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豆泥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去中心化出版:藏書票 NFT《愚者》

豆泥
·
·
對於文字工作而言,去中心化真的好嗎?NFT 應用的六種實踐第一彈。
這就是未來嗎
這就是從前
所耿耿於懷的未來嗎 — 節錄自〈同日而語〉◎夏宇

這是去年獨立書店「引書店」引用的詩文。當時引書店與繁體電子書平台「讀墨」合作推出非典型出版品「數位出版計劃」,我也參與其中,訪談撰寫非普通作者/讀者楊斯棓醫師,完成一本只有 eISBN 的電子書(主題薦書:楊斯棓談未來閱讀)。

未來雖遠亦近,出版市況日益困難。又過了一年,我認識了 LikeCoin 的 DePub(DePublication 去中心化出版)(感謝馬特市民朋友與 Matty 讓我加入),又每日浸泡在 NFT 藝術之海裡面。所以我想延續去年的主題,探索未來數位出版的可能性。

《愚者》將是一系列文章的序,這篇序不是長篇大論,而是以行動代為解釋。


藏書票 NFT〈愚者〉

我與引書店合作,發行了一張藏書票 NFT〈愚者〉(The Fool)。這次採用最基礎的兌換卷形式,如果向引書店購買藏書票,可以換得三本書:「憤怒與希望」X「區塊鏈社會學」X「以太奇襲」,三本書與網路公民運動、區塊鏈歷史息息相關。

在社群平台、web3、NFT 如熱浪般捲起的此時此刻,這三本書一定必讀,三本我都看得很過癮。

愚者還是先知?
鐐銬還是區塊鏈?
自主亦或不由自主?
危崖有花還是旅鼠躍崖?

這張藏書票由我的學姊 Lala W. 繪製,描繪著一群被腳鐐銬住的小丑,吹著直笛唱著歌,步伐一致邁向崖上,此時天空撥雲見日,未來將在何處?

藏書票將是 3D 泛黃蜷曲的數位紙片 NFT

數位閱讀的必然

Kevin Kelly 於《必然》(The Inevitable)提到,未來將是電子複本大量複製的時代,任何付費牆(Pay Wall)的發明都是徒勞無功;資訊是渴望流動的,我們很難重新恢復紙本書時代的知識經濟盛況,當時寫書的人可以獲得豐厚利潤。但反過來講,紙本書其實是一種資訊威權,發行權與閱讀權被掌控在少數人手裡,窮人家沒有買書乃至於閱讀的機會。最典型的案例是古騰堡印刷術發行前,羊皮紙與手抄本的宗教聖典。

相信是沒有人想要回到那個時代的。

台灣第一個網頁成立之前的手稿

這份泛黃的手稿完成於 1993 年,由蕭景燈親手所寫,藍色的字跡寫在〈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煉製研究中心〉的稿紙上,沒有標題。開頭寫著「主旨:建立一個包含台灣社會、歷史、文化、日常生活的資料庫,提供國內及世界其他地區 Internet 的使用者瀏覽及攫取...」,這份手稿後來成為台灣第一個網頁〈台灣社會文化網路〉,台灣網際網路從此形成,這群台灣網路史的「開拓者」,將網頁與數位文字稱為「窮人的原子彈」。蕭現為科技會報辦公室主任,他認為網頁是繼印刷術之後的偉大發明。


web3 vs. web0 

但文字的加速流通,創作者的獲利模式卻難以跟上。將近三十年的電子閱讀史,數十種商業模式推陳出新,文字工業複合體不斷進化。(這部分留待下一篇文討論)

回到現代,Chris Dixon 將 web3 做了一個簡明的描述,

web1 = read only (只能讀取的網頁時代);
web2 = read & write(可讀寫,實現互動的社群平台時代);
web3 = read, write, own(擁有電子資產的區塊鏈時代)

以上描述真的非常漂亮。那紙本書呢?

我認為紙本書是 web0。過去我們可以擁有一本書,隨時可以翻閱它(own+read)。儘管紙本書流通性不佳,仍然在二手書市可以買賣。電子書的出現,讓我們只剩下閱覽權,我們卻不曾擁有它,無法將其賣掉。而 NFT 的「擁有權」,或許只是重新找回紙本書的「擁有感」。

在最未來的社會,我們將習慣沒有盜版這件事。盜版等於免費複本,而正版將等於是付費正本。還是 Kevin Kelly,他說免費的東西沒有人想買,但是有些自外於付費牆的作法,將提升消費者的購買動機,他稱之為「原生性」(Generative),原生性的價值一定要在交易時產生。就那麼一次,無法偽造、複製、貯存。KK 列出了八種原生性,我留待下次再詳述。

基於原生性,我列出來六種 NFT 與出版品之間的可能,依照中心化至去中心化的光譜排列。

  1. 轉贈:兌換碼(書在資料庫內,單次購買獲得閱覽權)
  2. 閱覽:圖書館鑰匙(書在資料庫內,購買帳號權限)
  3. 擁有:書籍擁有(付費限閱的電子書籍)
  4. 支持:免費閱讀,購買支持作者,獲得作者認證
  5. 群募:免費閱讀,作者提出出版計劃,讀者預先買單
  6. 入股:免費閱讀,早期支持者獲得營收分潤

這六種模式是我在既有的中心化資料庫、專業分工的出版產業生態系框架下,與最新的「去中心化出版」做一個混合思考。LikeCoin 針對去中心化出版(俗稱 DePub)已經推出了 ISCN 工具(International Standard Content Number )。去中心化儲存服務如 IPFS、Arweave,實現了文本半永久存在的可能;而 ISCN 整合儲存了後設資料(Metadata),幫助我們更容易找到這些文本,你可以將 ISCN 視為去中心文本的路標。

但 ISCN 目前缺乏商業模式與相關生態系。其實國際書碼(ISBN)當初在誕生時,是因為「書本即商品」的需求而設立的。所以同一本書若是不同載體,如電子書、實體書、有聲書,可能會有不同書碼,因為不同的販售需求。

如今 NFT 給人帶來諸多「交易」的想像,不論是新瓶換舊酒,還是新模式誕生,文字之於 NFT 最近開始熱議。NFT 即文學作品、封面設計、閱覽鑰匙、會員證、股權等。以上概念複雜,但我相信真正能顛覆市場的新服務,將是簡單好理解的。

舉兩個「免費複本」與「電子正本」同時存在的案例:

  1. 《區塊鏈社會學》by @高重建
  2. i.R.D. [institutions of Resolution Disputes] (2015) by Menkman

這兩本書,都可以免費閱覽,但同時提供購買管道,Kin 提供了加密貨幣匯款地址(同時在 Foundation NFT 平台提供限量十本的 NFT 販賣);Menkman 直接將 PDF 鑄造成 NFT,放在 Hic Et Nunc 平台販售,當然你不用購買 NFT,就可以閱覽 PDF。

以上兩本書,都是購買表示支持的概念。(我都有收藏)


藏書票 NFT 與 Podcast

這次,我們討論出最簡易且最不影響既有生態的嘗試,藏書票。

使用的是轉贈(兌換)的功能。

這是一張名為「愚者」的 NFT,由 Lala.W 繪製,引書店發行,限定 50 張。

我們反轉藏書票的原始功能,本來藏書票是用來宣告書本的主人是誰,而今我們將藏書票收藏者的名字攤開在 NFT 平台上,讓所有人都能知道誰擁有這批藏書票。

只要在在初級市場購買 NFT,引書店會送您三本電子書,分別是《區塊鏈社會學》,還有《憤怒與希望》與《以太奇襲》。

當加密貨幣與NFT銷售屢創新高,不論創作者、收藏家、投資者、套利者皆全場沸騰,當作品或資產逐漸豐厚,區塊鏈的機制原理與社會脈絡,卻被主流新聞拋諸腦後。

為還原其社會價值,亦推廣區塊鏈基礎知識,引書店嘗試以NFT作為行動媒介。

區塊鏈降生之前,金融風暴以及政府的中介信任喪失(政府遮蔽的媒體/限制提款的銀行)《憤怒與希望》;而後來到比特幣時期的信任機制初起,以及加密貨幣的社會應用(BTC/LIKECOIN)《區塊鏈社會學》;最後來到以太幣時代,讓女巫攻擊與仁慈獨裁,共同編織世界電腦簡史(NFT/DAO)《以太奇襲》。

或你也將這個藏書票行動視為團購行動(價格確實較低)。

這三本書,引書店也都為其錄製了 Podcast,我參與其中兩集:

引書店 Podcast

  1. EP. 59「憤怒與希望」_『你各位就是民主未來的希望啊』
  2. EP. 56 「區塊鏈社會學」FEAT.黃豆泥_『民主與科技,近未來的諾亞方舟。』
  3. EP.60 「以太奇襲」feat.黃豆泥_『ETH.DAO.V.』

其實我們只是將喜歡的書,反覆閱讀整理起來,讓更多喜歡這個議題的朋友們,可以一起討論。

書籍詳細簡介可以看引書店的介紹,我想要繼續討論區塊鏈世界的一些有趣機制。


自動化分潤

NFT 讓做出貢獻的人,可以獲得應有的報酬

這次 NFT 發行,使用 Tezos 區塊鏈上面的台灣 NFT 平台 AkaSwap。其平台有自動分潤的功能,意即,當你購買了這張藏書票,費用是瞬間分派給所有相關人士的,我將分潤機制畫成圖方便討論。

其中經費有 20% 分給設計小組,由 Lala.W 繪製圖樣、 Haoenvski 3D建模、我負責規劃;25% 直接分給 Kin,Kin 有自己的錢包地址,為 ckxpress.tez,而剩下兩本書是引書店先向台灣電子書平台讀墨(Readmoo)團購的,所以經費分配給引書店地址 ReferenceBookStore.tez。

(題外話,我的代號是 mashbean.tez,是個人網域的概念。只要付費約台幣 120 元,就可以申請一年份的 Tezos 網域名。網域名與我的錢包地址綁定在一起,本來我的錢包地址是 tz...ujr,申請域名之後,我的所有 Tezos 平台服務,地址亂碼都會自動置換成 mashbean.tez,相關討論,可以看我的上一篇文章《社會資本(二)鏈上聲譽與反網絡效應》。除此之外,域名本身也是 NFT 喔,可以點進 Tezos Domain 閱覽。)

自動分潤的優勢是,錢可以零秒差分配給所有工作人員,這是一件很浪漫的事,從此沒有積欠,所有盈虧大家共同承擔。


捐款

NFT 讓收益與捐款無所遁形,實現公益透明金流

除此之外,Kin 的這筆錢,約 550 USD,將由我協助成立「不見不散獎學金」,挹注到 Matters 與文藝復興基金會共同創建的〈在場.非虛構將學金@「在場」獎學金,提供給離散港人與書寫香港寫作的提案者。

〈在場〉本身也是走「無大台」編輯模式,藉由廣發英雄帖,招募各路英雄好漢提案非虛構文章。相對於傳統編輯台,也是去中心化的,我認為這筆小小的捐款算是一種對於去中心化的支持。

關於 NFT 與公益捐款的初步討論,可以看我的文章《什麼樣的 NFT 可以抗泡沫?


寫作者利潤

NFT 分潤讓寫作者分潤比例上升

此外,這次的選書有兩種差異,一種是傳統出版社路徑的書籍,另一種是 Kin 的〈區塊鏈社會學〉。Kin 一直都在談論去中心化出版這件事,我趁這個機會做一個比較。

傳統上出版了一本書,寫作者獲得的利潤約為售價 10%-25%,其實比大眾想像還要來得低,在景氣不佳的狀態下,一本書要一刷販售完全並不容易。過去因為專業分工,寫作者可以專心寫作,提高產能;但現在因為通路競爭與精緻化,多數利潤歸通路所有。

凡是物極必反,鐘擺正在漸漸擺回去中心的路上。這次的分潤演示,讓身為作者的 Kin 可以拿到 100% 的書籍售出價格,而電子書兌換卷遵循傳統出版流程,由作者、出版社、電子書平台共同分潤。兩者差異不小。


結論

ISCN 實現了抗審查出版的可能性,人人都可以出版,而高度集約化的出版產業因需求曾經興盛,卻也正在面臨轉型期,兩者究竟何時交會,將以什麼方式交會?會是破壞式的,還是漸進式的,且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而這次的藏書票,只是漫漫長路下的一個小型嘗試。

藏書票 NFT 相關資訊

  1. NFT 連結:akaSwap - THE FOOL
  2. 若您想要討論出版、獨立書店選書、或 NFT ,歡迎加入引書店 Telegram 討論
    https://t.me/+8qOa0P49h09kNDY1
  3. 2022/1/16 (日) 正式販售,但在這之前有所謂的白名單優惠,也請加入 Telegram。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