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不是神——神「賞善罰惡」與父母師長的「獎懲方式」等同嗎?

Lam Chan
·
·
IPFS
·
我不是神,只有祂可以賞善罰惡,我不可以,但祂罰惡的方法是捲起自己的衣袖,束起自己的腰帶,進入混亂、虛空的「日光之下」,這樣的「福音」對父母和師長來說,有什麼含意?



我知道,Alfie Kohn否定獎懲作為教養孩子的方式這種說法,必定引起許多反對聲音,原因很簡單,因為那是大部分人認為「對的」和「有效」的方式。當然,如果你要的是孩子對你的即時服從,那確實是會有效的,但是否「對的」,就要看你是怎麼定義成為一個「人」的意思了(培育孩子就是要培育他們成「人」啊),做人是要關注成就、怯於恐懼、視其他人為競爭對手,還是感受被愛,因而能夠與別人一同活得自在?我們許多人都不知不覺地被培育成前者,內化成我們的特質,甚至到了一個地步:沒法質疑這種觀念,以為世界本來就是這樣子的。


而且,大多數大人都有一個前設,就是孩子是「不馴服」的,是要「管教」的,而父母師長有責任引導他們走「正途」;由於對「人是有罪的」、「必須悔改的」、「要活出聖潔生命的」這一類教義的「濫用」(請原諒我用這個詞語),這種思想在基督徒當中更容易被接受。然而,如果我們缺乏自省,就會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事實:有罪的、要悔改的可能是父母和師長!孩子與我們是一樣的人,甚至孩子可能比我們好,至少耶穌沒有說在天國裏的是父母和師長這一類人,他說我們若不回轉成為小孩子,就不能進天國。至於什麼才是「正途」,就如我在上一段提到的,你先要確定什麼是一個「人」,而所謂「聖潔生命」不是乾乾淨淨、走在社會認可的「光明」道路上,而是能夠真誠地尋索如何成為一個「人」。在獎勵與懲罰的環境下生活和成長,很容易傾向因利益或恐懼而順從,因成就而變得過於重視自己,「真誠」談何容易?


在這一點上,我發現Ellul《存在的理由》中對《傳道書》的解讀可以讓我們呼吸一口新鮮空氣,擺脫僵化了的信仰中那些道德主義和律法主義傾向,並且有機會重新看見自己的操控慾,並能夠悔改。


整卷《傳道書》以不規則的拼圖方式展示「日光之下」的各種矛盾,否定了知識、科學、哲學、道德、甚至智慧的絕對性,Ellul認為,《傳道書》的作者讓我們看見「神總是製造真正的禮物:無條件的禮物,不帶有任何交換條件。神從來不安排一報還一報。祂的禮物從來不會暗示有條件的『如果……』。神賜禮物甚至沒要求我們必須感恩。祂期待完全自發性的感謝……神的禮物不會產生道德、約束或禮尚往來……禮物來自無條件的那位。」(《存在的理由》,頁238)


基督徒常常以為自己明白什麼是「無條件的愛」,又常常說耶穌的救恩是「白白地賜予我們的」,然而,在生活實踐上,卻與這個教義的認信拉不上關係,甚至有時我們的生活實踐,更像相信一報還一報的律法主義者或道德主義者多一點。這個我是到了最近幾年才真正有所瞭解。既然我們本身和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是這樣一個「無條件的禮物」,世界的本質是「恩典」,不是以「禮尚往來」(或「以牙還牙」)來運作的,我們怎樣生活才是不枉作為這世界的禮物呢?


正如Alfie Kohn的理念,我先在家中將「稱讚」和「獎品」廢掉,我不會以稱讚或任何獎勵來回應我的孩子,我不評論他的學業成績、課外活動或待人接物各方面的「表現」,但我會關心他在這些方面是否能夠真誠地參與,是否感到滿足,讓他也能夠漸漸相信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甚至他自己本身,就是領受而來、又要慷慨送出去的禮物。然後,我漸漸將這個信念的實踐向外推,用來對待我的朋友和我遇上的任何人,尤其小孩子,因為我見到在我們生活的社會中,孩子們是最常受到這種「你必須賺取」(你的存在價值)的觀念壓制而又最無力反抗的一群,我希望他們能夠稍稍感受到沒有「如果你……」的肯定——這是這世界的本質,是創造者的本質。我熱切地閱讀Alfie Kohn有關教育和親職專題的書,正是發現他對孩子和教育的看法貼近這樣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同時,「禮物創造真誠的人際關係,不再是基於驕傲、自我利益或宰制,而是基於真理和為他人捨己……我們在《傳道書》裏找到了『恩典』:神使我們在諸多事物中辨認出恩典。」(《存在的理由》,頁239)


因為既然你我所有的一切都是「禮物」,那就沒有誰比誰優勝或誰比誰差勁,我們是以「捨去」來作為對方的禮物。因此也就除去了「比較」和「爭競」(一切驕傲、嫉妒、自私和憎恨的來源)——這是真正的「安息」。實踐上,就是做任何事都不以「有沒有用」、「能否有所成就」來衡量,也不以「恐懼」(落後於人或達不到別人的期望)來推動,而是自己是否出於真誠。真正的安全感這樣才會產生。


無條件的肯定、安全感的給予,讓孩子不需要獎勵來肯定自己的價值,不需要因恐懼懲罰而去做任何事,不需要為得到獎勵或逃避懲罰而討好任何人,而能做真正喜歡的事,做他自己——上帝所創造的他。


「神尊重我們的自由:『我把禮物交在你手裏。你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生活;用不同的方式接受。你是自由的,這是你的責任。』」(《存在的理由》,頁245)


那麼,我們就是自由的——擁有禮物,運用禮物。孩子常說:「做大人真好,有很多自由。」我說:「是的,但自由代表你要為自己負責。」也就是說,既然我們被賦予自由,我們就要去「分辨」自己如何運用禮物,要常常記得那是來自創造者的禮物。這就不容許律法主義和道德主義的僵化,相反,這開啟了冒險和探索的大門。不是安全地留在宗教儀式和靈魂得救的教條裏面,而是敢於在不確定的、混亂的、虛空的現實中,思考和尋索禮物的運用,直到離世那一天都是一個尋道者。


「當記念造你的主」(《傳道書》十二章1節),意思是:「你是自由的,但不是獨立的」(《存在的理由》,頁265),因為「你有一個根源,那決定了你的存有。你不是一切的源頭。」(《存在的理由》,頁264) 我不是神,只有祂可以賞善罰惡,我不可以,但祂罰惡的方法是捲起自己的衣袖,束起自己的腰帶,進入混亂、虛空的「日光之下」,這樣的「福音」對父母和師長來說,有什麼含意?豈不正是是Alfie Kohn的親職理念所意味的:放棄操控,謙卑悔改,進入孩子們的人生,將為人父母與師長的「權柄」實踐為「協作同行」而不是行使威權?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am Chan透過閱讀、思考、寫作和實踐,反思兒童觀、教育理念和為人父母之道,回歸作為「人」的本質。以喜樂為激進的行動,在強權的世界活出溫柔。 Facebook Page: Tell It Slant https://www.Lfacebook.com/lamchan22/ Instagram: joy_is_a_radical_act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靈性導師——浮雲

傷痕

讀書有感
13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