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網路專題 Ep. 3|專業之死

鋼哥
·
·
IPFS
·
網路無疑地帶來了知識的解放以及高度的便利性,然而,卻也不可避免地導致了知識權威形象的瓦解。Tom Nichols 稱該現象為「專業之死」(The death of expertise)
Tom Nichols 稱網路的擴張造成專業的消逝

專業之死

網路無疑地帶來了知識的解放以及高度的便利性,然而,卻也不可避免地導致了知識權威形象的瓦解。Tom Nichols 稱該現象為「專業之死」(The death of expertise),歸咎其因便是因為網路的雙向傳播功能以及扁平化特性,讓專家跟平民可以平起平坐。Tom Nichols 評論網路的資訊通透性所造成的影響

「雖然專業人士對網路非常不滿,但網路其實並非專業遭到挑戰的原因。真要說,網際網路是加速了專家與素人之間的溝通管道崩解,原因是網路讓博學變得可以速成。網路上有無限量的供應的事實,而掌握事實會讓人沉浸在一種專業的錯覺中,進而讓有心人可以裝出學有所成、知識分子的模樣。」(Tom Nichols, 2017)

「專業的消逝」亦可用認知心理學的角度解構,這兩篇為我曾經做過的科普圖文用以說明該現象:鄧寧—克魯格效應確認偏誤

這樣「專家的錯覺」讓一個個體在網路上瀏覽過德國哲學家 Immanuel Kant 的義務論後,彷彿他就能跟在大學裡研究 Immanuel Kant 的專家平起平坐、討論道德哲學。然而,事實上,Immanuel Kant 的道德哲學觀點收錄在他的三大批判之作中的第二部作品《實踐理性批判》(Kritik der praktischen Vernunft)以及早期的倫理學著作《道德形上學基礎》(Grundlegung zur Metaphysik der Sitten)。

大學學院裡的哲學教授之所以可被稱為Immanuel Kant專家,是因為他們花了很多時間研究這個人的思想流變以及論述的轉向,Immanuel Kant花了十年的時間才完成他的三大批判(另外兩部為《純粹理性批判》(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以及《判斷力批判》(Kritik der Urteilskraft),與上述的《實踐理性批判》並稱三大批判)。

康德的三大批判(來源:網路)

而在網路上查找 Immanuel Kant 三大批判的資料,並沒有脈絡可言更別提沒有人會審核這些資料,這些海量的資訊充其量只能是知識的再現、表象(representation),而非知識本身,再多的表象也無法建構出完整且嚴謹的知識體系。因此,知識去中心化的結果不僅造成知識權威的瓦解,也消除了專家與素人的分界,甚至讓網路使用者有了「我也是專家」的假象。而充滿表象的網路知識反而帶來了資訊真假的辨別危機。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鋼哥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行為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 Author
  • More

📝📝:吳慷仁赴陸是個社會實驗?| 小丑演員瓦昆.菲尼克斯曾拍偽紀錄片,揭露流行文化的醜露面

📝📝:堪稱博士生等級的 OpenAI o1 將會稱霸 AI 市場?| OpenAI:與過往的模型相比,o1 至少有三大優勢

📝📝:真的假的?原價 1/3 的價格就能訂閱 Netflix?| Goingbus 是新一波的詐騙平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