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流年01|1930~1949:張國榮梅艷芳是在哪一年殉情?

愛粵之城CantonLand
·
·
IPFS
·
本期節目講了粵語歌的起源,有歴史久遠的珍貴錄音,還有歌詞直白大膽的早期粵語歌,以及多年後面目全非的改編版。

似水流年1930~1949:張國榮在《胭脂扣》為什麽唱「胡不歸」?

在Spotify收聽高音質版

本期歌單

01 張國榮《胡不歸》(1987)

02 紫羅蘭《點解我中意佢》(1936)

03 張敬軒《點解我中意妳》(2018)

04 譚伯葉、上海妹《義勇軍進行曲》(1936)

05 龔婆婆《兒安眠》(1990)

06 黎鏗《月光光》(1937)

07 徐小鳳《胡不歸》(1974)

08 麗莎《紅豆相思》(1970)

09 白鳳《新載歌載舞》(1950)

10 馬仔《賭仔自嘆》(1954)

11 鄭君綿《賭仔自嘆》(1958)

12 周星馳《賭仔自嘆》(1992)

13 尹光《十四座》(1974)

14 沈殿霞《為食經》(1969)

15 周星馳、朱咪咪、朱鐵《燒雞翼》(1993)

1987年,張國榮在電影《胭脂扣》中扮演紈絝子弟十二少,喜歡上了梅艷芳扮演的“紅牌阿姑”如花,遭到家人的極力反對。後來兩人相約殉情自盡,約定的殉情時間是1934年3月8日晚上11時。“妳只要看到3811,就知道我來找妳了!”如花對十二少說。

在他們殉情之前,如花帶十二少去戲班拜師,他唱了一段小曲《胡不歸》,因此考進了戲班。但在現實中,這首《胡不歸》是1940年同名電影裏一首全新創作的小曲,也就是說在兩人殉情6年後,這首歌才誕生。

也許,這是電影中的一個小bug,但不可否認的是,《胡不歸》小曲是1940年代粵語歌的代表作,推出之後流行一時,大家紛紛傳唱,幾十年後還有人不斷翻唱。而且,這首歌唱的是多年不回來的淒涼心情,也預示了如花和十二少的命運。

《胡不歸》

作詞:馮誌剛

作曲:梁漁舫

胡呀胡不歸,胡呀胡不歸,

杜鵑啼,聲聲泣血桃花底,

太慘淒,太慘淒,

杜鵑啼,堪嗟嘆人間今何世,

聽復聽兮,懷鄉客子恨春歸,

聽復聽兮,樓頭少婦傷春逝,

那子規,底事撩人嗚嗚啼,

嗚嗚啼,底事聲聲胡呀胡不歸,

胡呀胡不歸。

粵語歌的起源

說起廣東歌的輝煌歴史,通常都是從顧嘉輝和許冠傑說起。Cantopop的歴史也是從1974年算起,到現在不到50年。但實際上,在1974年之前,早就有了廣東歌,最早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跟當時上海灘的國語時代曲幾乎是同一時期出現,到現在已經有90多年的歴史。

早期廣東歌的影響力,遠遠不及當時的國語時代曲,但也有一些歌一直流傳下來,這期節目我們就會聽到好幾首這樣的歌,只是我們以前不太清楚它們的源頭。其實,這也是我們做這期節目的原因之一,就是希望能夠重新找回廣東歌的根源,因為如今我們可以忘掉了80-90年前的早期廣東歌,那麽若幹年後,人們也會忘掉我們曾經熟悉熱愛的廣東歌。

廣東歌最早的發源地是在廣州和香港兩地,一些唱片公司會把有別於粵曲的音樂視為“新曲”,當時是78轉的黑膠唱片,大部分粵曲都需要2-4張唱片才能錄完,一些“新曲”類唱片長度只佔單張或單面的唱片錄音。

最早期的粵語流行曲,脫胎自粵劇中的小曲,小曲是傳統粵劇的過場譜子,這些小曲也可以單獨錄音。還有一些是從古曲,地方民謠,甚至是兒歌翻唱過來的。

根據香港流行音樂研究學者黃誌華考證,最早的“粵語流行曲”雛形,可以從1930年算起,1930年4月和10月,香港的新月唱片公司曾為廣州女子歌舞團的兩位臺柱陳剪娜和何理梨灌錄了兩張唱片:《快活生涯/春郊試舞》、《雪地陽光/國花香》,新月唱片把這兩張唱片標記為“新曲”,這四首歌曲都是據著名的廣東音樂譜子填詞的。

可惜的是,這些早期唱片都已經失傳,只能從唱片公司的報紙廣告上獲得一些信息。

早期的原創粵語歌,大多數都是出現在粵語電影裏的插曲,它們通過電影在粵語地區的觀眾中傳播流行。其實,粵語歌依附於電影得以傳播流行的模式,一直到了1970年代,粵語流行曲崛起時期都未曾改變,許冠傑的《雙星情歌》出自電影《鬼馬雙星》,顧嘉輝的《啼笑因緣》則是TVB無線電視同名電視劇主題曲。這也造就了粵語歌和粵語片相互依存的關繫,一些電影早已消失不見,但電影插曲卻一直傳唱下來,也是常有的事。

在1930年代初期,在香港首先上映的幾部有聲粵語電影都不是“港產片”,它們都不是在香港本地拍攝,而多是在上海或者廣州拍攝。

1933年公映的有聲粵語片《白金龍》,被認為是香港首部粵語電影,它是由粵劇大師薛覺先主演的經典粵劇,電影制片人邵醉翁(也就是邵逸夫的長兄)乘薛覺先夫婦到上海演出時,將他的首本戲《白金龍》,拍成了有聲粵語電影,香港首映一月票房超過十萬元,可算是第一部在粵、港、滬三地賣座的粵語有聲電影。可惜電影底片於1935年6月香港天一制片廠大火時被焚毀。

當時在中國內地,由於國民黨南京政府推行國語政策,提出禁止在電影中使用方言。香港作為英國殖民地則不受禁令限制,1934-1936年香港的電影制作公司數量倍增,以香港為基地大量拍攝粵語電影,成為香港電影的第一次繁榮期。

1936年百代公司出版了一些粵語電影歌曲,例如電影《鄉下老遊埠續集》的插曲,由紫羅蘭灌唱的《點解我中意佢》,曲風已經十分接近1950-60年代的粵語時代曲。這首歌的歌詞非常直白大膽,令人噴飯。

《點解我鐘意妳》

作詞:佚名

作曲:古曲

點解我鐘意妳 因為妳繫靚

條腰細面白凈 真真傾城

白白凈 細細聲 好細聲 妳真靚

所以我鐘意妳 鐘意到我病

點解我鐘意妳 因為妳繫靚

點解我鐘意妳 幾乎攞我命

見妳之後我就病 病完之後我面青青

點解我鐘意妳 因為妳繫靚

後來被好多人翻唱過,併被改唱為《點解我鐘意妳》,包括“粵曲王子”鄭錦昌、馬來西亞女歌手櫻花等等。在2018年星光熠熠耀保良籌款晚會上,張敬軒也翻唱過這首歌。

抗戰時期的粵語歌

在1930年代,一個很重要的歴史事件就是日本侵華,當時湧現了很多抗戰愛國電影和歌曲,比如最有名的抗戰歌曲《義勇軍進行曲》,在1936年,由粵劇名角譚伯葉、上海妹合唱灌錄過粵語版,是相當珍貴的錄音。

當時,抗戰電影也成為香港電影的一個主要類型,1935年,關文清導演、吳楚帆、李綺年主演的《生命線》曾因帶有宣傳抗日訊息遭禁映,後終解禁於1935年 11月30日公映。片中的插曲《兒安眠》,由錢大叔作曲、冼幹持作詞,女主角李綺年主唱,非常受歡迎,流傳一時,香港民俗史學家魯金認為它是粵語流行曲的鼻祖。

如今已經找不到《兒安眠》的錄音,1990年代初,由香港著名演員、DJ阿旦鄭丹瑞策劃的唱片《給最愛女兒的說話》,收錄了一段由龔婆婆唱的“傳統兒歌”《兒安眠》,就是電影歌曲《兒安眠》的流變版本。

早期錄制的廣東歌除了粵曲、電影插曲之外,也有廣東兒歌民謠。1937年百代公司的副牌麗歌唱片出版了一張廣東兒歌民謠唱片,由香港電影之父黎民偉的兒子、童星黎鏗(也就是香港演員黎姿的伯父),演唱了3首廣東兒歌,其中就有《月光光》。

1940年,粵劇老倌薛覺先主演的粵劇《胡不歸》被拍成電影。電影版特別加插了一首全新創作的《胡不歸》小曲,由導演馮誌剛作詞,薛覺先的“私夥作曲人”梁漁舫譜上曲調。電影上映後,這首歌馬上風行起來。到了1970年代,流行歌手徐小鳳、甄秀儀和張慧都曾灌唱過這首《胡不歸》小曲。

1941年12月,電影《紅豆曲》上映,電影同名插曲由邵鐵鴻包辦詞曲,併把唐代詩人王維的五絕《相思》嵌入歌曲中。這首歌曲十分受歡迎,不斷有人翻唱,併被改名為《紅豆相思》,到了1970年代,新加坡歌後麗莎翻唱了很多早期粵語歌,其中也包括這首《紅豆相思》。

1941年,日軍佔領香港,在長達四年的日劇時期,粵語電影和音樂創作完全陷入停頓。

一首粵語歌的前世今生

1948年9月30日,香港第一部35厘米彩色電影《蝴蝶夫人》公映,片中的兩首插曲《燕歸來》、《載歌載舞》都是由吳一嘯寫詞、胡文森譜曲,其中《載歌載舞》在片中用以展示夜總會場景,由五位女演員聯合演唱。如今,這部電影已經失傳。1950年,新加坡歌手白鳳在百代唱片灌錄了一張78轉唱片,其中有一首《新載歌載舞》,應該是最接近電影歌曲的版本。

《載歌載舞》

作詞:吳一嘯

作曲:胡文森

春酒綠夜燈紅 笙歌起自玉樓中

莫道風流如幻夢 花月良宵意萬重

無關鎖 廣寒宮

任君陶醉入花叢 天花舞若遊龍

魂銷未問東風 且將愁懷付與江中

今宵雙飛燕 明日又西東

人如山與水 何處不相逢

後來,這首歌曲由馬來西亞華僑馬仔重新填詞改為《賭仔自嘆》,在南洋華人中非常流行,1954年灌錄成唱片,很快傳遍香港各個階層,被無數人翻唱,1958年被有“東方貓王”之稱的鄭君綿翻唱後,成為傳誦一時的廣東歌。1992年,經典港產賀歲片《家有喜事》中,周星馳也曾唱過一段,表明這首歌經過幾十年的傳唱,已經成為了香港市井平民隨口哼唱的口水歌。

《賭仔自嘆》

作詞:馬仔

伶淋六、我長衫六,

高腳七,一只大頭六,

二三更,瓜老襯,輸到我木,

日夜賭場來侍候,

生意唔撈兩頭遊,

我嘅錢輸哂,真繫無收。

食更青,頂肚癮,粥菜頭。

劃積猶怕佢彈返轉頭,

揾人哋借,佢又擰嚇擰嚇頭,

籌碼部,佢又詐嬲,

拎出碼頭把本收,

爛手錶,都當哂,冚辧冷冇謀,

祖先不開眼,令我好擔憂,

我從前知道繫咁醜,

我都唔駛踎街頭。

這首《賭仔自嘆》中很多粵語說法來自馬來粵語。香港流行音樂學者黃誌華,得到了一位大馬臉書朋友幫助,她特別去請教母親,才了解到其中一些用語的詞義:

  • 開始五句,都是天九和牌九術語,即是“二三更”是牌九術語,指一種幾乎必輸的牌型(由歌詞頭四句所唱出的天九牌構成),而併非指某個時間。

  • “食更青”,是“食粥”或“食粥水”之意。舊日大馬粵僑有句口頭禪曰:“無錢食飯就要捱更青”。但“食更青”也可能是一語雙關,大馬的一處地名Sekinchan(雪蘭莪州北部的一個小鎮),粵僑諧謔地音譯成“食更青”,該處是魚米之鄉,現稱“適耕莊”。

  • “佢又擰擰嚇頭”亦有所本,是指印度人講話喜歡擰擰嚇頭。

這首歌以及當時星馬一帶類似風格的粵語歌登陸香港之後,可以說,一下子改變了粵語時代曲的面貌,鬼馬詼諧的市井歌迅速成了粵語歌的主流。而且,這種鬼馬詼諧的市井風格,對粵語歌的影響十分深遠。

這首歌後來還被多次填上不同歌詞,成了流傳一時的街頭金曲,比如“廟街歌王”尹光的《十四座》,就是他在1974年錄制的經典代表作之一,唱的是小巴司機的辛苦生活,深受底層市民的歡迎。

《十四座》

作詞:鄧登

真真摺墜 我摣架十四座

兜多個冷 佢都未曾滿座

二三更 抵眼瞓 個肚又餓

受盡多條嚴禁例

兜客難兜禁區多籮籮

我錢財駛過 攪掂阿哥

哇 十幾粒 一架科 買嗰個至傻

幾仟牌費仲更加惡捱

九九新法佢預備亂咁鋤

條馬路任佢封鎖

請帖寄嚟定必更多

大街唔俾上客最易惹禍

於今方知錯囉唯有怨當初

窮人的確係太慘

為盼個天呀公救助

哎吔喃嘸阿彌陀

還有肥姐沈殿霞在1969電影《餐搵餐食餐餐有》唱的插曲《為食經》,也是借用這首歌的曲調重新填詞,而這次改編又為另一個現象級改編埋下了伏筆。

《為食經》

作詞:佚名

燒雞翼,我自細鍾意食,

燒乳鴿,好過食筵席,

甘香,可口,我最恨食。

日日辛勞原為了搵食,

雞鴨魚蝦應該多進食,

提醒妳,多食有益,

脂肪蛋白最有熱力。

我認真肥壯十分有型,

體格真健美,學我密咁食,

我強壯兼有力,實冇生癪,

我出名大食,食嘢真刺激,

花生,水果,更富活力。

豬肝兼豬肚,

每日食過至心息,

肥圓蹄更重有益,

係嘢都想食。

這首《為食經》後來又出了一個更經典的翻唱版本,就是1993年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周星馳與朱咪咪合唱的《燒雞翼》。

《燒雞翼》

唐:“燒雞翼~我鍾意食!”

使:“但係妳老母講妳就快釘!”

朱:“愈係快釘之所以愈要整多隻,如果而家唔食以後冇機會再食。”

使:“妳真係就快釘~~!”

唐:“我真係就快釘~~!”

合唱:“如果而家唔食以後冇機會再食。”

專欄作家馮睎乾曾在報紙上爆料,指這首《燒雞翼》其實出自林夕手筆:“早於九十年代,林夕已有一首膾炙人口的‘佚名’作品,只是大家沒發覺,那就是電影《唐伯虎點秋香》的《雞翼歌》。《唐》片尾名單有‘填詞:林夕’一項,他除了填主題曲《求神》外,戲中周星馳、朱咪咪和朱鐵和看似隨口亂唱的《雞翼歌》,也是由他操刀。”

1948年的電影插曲《載歌載舞》,粵劇詞人吳一嘯填寫的是“春酒綠夜燈紅,笙歌起自玉樓中”這樣古典文雅的文言古詞;

1950年代,到了馬拉西亞碼頭歌手馬仔手中,就變成了“伶淋六、長衫六,高腳七,一只大頭六”這樣市井底層的《賭仔自嘆》;

1970年代,被“廟街歌王” 尹光翻唱成“真真摺墜,我摣架十四座,兜多個冷,佢都未曾滿座”這樣的小巴司機之歌;

到了1990年代,出現在電影《唐伯虎點秋香》裏,竟然被一代詞神林夕改寫成無厘頭經典:“燒雞翼~我鍾意食!但係妳老母講妳就快釘!”;

經過幾代不同背景不同階層的創作人之手,一首歌曲唱出每個時代不同的面貌。

這就是一首粵語歌令人驚嘆的前世今生。

本期互動

在以下幾首廣東歌中,哪一首讓妳覺得最「難頂」?

01 紫羅蘭《點解我中意佢》(1936)

02 白鳳《新載歌載舞》(1950)

03 馬仔《賭仔自嘆》(1954)

04 尹光《十四座》(1974)

05 沈殿霞《為食經》(1969)

06 周星馳、朱咪咪、朱鐵《燒雞翼》(1993)

關於「愛粵之城CantonLand」

「愛粵之城CantonLand」是一個令你再度愛上粵語歌的聲音節目,邀集每一個愛過/愛著/愛上粵語歌的人,一齊重拾粵語歌的流金歲月。

節目1「似水流年」:每周二更新。全球首個維基百科式的Cantopop編年史節目,由跨世代粵語主播Paul與尷尬對談,講述百年粵語歌的前世今生。

節目2「一生所愛」:周五更新(不定期)。Paul與嘉賓親密傾談,講述他/她喜愛的粵語歌和背後的情感故事,特邀兩岸三地音樂人、創作人、傳媒人等跨界嘉賓,敞開心扉,重拾記憶,傾出他/她的一生所愛。

關於主播與制作人

Paul,粵語DJ教父

1989年創立國內第一個專業介紹歐美音樂的電臺節目《V2 Salon》,1991年創立音樂人訪談節目《都市觸覺》,是內地最早採訪張學友、劉德華、林子祥、林憶蓮等港臺巨星的電臺主持人,節目影響全國廣播人,被譽為“歐西音樂教父”,是華語電臺傳媒引領者。

尷尬,新銳粵語主播

2014年創辦粵語原創節目《尷卵尬》,成為粵語圈最受歡迎的網絡電臺節目,曾專訪陳奕迅、譚詠麟、盧冠廷、Aga江海迦、JW王灝兒、Ares鄭建鵬、Supper Moment等多位粵語歌手。

風子thewind(制作人),傳媒人/專欄作家/樂評人

曾任《21世紀經濟報道》《城市畫報》資深編輯、貓王音樂臺制作總監; 先後創辦DIYMUSIC音樂分享網站、想去Video旅行視頻等;曾出版音樂文集《克萊因藍》《單嚮度藍》。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愛粵之城CantonLand「愛粵之城CantonLand」是一個令你再度愛上粵語歌的聲音節目。 節目1「似水流年」:全球首個維基百科式的Cantopop編年史節目,講述百年粵語歌的前世今生。 節目2「一生所愛」:特邀兩岸三地音樂人/創作人/傳媒人等跨界嘉賓,講述他/她喜愛的粵語歌和背後的情感故事。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似水流年:粵語歌編年史
41 篇作品

似水流年40|1983(五)首屆勁歌金曲總選,梅艷芳一人獨中兩元

似水流年39|1983(四)張國榮《風繼續吹》落選年度金曲,陳百強《偏偏喜歡你》再創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