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良傑作展」的點點滴滴
(長文慎入)
這個「劉家良傑作展」原定在去年尾舉行,因為第四波疫情在那時爆發,結果我們失去了聖誕新年甚至農曆年,戲院在年初七、八才復業,幾乎是另一個世界。檔期重新編排,終於在七月下旬舉行。由於放映的電影包括不同年代,映後談的嘉賓也包括不同背景的,在短時間內各種資訊滙聚,我只能每天寫下一些速寫記錄,以免混亂中忘掉,後來發覺相當零碎,很難連結起來,成為一篇像樣的文章,於是便以point form形式展現,反正文字也是「一舊舊」,多多包涵。
一、原本主辦方做了不少宣傳,引發期待。那本場刋更是超級精美,粉紙印刷,燙金字體,每一部電影都圖文並茂介紹,再加數篇名家執筆的文章,還有一張拉頁彩色海報,簡直是落重本,而且是免費派發。於是出現有人狂掃場刋,再在網上出售,特別在外國的影迷,所以後來只有限量派發。http://www.freshwave.hk/uploads/freshwave2017/202011/20201127_113337_IItMH9w31L_f.pdf
二、今次稱為傑作展,因為劉家良師傅身兼多職,既是演員和導演,更是武術指導,包括兩部早期粵語片,也特別安排他最後有份參演的,由徐克導演的《七劍》,算是相當全面。
三、今次的座談會,映後談等,嘉賓多不勝數,而且不少是老前輩,已經很久沒有和觀眾見面,但很多影迷仍記得清楚,熱情未減。其中王龍威和小候是比較受歡迎的,而日本演員倉田保昭透過視像通話和香港觀眾談了近一個小時,分享不少逸事。
四、倉田自少習武,有底子。那年邵氏到東京招聘一個角色,需要有武術底子的,他去試鏡最後入選。原以為拍攝兩星期的工作,機緣巧合,留在香港近三年,參與多部香港電影,也受香港觀眾歡迎。
五、倉田自爆,第一次和劉家良見面時,見他個子矮小,曾懷疑他是否真的功夫高強,後來認識深入,才知是真材實料。他透露有一次拍攝,NG近三十次,他當時年少氣盛,質疑是否可以實際做到,所以挑戰導演,要他示範一次,結果劉師傅一下便做到。倉田馬上道歉,承認自己傲慢。這和電影《中華丈夫》十分相似,以武相會,不打不相識。
六、而片中,倉田使出的「蟹形拳」是虛構的,是在他展示一些空手道招式後,劉師傅看到後,提議他以橫行的步伐,再改良一些招式,從而創造出來。劉家良是個武者,他的父親是劉濟,是黃飛鴻的徒孫,所以他自少習武,家是武館,精通各種門派的拳法,亦對各種兵器非常熟悉。由此是故,他設計的武打動作,兵器對拆,都非常真實,而且具可觀性。
七、劉家良由武術指導入電影圈,粵語片息微後,加入邵氏,一直跟張徹合作。後來隨張到台灣拍攝,合作出問題而自己回到香港,在一次訪問中透露想當導演,想不到邵氏真的提供機會。他在邵氏一共拍了十六部電影,可以説是他的黃金歲月。他的最好作品都是在這段時間。
八、劉家良的電影被稱為「功夫片」,那和「武俠片」有何分別呢?據其中幾位講者的綜合論述,「功夫片」很着重訓練過程,而且很仔細詳盡,也通常要長時間,即使電影中無法表達,也會用字幕顯示幾年後。而「武俠片」會輕描淡寫,例如打通任督二脈,便成為高手;或者是主角是奇人,別人要十年才練成的武術,他可以一天領會。
九、所以劉家良的電影非常真實,名作如《少林卅六房》便宛如一個健身中心,這個房訓練手臂(還可以分開手掌,手腕,前臂,上臂)那個訓練眼力等,當然有部分應該是虛構,但強調的是真材實料是在艱苦訓練中出來的。還有不同兵器,長處短處,劉師傅都有研究。在《十八般武藝》中,便真的詳細介紹十八種兵器的來龍去脈,令人大開眼界。在《中華丈夫》之中,各場中日武術和兵器的對打,每場都有其特色,已經超越「打得好唔好睇」的水平。
十、在《武館》中,開頭一場舞獅戲真令人嘆為觀止,場面的鋪排,人物眾多,空間狹窄,而且難度極高,而劉師傅在片頭中便親身介紹一些舞獅的規矩,特別是兩獅相遇時的禮儀和禁忌,給觀眾上一課。可見劉師傅如何熱愛武術,如何以電影來推廣武術,所以他的電影便和其他類似的有所不同。
十一、當功夫片被諧趣武打片取代時,邵氏宣佈停拍功夫片。他離開邵氏,仍有一些如《醉拳2》這些有成績的作品,不過,時代巨輪不斷前進,古裝,民初,再到現代,生活節奏也急促,沒有人有時間看真功夫如何練成。而一代武術宗師面對現代的槍炮,也會感到束手無策。
十二、他後來有重回邵氏,導演一部合拍片《醉馬騮》,但很令人懷疑他能有多少實權。開始一節關於鏢局的事,出鏢,途上的事,完成任務,揭發有人偷運毒品,腐敗的一方殺人滅口。這一部分流暢明快,相當可觀。然後介紹另一組人物出場,主要是大陸演員,我覺得好像是另一部戲,連調也變作諧趣片,胡鬧得過份,完全笑不出!再發展下去,已毫無期望,而這便是劉師傅的最後一次導演。
十三、但反過來說,劉師傅絕對不是完全嚴肅,不能開玩笑,他的電影中,處處有幽默感,像《長輩》就有不少荒謬點,惠英紅當時只是廿多歲,而她的角色為了報恩嫁給劉的二叔,於是變成是他的長輩二嬸,而他比她的年紀大一倍。而他的兒子(小候)跟惠大約同齡,卻要稱她為叔婆。這些複雜的關係,便一直製造笑料。
十四、壓軸之作是一部口述歷史,有點像家庭錄影,全片只有劉家良一個人面對鏡頭,全長超過兩小時,感覺上沒有任何剪接,也沒有甚麼片頭片尾。由他父親的故事講起,直到他入行再當上導演。影片據說是在1997年拍攝,他也盡量談一些幕後事情,例如和張徹交惡的前因後果,橫跨四十幾年的電影製作生涯,理念始終如一。
十五、劉家良由粵語片開始和唐佳合作當武術指導,後來加入邵氏,參與多部電影的工作,其中和張徹導演的合作最多。今次選影幾部張徹的電影,從中可見風格上的迴異。張徹的電影被稱為陽剛電影,而且十分血腥,往往會大開殺戒,同歸於盡。例如在《新獨臂刀》中,最後姜大衞以一敵百,結果屍駭遍野,血流成河。
十六、但在劉家良自己導演的電影中,幾乎是沒有死過一個人。即使是正邪最後決戰,也不一定要置諸死地。劉家良堅持以武會友,以德服人的宗旨,在《武館》一片中,最後劉家輝和王龍威的對決,一個是南派武人,另一個是北派,雙方的搏擊,安排在一窄巷內,互有攻守,各有所長,是一次完美的示範,也成了一場經典的比較,為人津津樂道。
十七、又如《中華丈夫》,劉家輝娶個日本妻子,大家都醉心武術,最後演變成中華武術和日本武術的比試,劉家輝一個人分別和七個不同武術的日本人較量,但結果一點恨意也沒有,大家點到即止,最後和氣收場,沒有傷害任何人的感情。比起現在甚麼事都上綱上線,傷害十四億人民的感情那種民族主義的思維,高出很多很多層次。
十八、邵氏在劉家良的生涯自是甚具份量,而聽取多方意見和他本人的自述,邵氏的優勢在那時代是獨步天下。有自己的片場,所有環節都是頂尖,人材和資源的優勢,令他們成為電影王國。劉家良在這個環境下,可以慢工出細貨,亦可以兩三部片同時開拍,而不怕撞期和場景要拆卸。但當武打片息微,古代背景的需求大減,電影改而追求現代感和實景拍攝,這種優勢便不再,邵氏最後更成為歷史。
十九、黃飛鴻可能是最受歡迎的角色人物,由粵語片的關德興一路以來,不知多少人飾演過這個角色,甚麼可能性都出現過,甚至是攪笑版,少年版,童年版,已經是亂來一通。而劉家良的父親是師承林世榮,有此淵源,算是黃飛鴻的傳人,因此比較執着。當年徐克用李連杰拍黃飛鴻,曾傳有意請劉家良出任武指,但礙於李連杰是北派武人而婉拒。事有湊巧,在《醉拳2》之中,成龍出演黃飛鴻一角,劉家良導演及武指兼演一角色,但後來出現意見不合,在他自己角色死掉之後,更拒絕導演餘下電影,據說有約三分一部分由成龍掌舵,分別頗為明顯。
二十、在口述歷史中,最後有人問一條問題,現代電影拍攝技巧已可以將高危動作避免,或掩飾得很好,何以成龍仍要親自做那些高危動作?劉師傅笑笑說了一兩句,突然卻要求停止拍攝,然後才告訴大家他的見解,而影片真的在此結束,其實我也極想知道,即使是他自己的個人意見。事實上,看完這個「劉家良傑作展」後,引發我自己思考的一個問題(已在寫一篇另外的文字)正是跟此有關,卻竟然出現此欲言又止的情況,引發我更多遐想,和揣測,實在是一種遺憾。
廿一、在重温這些舊作時,最令人感到有趣的是看到一些後來成了名的演員,初出道時候的驚鴻一瞥。我相當驚訝看到任達華,而另一個比較易認的是153,他當年也是武師出身,雖然沒有對白,卻有正面入鏡,年輕時較廋削,但身高相差無幾。另外有講者指出,董瑋在同一部電影中出現三次,死足三次。相信當年是很平常,而董瑋最有名的演出,是在《龍爭虎鬥》中開頭一場和李小龍的對手戲,即是手指和月亮的那一場。
廿二、今次出席的嘉賓,除了王龍威和小候是在多部電影合作過,大家熟悉,之外還有麥德羅,他當年是在油脂舞熱潮時,參加舞蹈比賽而成為香港舞王。可能是身手不俗,也參與一些功夫片,一眨眼便是半個世紀了。另外在《洪熙官》一片中,陳觀泰飾演洪熙官,他有個兒子洪文定,童年一角由王大衞飾演,就是後來以王傑之名走紅的歌手。他的父親是邵氏員工,所以他少時常流連片埸,有需要時便被拉夫上陣,當年很多童星都是這樣出道。
廿三、另一點常提到的,是劉家良對提拔年輕人也獨具慧眼。小候年紀只是劉師傅的一半,但已被交付重任幫忙武術指導,在劉家良也有角色之時更充當助導之職,幫眼看拍攝,當年沒有Monitor,未能即時看片,可知責任重大。後來劉師傅更鼓勵他在幕前演出,同樣,當年功夫片是男性天下,劉家良卻相中惠英紅,更度身訂造角色打造,結果惠憑《長輩》一片奪得第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是第一位功夫女星。但最令行內人樂道的,是重用當年只是廿多歲的黃岳泰,讓他全權負責攝影,結果雙方都受惠。一個領袖人物,並不需要事事精通,懂得知人善任及肯放手,這種胸襟才更重要。
廿四、劉家良的邵氏的電影,很多以少林寺為題,總會提到「反清復明」,也有時提到滿漢對立,會將滿人,旗人和蒙人劃成外人,對漢人欺壓。於是有時出現一些對白,在今天的環境,可堪置啄。例如:「在人家的地方,不能不低頭。」因此有人會以此去解讀,如果劉家良今天仍在世,他會是黃是藍?有時電影始終是虛構,大家不應該一廂情願去解讀,而且電影是三十多年前的,即使當日心態是這樣,難保時移世易,來個一百八十度轉變。無謂將自己的想像投射到一位故人,同樣有人覺得如果梅艷芳或張國榮仍在世,他們會是⋯,其實沒有意思。
廿五、同樣,今次焦點人物是劉家良,他在武術界和電影界都享負盛名,有幾十年歷史,而願意出席分享的必然是他的朋友,徒弟,合作過的伙伴,自然好話說盡。劉家良和其他人的是是非非,恩怨情仇,其實大家已聽過不少,今天絕不是分辯誰對誰錯的時候。大家應該聚焦在他對武術的執着和堅持,例如今次選影一部洪金寶導演的《群龍戲鳯》,電影對我來說很普通,絕不是自己杯茶,但劉家良客串一場和洪金寶對打,由拳腳到棍法,是非常精彩,更是劉洪二人唯一一次銀幕合作。而雙方各展所長,最後惺惺雙惜,為觀眾留下一個經典片段,那也是回顧的用意。
廿六、這次影展絕不是要考究劉家良的政治取向,有些電影片段套在今日意義上,引人遐想,只不過是巧合。也不是要去了解當年的是是非非,展出的電影中,有大部自己沒有看過,即使看過也已是三四十年前,重新解讀下,也有新的體會。作為一個導演,他以電影去弘揚武術,看他的電影,就像一部武術百科全書(或是現今的說法:「維基(WiKi)」),博大精深,令人佩服。而作為一位武者,他堅持傳統,憑真材實料,再創新猷,務求在電影中,提高視覺效果,卻不流於虛假。有部分電影中,部分兵器更是劉師傅自行設計創作,他醉心於武術和電影,相輔相成,將兩者發揚光大,確是前無古人,是否後無來者,那就不好説了。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