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的圈錢套路——百年後的師夷長技以制夷
不久前,瑞幸咖啡陷入造假醜聞,股價一瀉千里,現正面臨停牌退市及百億美元的訴訟賠償。不過事已至此,再多批評也無濟於事。怎麽說也算是民族品牌——薅洋人的毛,請國人喝得飽飽。
盡管瑞幸一直以來兜售的是一種新型零售模式,但其中背後最令人著迷的還是廣闊的市場前景。瑞幸就是能讓洋人相信:1)中國人正成為全球咖啡消費增長最快的地方;以及2)瑞幸咖啡作為中國咖啡的代表,將伴隨中國咖啡消費市場的崛起而維持高增長。
雖然這不代表洋人投資者對此照單全收,但瑞幸的成功上市還是證明他們願意相信市場增長神話。而這樣的想法其實也歷來久矣。
Lloyd E Eastman在《Family, fields, and ancestors》(《家族、土地與祖先》)壹書中提到,早在鴉片戰爭後西方人便常對中國市場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比如謝菲爾德餐具廠忽視了中國人使用筷子用來吃菜的習慣,而向中國進口大量的餐刀和叉子;一架鋼琴制造商向中國運輸大批的鋼琴,原因是他們堅信中國人會對歐洲人的習慣感興趣,比如在客廳中擺放一大臺鋼琴。相信在三四億中國人口中,至少會有一百萬人想彈鋼琴;中國人因對工業制品不感興趣,英國在貿易中常常處於逆差窘境。
Lloyd認為,英國商人一方面對瘋狂癡迷於廣闊的中國市場,另一方面卻冷漠、無視中英文化的差距,最後賠得血本無歸。
盡管投資、貿易以及營銷等學科為西方人所長,但百年後卻還是沒能對“市場增長神話”免疫,被曾經收割的中國人收割了一把。瑞幸不但深得西學精髓,對洋人也有超強的洞察,懂得wearing other people’s shoes,又借用源自西方的投資營銷之“技”,收割了無數西方投資人。洋人即非第一次吃虧,也不是不了解中國人。這次經驗想必也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世界上有兩大難事。其一是將自己的知識灌輸到別人腦袋;其二是將別人的錢裝到自己口袋。西方人在第一點做得確實不錯,但瑞幸卻能將第二點發揚光大。主張中體西用的先賢們若在天有靈,想必會摸摸瑞幸高層的腦袋們感到欣慰。
#高管們出獄後可從事跨文化心理學研究,應該會有更好的發展。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