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fie 自攝像 (上)

葉曉燕 Rachel IP
·
·
IPFS
·
攝影術的出現就像原子彈,在這一百八十多年間對世界作出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從此世界不再一樣。
美國攝影先驅 Robert Cornelius 在1839年10月他在自家店鋪外拍下人類史上第一張自攝像 (Internet Photo)

攝影術的出現,真的是一件很奇妙的事。

試想想,在攝影術出現以前,我們從未能如此鮮活地呈現一個所謂「真實」的身影。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要到近一百八十多年,人類的容貌才可被切切實實的「保存/紀錄」下來。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 1915–1980)在《明室》(Camera Lucida, 1980) 的第一章曾說過,有一天他看到拿破崙弟弟的照片,心中充滿莫名的感動,因為那雙眼曾經見過真真正正的拿破崙(Napoleon Bonaparte, 1769–1825)!


羅蘭巴特《明室》(Camera Lucida, 1980)


想深一層,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確實沒有太多人的「影像」有機會被紀錄下來。1825年,一代梟雄拿破崙的身影還是只能與攝影術擦肩而過。除了畫師繪畫的畫像外,並沒有留下任何照片。畫中的他,是一種經過修飾的再現(Representation),是在空白的畫布上一筆一筆,由無到有組成的產物。無論畫得多真實多仔細,與相片相比,仍有著本質上的差異。曾人有說過,他會以任何代價換取一張耶穌的照片!可看出現今我們隨手可及的攝影,在不久之前曾是那麼遙不可及,且令人驚嘆。

攝影術的出現就像原子彈,在這一百八十多年對世界作出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從此世界不再一樣。

要數攝影對人類的影響當然很廣闊,它不單是一種創作工具,攝影的本質及特性,往往被廣泛應用於日常生活不同層面。就以我們每天醒來那刻開始,大家日常生活所接觸影像的數量,已多得無法估計,亦不可或缺。在廿一世紀的今天,不論作為影像的生產者或觀眾,已沒有人可逃出攝影的影響。2000年左右數碼攝影的普及,漸漸將攝影推進了一個全新的領域。當大家不需再購買菲林及晒相,顧及所謂「成本」及「他者」時 (「成本」可以有更多意義,這個在此暫不討論),無論相片的內容及數量,已有相當顯著的轉變。而智能電話及社交網絡的發展,更像「共謀者」,一同將攝影推到一個前所未有的狀態,它大大改變了人類的行為及生活模式。拍照,即時上載,分享… …不覺不經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大部份同時也無時無刻影響著我們。

我們任何時候都在拍照!何時候都在看照片!

每個人既是觀眾,亦是生產者。照片漸漸由私人領域走向公共空間,甚至是世界每個角落,不受時間地域限制。假如不是具高質素攝影功能的智能電話出現,我想「Selfie」一詞也不會登上牛津字典 (Selfie 一詞於2002年出現,2013年收錄於牛津字典)。自攝像(Selfie)的出現打破了攝影師(Photographer)與被攝者(Sitter)之間的傳統權力關係與角力。假如你有留意,便會發現在英語的語境下,攝影這個動作「Shooting」原意是頗暴力的。或許如此,一般人在面對鏡頭時,大多都很容易產生一種不混身不自在的感覺。在攝影術出現之初,更有不少人以為攝影會掠奪去你的靈魂。在傳統的人像攝影中,我們不時要處理攝影師跟被攝者的關係,一種無形的張力。但自攝像的出現,正好打破了這種關係,在同一時間,我們既是攝影師,又是被攝者。當我們能自己掌控一切時,相片的內容、形式及意義亦隨之起了變化。

Selfie創出了一種新的攝影語言,以及一種在自攝像影響下人們觀照自我,表達自我的方式,令攝影進入又一個全新的理程。


*另文:Selfie 自攝像 (下)

文:葉曉燕 Rachel IP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