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面高舉的旗幟, 名為"中庸", 是神之政, 第三道金線之路 (二)
德政的開展-中庸價值的建立: 連德都還未建立, 哪來的"利""德"之爭呢?現在的階段應該是不足德~
神權vs人權:
一開始由造物主經由先知間接統治以色列人此視為神權管理,但之後因人類祈求造物主立王管理人民,在舊約裡也提及此為罪的開始,但造物主因應祈求而立王,而這王是造物主所揀選及喜悅的,也就是德行兼備的人,自然有神所賦予的智慧可統治人民 ,而造物主在舊約列王記裡也會因為王的不遵守約定而廢除王位另尋造物主喜悅的人擔任,人民因而可得福。
*民主制度太過: 沒有永遠正面的民主制度, 民主不是萬萬歲,只有行合宜的民主制度才是上上策。
反觀現在的民主自由時代,本也應遵循選賢與能的制度來選出德行兼備的人。在一個民主社會裡,若能依德行推選人管理當然是好的方式,因為行德行的人能產生智慧及憐憫之心,兩者有之,就能立正法,行德政,人民安。但現在民主國家的執政者每每遇到重大議題,總傾向以民意為依歸,號稱自由開放,人民作主的意向。卻忽略了最大的弊端是在人民裡真正有德行的人根本不知道有幾位 ? 民眾的智慧就如道德經所述是詭詐多端,而我們所在的地方也確如古蘭經所述在七層天的最下面一層也就是龍蛇雜處之地。況且人民認真思考的真的占多數嗎? 他們是否有德行可做出合宜的決策 ? 在"人物志"裡,將人才分為五等,其中依似與間雜此兩類,劉紹稱為"末流",佔眾人中的多數, 在"人物志"裡是略而不論的, 對"眾"的定義, 古人早有研究, 而現在人卻忽略了此一要素.
人民選擇政府應是期待政府能做好決策,但現在的民主確總是在把重大決策權下放給人民。而決策權的結果當然也必會推給人民,西方盛行的民主真的有古人的智慧嗎 ?
民主制度只要能確保有德之人的任用及提拔並且行中庸之道才能夠止住亂局。而何謂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就是你知道制度與法則一但超過了某種限度, 將會陷入物極必反的規則裡 , 亂局就會展開, 而人民渾然不知 ,因此民主制度裡的重大公投法案及重大決策權的直接民權行使到底是不是國家之福? 選賢與能的政策是否已經失效? 我這裡指的是重大決策權 請勿以偏概全。
誠如道德經所述,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道德經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翻譯】:
古時善於行道的人,不是使世人越來越聰明,而是使世人越來越愚樸。世人所以難管理,就因為人的智慧詭詐多端。所以若以人的智慧治理國家,必然禍國殃民;若不以人的智慧治理國家,則是國家的福氣。
要知道,這兩條是不變的法則。能永遠記住這個法則,就叫至高無上的恩德。這至高無上的恩德啊!多麼奧妙,多麼深遠,與一般事理多麼不協調,甚至大相逕庭,然而,唯此才是通向大順的啊!
*經典裡的省思: 從神權(德政)統治走向 君權神授;此時君權已是原罪
撒母耳記上第3章 : 神提醒立王會有的相對要求
4. 以色列的長老都聚集,來到拉瑪見撒母耳,
5. 對他說:你年紀老邁了,你兒子不行你的道。現在求你為我們立一個王治理我們,像列國一樣。
6. 撒母耳不喜悅他們說立一個王治理我們,他就禱告耶和華。
7. 耶和華對撒母耳說:百姓向你說的一切話,你只管依從;因為他們不是厭棄你,乃是厭棄我,不要我作他們的王。
8. 自從我領他們出埃及到如今,他們常常離棄我,事奉別神。現在他們向你所行的,是照他們素來所行的。
9. 故此你要依從他們的話,只是當警戒他們,告訴他們將來那王怎樣管轄他們。
10. 撒母耳將耶和華的話都傳給求他立王的百姓,說:
11. 管轄你們的王必這樣行:他必派你們的兒子為他趕車、跟馬,奔走在車前;
12. 又派他們作千夫長、五十夫長,為他耕種田地,收割莊稼,打造軍器和車上的器械;
13. 必取你們的女兒為他製造香膏,做飯烤餅;
14. 也必取你們最好的田地、葡萄園、橄欖園賜給他的臣僕。
15. 你們的糧食和葡萄園所出的,他必取十分之一給他的太監和臣僕;
16. 又必取你們的僕人婢女,健壯的少年人和你們的驢,供他的差役。
17. 你們的羊群,他必取十分之一,你們也必作他的僕人。
18. 那時你們必因所選的王哀求耶和華,耶和華卻不應允你們。
19. 百姓竟不肯聽撒母耳的話,說:不然!我們定要一個王治理我們,
20. 使我們像列國一樣,有王治理我們,統領我們,為我們爭戰。
21. 撒母耳聽見百姓這一切話,就將這話陳明在耶和華面前。
22. 耶和華對撒母耳說:你只管依從他們的話,為他們立王。撒母耳對以色列人說:你們各歸各城去吧!
撒母耳記上第12章 : 立王之罪
1. 撒母耳對以色列眾人說:你們向我所求的,我已應允了,為你們立了一個王;
2. 現在有這王在你們前面行。我已年老髮白,我的兒子都在你們這裡。我從幼年直到今日都在你們前面行。
3. 我在這裡,你們要在耶和華和他的受膏者面前給我作見證。我奪過誰的牛,搶過誰的驢,欺負過誰,虐待過誰,從誰手裡受過賄賂因而眼瞎呢?若有,我必償還。
4. 眾人說:你未曾欺負我們,虐待我們,也未曾從誰手裡受過什麼。
5. 撒母耳對他們說:你們在我手裡沒有找著什麼,有耶和華和他的受膏者今日為證。他們說:願他為證。
6. 撒母耳對百姓說:從前立摩西、亞倫,又領你們列祖出埃及地的是耶和華。
7. 現在你們要站住,等我在耶和華面前對你們講論耶和華向你們和你們列祖所行一切公義的事。
8. 從前雅各到了埃及,後來你們列祖呼求耶和華,耶和華就差遣摩西、亞倫領你們列祖出埃及,使他們在這地方居住。
9. 他們卻忘記耶和華─他們的神,他就把他們付與夏瑣將軍西西拉的手裡,和非利士人並摩押王的手裡。於是這些人常來攻擊他們。
10. 他們就呼求耶和華說:我們離棄耶和華,事奉巴力和亞斯她錄,是有罪了。現在求你救我們脫離仇敵的手,我們必事奉你。
11. 耶和華就差遣耶路巴力、比但、耶弗他、撒母耳救你們脫離四圍仇敵的手,你們才安然居住。
12. 你們見亞捫人的王拿轄來攻擊你們,就對我說:我們定要一個王治理我們。其實耶和華─你們的神是你們的王。
13. 現在,你們所求所選的王在這裡。看哪,耶和華已經為你們立王了。
14. 你們若敬畏耶和華,事奉他,聽從他的話,不違背他的命令,你們和治理你們的王也都順從耶和華─你們的神就好了。
15. 倘若不聽從耶和華的話,違背他的命令,耶和華的手必攻擊你們,像從前攻擊你們列祖一樣。
16. 現在你們要站住,看耶和華在你們眼前要行一件大事。
17. 這不是割麥子的時候嗎?我求告耶和華,他必打雷降雨,使你們又知道又看出,你們求立王的事是在耶和華面前犯大罪了。
18. 於是撒母耳求告耶和華,耶和華就在這日打雷降雨,眾民便甚懼怕耶和華和撒母耳。
19. 眾民對撒母耳說:求你為僕人們禱告耶和華─你的神,免得我們死亡,因為我們求立王的事正是罪上加罪了。
20. 撒母耳對百姓說:不要懼怕!你們雖然行了這惡,卻不要偏離耶和華,只要盡心事奉他。
21. 若偏離耶和華去順從那不能救人的虛神是無益的。
22. 耶和華既喜悅選你們作他的子民,就必因他的大名不撇棄你們。
23. 至於我,斷不停止為你們禱告,以致得罪耶和華。我必以善道正路指教你們。
24. 只要你們敬畏耶和華,誠誠實實地盡心事奉他,想念他向你們所行的事何等大。
25. 你們若仍然作惡,你們和你們的王必一同滅亡。
*共產制度太過: 人民的思想本是自由的,過度的控制人民思想,過度的黨內鬥爭 ,貪腐權力、不施德政管理人民,同樣會失民心。不失德政的王在舊約裡是會被取代的, 宗教的全面禁止比全面自由好~ 因為人民無法判斷宗教帶來的影響力, 但是信仰是不能被拿走的,正確的信仰是需要被建立的~人民心有所屬才會安定~那就是 義,德, 中建立的開始, 也是通往天的道路~這條道路就是宗教界一直在找的路~ 我稱之為德學的建立~
共產制度其實並不適用在現行的世界,是因為過於理想化的政策而忽略了人民不同層次的複雜性, 勤奮與努力的人是會被分出來的, 人民的德行也尚未統一及提升。
道德經第七十二章: 統治者不壓迫人民,人民才不會厭惡統治者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
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翻譯】:
當人民不再敬畏任何人的權威時,真正的大權威就來到了。不要妨害人們的安居,不要攪擾人們的生活。只要不令人們生厭,人們就不會厭惡權威。所以,聖人深知自己,卻不自我炫耀;他珍愛自己,卻不自我尊貴。
道德經第五十八章: 上樑不正,下樑歪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
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翻譯】:
天下的政治好像不清楚,但是百姓能風俗淳樸;天下的政治好像明明白白,但是百姓卻有太多的缺憾和疏懶。災禍是福氣產生的根源,福氣是災禍藏伏的處所。這樣禍福相互交替,有誰知道何時是極限呢?
天子沒有按正道去做,天下走正道的人也會變為追求奇變的人,善良的人也能變為妖孽。人們處在迷惑之中,時間本來就已經很久了。因此,聖人保持自我的方正,卻不按唯一的標準去要求眾人;保持自我的清廉寡慾,卻不割裂傷害眾人;保持自我的率直,卻不隨意做事;保持自我的明察,卻不炫耀自我。
*治國之道: 以天德治國 堯舜必現
道德經第五十九章: 以天德治理國家
治人事天,莫若嗇。
夫為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釋義】:
君王治理百姓、運用天道,沒有比節制收斂更好的。所謂機制收斂,這就是說要早些按天道做事。早按天道做事,就是要不斷積蓄道德;不斷積蓄道德,就無所不勝;無所不勝,就沒有人知曉道德的極限;沒人知曉道德的極限,就可以擁有國家社稷。
能夠擁有了治理國家的根本道理--大道,就可以使國家更加長久,這叫做根深蒂固,是保持生命長久、保持明察的總原則。
道德經第六十一章: 大國與小國應有的態度皆是謙虛卑下
大國者若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
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蓄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為下。
【釋義】:
大國應當自己自願處在小國的下面,使自己成為天下士民的交會之地,成為天下人的陰柔寧靜的立身之處。陰性永遠要用寧靜來戰勝陽性,也就是要把寧靜表現為謙虛卑下。
所以,大國用卑下謙虛的態度對待小國,那麼,就能得到小國真正的擁護。小國能夠用卑下謙虛的態度對待大國,那麼,就能得到大國的信任。也就是說,國家不分大小,都應當以謙虛卑下自處。因此,或者表現為大國通過謙虛來得到小國的擁護,或者表現為小國通過謙虛來得到大國的信任。
大國不過是想要兼容並蓄更多的人,小國不過是想要進入大國之中來做事。無論是大國還是小國,都能各自得到他們所想要的結果,這是很自然的事,但是,大國應該永遠保持謙虛卑下的態度,而不能恃強大而自傲。
結語:
現今世界不論是民主制度還是共產制度,都沒有遵循古聖先賢的智慧,其自顧自大的結果導致了亂局、而且視而不見。中庸之道是可解災亂,但現在的人卻忘記了中庸的重要性。論個人、行中庸 ,穩德行;論國家、行中庸 ,終解混局。民主沒有萬萬歲、因為人民不重視選德之人的重要性,且民主制度與共產制度一樣有其缺失, 其缺失之一是多黨的惡鬥,民主自由不利的價值卻早已經超越了中庸之道而亂局已現。但若能遵行德政及選賢者的政策,並遵循中庸之道將會帶領人民走向更合適的世界,稱之為德政共和。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