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NFT | NFT背后的价值逻辑成立吗?
得益于@澳門學16號 的 “请回答NFT” 活动,这几天我在Matters看了不少关于NFT的介绍,对NFT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大多数文章都是在“我已认可了NFT”的立场上,去聊NFT的定义、未来价值以及如何购买出售,这使读者的眼中总有一层“美化滤镜”似的,看得不够真切。
因此我尝试写下这篇文章,站在一个“中立者”或“怀疑者”的立场来聊聊NFT这件事。关于它的定义、表现形式和价值逻辑。
NFT是什么?
NFT的英文全名是Non-Fungible Tokens,翻译成中文后叫作“非同质化代币”。
什么叫非同质化?这个概念是相对于“同质化代币”(Fungible Tokens)来说的。比特币、以太坊、likecoin都属于同质化代币,你手上的1个like和我手上的1个like没有什么区别,因此也可以随意进行分割,例如从1个like里取出0.1like和他人进行交易。
但NFT(非同质化代币)则具有“独一无二”和“不可分割”两个属性。
每个NFT都被“标记”上了世间独有的记号,即使它们的外观、属性几乎一模一样,也依靠这个记号而成为不一样的东西,就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同时,因为它是这世上特殊的一个东西,一旦分割就会变成另一物品,就好比你的手指切断之后,它就变成了一个“你身体之外的物件”,而非是“你身体上的手指了”。所以NFT的单位只能是某“1”物品,不能再行分割交易。
NFT的表现形式
当下NFT的表现形式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图片、电影、音乐、文字等可收藏作品(主要形式),另一类是权益兑换券。
就作品而言,只需要交一笔网络费用,任何人都可以在opensea之类的NFT交易网站进行上传,使它具备“独一无二”的印记。例如你上传一张自己的自拍,这张自拍就会在区块链网络中(永久)留下“记号”,“记号”内有创建时间、特别属性、交易过程等多种信息。
基于这一特性,NFT被认为在电子作品版权保护层面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因为它可以将“你拥有的这张自拍”和“别人复制后发在社交网路上的自拍”区分开来。别人的永远只能是复制品、赝品。
至于权益兑换券就更好理解了。例如茅台酒发售了一件NFT,承诺你可以凭借此NFT在线下兑换一瓶茅台酒;你购买了一件网络游戏的NFT,用它可以在游戏内兑换指定虚拟物品,这些都属于权益兑换券性质的NFT。
这两种表现形式有时也会发生交叉,像Matters的Travelogger就同时具备“作品”和“兑换券”的两种内涵,Travelogger拥有者获得了一个像素绘画作品,并且也享有Matters承诺的一系列后续特殊权益。
NFT的价值逻辑成立吗?
如果从NFT的特点和形式来看,它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呢,换句话说,以NFT为表现形式的各种可收藏作品和权益究竟为什么值钱呢?
很多文章说,是因为这使得区分电子作品的“真品”与“赝品”成为了可能,消费者可以购买到一个独一无二的作品,从而使电子作品获得了与线下作品同等的价值。但即使如此,NFT也只是因此获得了与线下作品同等的地位,而且它还不具有实体作品那种“可触摸”特性,何至于火到每个人都在谈论?
还有人说,NFT的价值不仅是区分真假,还使作品拥有了明确的历史性。你购买NFT作品不仅仅是购买了一幅画、一首歌、一部电影,更重要的是获得了这个作品的“历史”。譬如梵高那个时代如果有NFT,他就可以在自己的NFT画作里“标记”自己的名字、画的信息、甚至于一些创作心得,一百多年以后等你买到这幅梵高NFT画作,你的名字也会与梵高并列其中,相当于成为了梵高历史的延续者。
更厉害的是,由于NFT还会永久记录下每个交易者的相关信息,所以你还和这幅画作的历史收藏者们发生了关联。例如梵高画完之后,把这幅画送给了他的弟弟提奥,后来他的弟弟又把这幅画卖给画廊,到了另外一个著名画家(假设是高更)的手里,他们的“标记”都会出现在这幅NFT画作中。于是你购买到的不仅是梵高的历史,还共享每一位收藏者的历史。
这是实体作品很难做到的,因为你大多数时候无法考证这些作品流传几百年期间的故事,而NFT却可以做到这些信息的永久保存。
回过头看,如果是这个理由,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NBA球星库里会以18万美元的价格购入一枚NFT猴子头像,他购买的是把自己的名字“标记”在初代NFT作品上的机会。
几年后,你或许可以买到更多更好更便宜的NFT作品,但把自己的名字和NFT历史关联上的机会可不多。这相当于你在纸张刚刚发明的时候,买下了最初发行的一版纸书,同时把你的这次购买行为写入了永不删除的史册之中,以后人们谈起纸书,总会找到这个最初发行版,然后指着你的名字说:“就是这个人最先认可了纸。”
但即使加入了“历史性”这个概念,我们依旧不能解释一些现象。例如,为什么同样一副画作,尚未积累下厚重历史,也没赶上NFT初代兴起的意义感,它的NFT作品价格却比线下实体作品高得多呢?
这类现象恐怕只能说明,NFT市场目前还是一个“泡沫极大”的市场,NFT作品的价值并不取决于其价值逻辑本身,而来源于“对这一价值逻辑的炒作和追捧”,以及吃瓜群众们“未来看涨”的预期共识。
一个东西只要变成了投资品,其“涨跌共识”往往会成为价格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比物品本身带来的用途和意义感更加具有影响力。
就像许多人购买Matters发行的Travelogger,并不完全是因为喜欢这个像素小人,更多的是认为它今后会随着Matters的发展壮大而变得更值钱。
事实上,比特币背后所谓的技术价值远远比不上后来发行的一些币种,但只要有足够多的人对比特币“看涨”,追求增值的资本就会源源不断涌入其中,托举住比特币的高价。在币圈,技术只是一种“忽悠大家建立共识”的工具,本身并不代表价值。
因此,NFT的“技术概念”恐怕并没有某些“推荐NFT文章”中所提到的那么重要,他们“不断推荐”这个行为本身就证明了,NFT仅凭技术并不能赢得资本的青睐。要知道,历史上有太多被人类发明却丢弃了(或是归于小众)的技术,我并不相信NFT存在着无可取代、必须推广的技术价值。
当然,以NFT市场如今的火爆,依旧有望成为下一个如比特币般长久的市场,因为资本总需要找到一个出口,它可以是房地产,可以是比特币,也同样有机会来到NFT。
但一定是NFT吗?这个命题恐怕要打上大大的问号。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