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那些回憶殺的小說作家,還有借閱證。
打理好新家環境後,到附近圖書館辦理了一張借閱證。
剛開始看書是從家裡的書櫃,再到國小時候和班上同學傳閱的九把刀系列,接著是家樓下閱覽室借閱的藤井樹,最喜歡《貓空愛情故事》《我們不結婚好嗎》《B棟11樓》等,總是在便利商店購買橘子的系列,像是《故事從一個叫S的女孩開始》《對不起四部曲》,都是開啟我懵懂未知的愛情觀、社會觀小說,那時腦海裡愛情的樣貌就應該是高空纜車上的告白、冬日一起坐在便利商店喝熱飲、經濟獨立的自己走在公司的廊道上、租了一間公寓佈置起一個自我的空間,以及畫面裡坐在咖啡廳窗邊的位置,看見那個他站在人來人往的人潮裡。
而到後來長輩給我推坑的侯文詠、張曼娟、魯迅還有佐賀的超級阿嬤,侯文詠的醫院故事系列搭建起十來歲的我對未來職業的嚮往,張曼娟的《海水正藍》是我和母親共同的愛書,而後多愁的二十初頭喜愛張愛玲書中淒涼灰暗的字句,再來是最喜愛的三毛,神奇的是三毛的每一本書都是那麼恰好的在人生途中給了我不同的思考面向,我嚮往三毛的灑脫和自在,不被拘束的性格和處世,我想最讓我著迷的是,在追求自在平靜的隨心生活的道路上,不被世俗體制越卷越深、不被他人認為的成功所盲目,在她的字裡行間攢足了動力。
(閱讀張愛玲、剛入坑三毛的時期,到上海旅行時,在武康大樓淮海中路的一間大隱書局,在那購入了三毛的一系列北京十月出版社的新版書冊,書封很美,很是喜歡。)
成為社畜以後,甚至更早,大學時期開始研讀專業科目原文書,除了上課以外就是無止盡的複習,當時對醫學的解剖、生理病理學都太有興趣,以致有精力時除了讀書就是整理筆記,沒有精力時,各種social media成為我的下飯睡前休閒時光。不再像過去那樣整天抱著閒書,早看晚也看、吃飯看、躺著看、趴著看,睡前還得偷開著小燈躲著媽媽熬夜看,智慧型手機有好長一陣子霸佔了原本閱讀在生活裡的時間佔比,當越是空虛沉悶的時候,再度走回到書櫃前看著那些不屬於圖書館,而是因為喜愛而購買收藏的屬於我的書本們,漸漸重拾起和書本相處的日子。
重新久違的找出借閱證,到圖書館隨意地逛,在書架上掃描感興趣的書名,翻一翻確認合心意否,享受和書本的浪漫相遇,啃食了幾本書後,才漸漸找回以前那種滿足感,那種看了一本書,像是親身經歷了一場人生一樣的精彩體驗感。
有許多podcast或youtuber經常介紹書單,但後來發現,我不喜聽人推薦書,更傾向和書之間相遇相知的奇妙緣份。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