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一礦-琥珀
這個星期要為大家介紹的是我沒想過我會這麼快就擁有的琥珀。
關注我每週一礦系列的朋友們不知道有沒有發現,我6月中去臺中玩了一圈,上週為大家介紹的臺灣藍寶就是在臺中公園玉市找到的
去了一趟好久沒去的自然科學博物館
其實一開始倒也不是為了什麼展覽而去,只是想著好不容易來趟臺中,那必須得排出一天去重溫一下身為屏東人的我們,小時候每年暑假都期待著的行程(因為可以出遠門)。
一直到了科博館門口才知道,原來科博館的跨年度主題特展「那一刻----琥珀的記憶」在今年的4月29日粉墨登場啦!!
展覽的名稱取自於琥珀能夠包埋鑄封它所生成的年代中生活著的花草蟲蟻,像是將時間也鑄封在它入土凝結的那一刻。
經過人們的發掘(或該說驚擾?)之後,便將彼時的動物植物、土壤氣候甚至情境,解壓縮至這個文明演進到已然精致過剩的年代,供人們研究或是賞玩。
展覽現場除了介紹琥珀的知識,如種類、成分、產地、辨別真偽的方法以及用途等,還會展出6件臺灣本土出產的琥珀標本,而其中更有1件臺灣首次發現,也是目前唯一具有生物包裹其中的琥珀。
至於究竟是什麼遠古的生物被包裹其中呢?在這裡就先賣個小關子,這個展覽的展期一路到明年的2月19日,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們共襄盛舉,一起到臺中科學博物館好好的玩琥珀吧!
在展場的最後,有兩台扭蛋機,你只要花三百元就可以扭一顆琥珀帶回家。
據現場展出的標本和工作人員的說法,扭蛋機裡的琥珀依照它所包裹的生物標本而有不同的價值,最昂貴的標本可以價值14萬元,大家還不去扭起來啊!!
琥珀是松科松屬植物(如五葉松、二葉松以及黑松等)植物的樹脂化石,依其成分不同而有不同顏色。像是藍珀就是因為含有較高的螢光物質,在紫外線燈的照射下呈現藍色而得此名。
而蜜蠟則是因為其成分中含有的琥珀酸成分較高,並不向其他種類一樣清澈透明。
另外,要是樹脂埋入土中,已經出現了一些化石的徵兆,所經過的時間還不足以讓它形成琥珀者,我們就稱它為「柯巴」。
「琥珀」這個名稱是因為古人相信它是老虎死去後,精魄在地底下凝聚而成,所以原先琥珀應寫作「虎魄」。
早在新石器時代,人們就用這種樹脂作為裝飾品、祭祀用具或甚至是藥物、香料,是非常古老的有機寶石。
在四千萬年前,歐洲北部有大片森林。那時的氣候溫暖,樹脂由今日松杉的祖先植物裏淌下。經過快速的地層掩埋、擠壓與地熱變化,使樹脂因此得以變成化石,而後那片森林變成了海,就是今日的波羅的海。
因此,現今世界上主要的琥珀產地都集中在波羅的海沿岸,產量約占琥珀總產量的75%-85%。
琥珀亦是良好的製香材料,常見香水或是香氛蠟燭中,標註著它具有琥珀的成分。目前尚未有機會獲得像是這樣子的香材,但偶爾還是會好奇,琥珀的香氣,會不會帶有遠古時代文明尚未誕生前的野性、恐龍生活的遺澤還有它所歷經過的地質變動、時間洪流呢?
或許以後會有機會一試的。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