賞析。
另一位導演Babak Jalali 的 “Fremont” 講述在美國尋求庇護的女孩。失眠、PTSD,作為前翻譯員,也只能在工廠工作。雖然她生活困苦,但也應該有資格去愛、去感受快樂和幸福。這個故事,我相信很多香港人會有共鳴。
【展覽】
在地飄流 — — 影像無國界回顧展覽
@ifvaallaboutus @ifva_hk
2023年12月1至10日
1–7pm(星期二至日)
臨時庫存(灣仔軒尼詩道富德樓12樓)
@kongtemp_archive
免費入場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