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者之歌

ErwinTsai
·
·
IPFS
·
攝影師: Roberto Shumski ,連結: Pexels

有過遺憾,才懂得珍惜;

有過失去,才懂得追求。

恐懼於失去的我,或許在這方面是個天賦

若有幸能讓虛構想像的痛苦攫住赤裸的靈魂,在靈魂身上刻下虛擬的傷痕,或許也能藉此習得一點智慧的光芒。

但,真能如此便宜嗎?

那總讓人沉溺於日常不懂得珍惜的缺陷,未曾真實流過傷痛的鮮血並留下每次掀開疤痕都要重複體驗撕裂的針扎和顫慄,就不能有所體悟的頑強性格,真能透過想像就將真理了然於心嗎?

 每種真實的自我都如同一把雙面刃,
失去的痛楚顯著而刻骨,我能學會更多,

但未曾經歷的靈魂也顯得麻木而迂腐,我墮入輪迴而無法自拔。

體驗後果,是從生命誕生之初就編結在身體裡學習模式。
我們總是要知道後果,而後才能在正確的事情做下堅定的選擇。

要追求金錢,就非得在錯誤的路途中經歷損失,體驗財富的凋亡,而後再走入富有的境地;
要追求愛情,就非得在失去的泥濘中經歷狼狽,體驗情感的缺憾,而後再走入愛情的圓滿;
要追求平靜,就非得在喧囂的嘈雜中經歷迷失,體驗荒盪的空虛,而後再進入思想的純淨;
要追求自我,就非得在世俗的潮流中經歷迷茫,體驗真理的衰亡,而後再走入圓融的懷抱。 

因此,若要想反對既有的權威和價值文化,若不先將自己放進大環境的牢籠窠臼,親身理解在既往約定成俗的結搆裡,人與人之間的依存關係以及生食順序,自然也未能知曉真實的原因,而無法深得其解方。自己若不先入地獄,那也只能永遠的墜入地獄。

『到哪裡都是一樣的』

我知曉了悉達多的一生,註記了悉達多的執拗,想像了悉達多的喜悅,體會了悉達多的懊悔。但翻閱多次,我始終仍不曉得悉達多想告訴我甚麼,我始終仍不能理解赫曼想寫的故事在哪裡。

這本1960年代美國大學生人手一本的小說,反映了一代人內心的渴望與孤獨,譬喻著對時代的反詰、對傳統的疑問、對自我的追求,以及對真理的憧憬。

透過書寫,一點一點的在我腦海裡匯聚成河,交錯經驗與記憶的溪流,再與想像及知識的川波,最後總算一點一點的找到進入大海的途徑,找到流浪者之歌這本書的蔚藍天空。

 

為了理解文字,我開始看小說,這是我第一次反覆沉思小說裡的情節,反覆辯證腳色性格裡的『虛構的真實人性』。

試著反覆驗證,過多的知識,如果對於一個未能成熟的心智而言,將會變成一個思考的阻礙,偉大的成功者們總是提倡大量閱讀的好處,閱讀確實也對我有深遠的影響,但讀者阿,不要忽略了那些提倡閱讀精神的大師們,他們的靈魂已經具有洗鍊的人生經驗以及熠熠生輝的光芒,所有的知識都將成為他們智慧的輔助,但若對於缺乏經驗的人,知識可能帶來的是傲慢和偏執,因為

『所有的言詞都是片面的智慧,知識可以傳遞、學習,但智慧不能』

惟有以經驗為師,方能證得智慧,掌握事物的本質以及正反兩面。

 為何世尊告訴悉達多「堤防你自己過分的聰明」我始終不得其意,但最後理解,或許道理就是在於此處。

 過多的知識,將使的狡詐的自我潛入其中,化為自我的盾、自我的矛,讓自己終日與其幻象搏鬥,卻始終不得其解,反覆輪迴掙扎,猶如刻意的壓抑情緒、束縛慾望,最終只是徒增自我的壯大,而使的理性節節敗退。

自我本於人性扎根,想要屏除自我,邁向圓融統一、歸入寂靜平和,便必須殺死自我的傲慢、忌妒、恐懼、貪婪,但若未曾步入修羅,那些未曾生長過的東西,如何將他們殺死?

要知道那些我們不願意面對的黑暗面,情緒的悲傷、憤怒、渴望、絕望,終究都是自我的一部分,它們和正面期許、希望、快樂、包容、慈悲,都只是一體兩面,不分彼此的自我靈魂。

覺察它們的存在,認同它、包容它然後放下它,理解所有的一切,然後才能自在地翱遊生命的璀璨。

 因此,悉達多從一開始就被賦予著智慧的根,他深知「所有的教條和導師,都不能帶領我找到自我」,但也被蒙上智慧的紗,在聰明與言詞辯解之間尋求迷途的解方與道路。


無常世界的豐腴程度,似乎與內心世界的豐滿形成天平的兩端互成對比。

外在的世界一無所有,如此精神世界更顯得充分而自在;

外在的世界榮華富貴,如此精神世界卻可能貧乏而空洞。

要體會到萬物的圓融統一,必須在虛擲和浪費裡掙扎打滾。

走過歷史的輪迴,嘗過人性的起伏,然後才能看的見自我的真實。

 

真理的反面,同樣是真實,刻意的選擇真理那一面奉行而遵守,立場便隨之偏頗,自我便隨之入侵。體會世間萬物及人間百態皆屬於自然的一部分時,才能了然一切於心,獲得沉穩、寬容、和藹以及證得一切的微笑。

2020.1.20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ErwinTsai1985年生,台灣人 2019年11月開始嘗試創作的生涯,練習每日創作1000字以上的文章,原本希望可以持續一年,看看會發生什麼改變。 雖然只做到了三個月,但自己確實感受到變化,那是文字的靈魂在內心已萌芽。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對我來說,寫作之難在於?

倒數13週

倒數15週 手作冰淇淋、大量閱讀、少量睡眠、烏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