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臉
今天要來談談做臉。和引人點入的摘要截然相反,在本文中「做臉」沒有任何特殊含義,就是字面上的意思,老派的專業名稱叫做「美容護膚」,或趕上韓流也可以說是「皮膚管理」。
要說我和做臉這回事的緣分,可以回溯到19歲,某次在生日月回屏東,娘說要不生日禮物送妳施舒雅的臉課程吧!其實是她課程已經買好十堂課,但厭倦了美容師總是邊做邊推銷,乾脆把最後三次分送給女兒們。施舒雅的價格在當時算是天價,即使是十堂課程一起買,單次也要2500左右,服務甚好 —— 當然那時候我見識淺薄,後來才知道任何一家連鎖店的服務都不相上下。
19歲時青春無敵,做臉一次哪能為我可愛美麗的臉增添什麼光彩?可是我就此迷上做臉,大學生沒什麼錢,還好佔了在自助餐店打工之便(一日省下兩頓飯錢),每星期要選個週間日,騎著摩托車在台中市大街小巷尋找臉部SPA試做價299或399。沒想到吧?台中的美容護膚店之多,我竟然也能整整三年都只花299還是399做臉,偶爾這家說一次買個三堂算妳1500元,我會掏錢買,但多數時候我只是像個負心漢般對著店長們表達出一副「來日我定再訪」的堅定模樣,然出了門也從沒回頭過。
大概也是從那時候開始學會言不由衷:去試做時,美容師們都是火眼金睛,會快速評估妳只是路過,還是有潛力成為真正的顧客,她們的評斷,也會影響服務的認真程度。於是一進門,姿態就要擺對,例如要說我曾包過課程(這話半真半假,畢竟就是三堂1500元),不甚滿意,正在找新課程,我來試做,是要評估這家值不值得長留;又或是我是很年輕,但邊做邊聊打工經歷,做什麼不用明說,總之是有錢可以買課程的。要問「你們現在有什麼課程?」耐著性子聽完後說「我兩小時後有事情,不確定要不要做?」讓店家開口說明有試做價留你(通常有這閒工夫跟你介紹課程一定有美容師閒在哪邊等客人),千萬不要一進門就擺出窮酸樣、急躁地問是不是有299還是399的試做價。
如此心機,現在把字打出來都覺得不可思議,從孩子長成大人,人類就是在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上學會各種欺瞞手段,做一副假臉。不過這篇也不是為了自我批判而寫,商業買賣,本來就是諜對諜。
做臉的歷史既然悠長,人生總也得有長進。到台北讀碩士、工作賺錢之後,開始買課程了,通常就買在租屋處附近圖個方便,一年買一組(10堂或12堂)差不多,赴德國之前那幾年,總是課程沒跑完就搬家,從泰山搬到西門町又搬到公館,偶然在兩年後去泰山,想到自己還有課程就回去做,美容師咬牙切齒也只好無奈接受。
道理其實很簡單,課程都會標榜無期限,實則每家店當月收進來的錢才是業績,兩年前繳的課程費早在該月已經拿去付水電費,兩年後再去說還剩下一堂課,店家得付美容師那1.5個小時的薪水,卻再也收不到錢。於是美容師會傾其所能賣更多服務,要不要加罐安瓶600元?要不要背部去角質現在只要899元?這時候要殺價,反正材料對他們來說根本不值幾個錢,但不管收多收少到底是個補貼,這時就要藉此在500元之內談個最好的交易。
課程買過幾次就知道,無論最後店家怎麼瘋狂推銷,再怎麼不舒服,都要堅定地去到最後一次,堅持做完才買新的,像娘當初這樣烙跑,根本中了計。要避掉這種最後幾堂課的推銷,秘訣是一去就先說好「今天敷臉敷個10分鐘就好,等下和醫生有約,趕時間。」做完就匆匆說丟下一句來不及了!就走。
那所謂課程是多少錢?在我長久的經驗裡,這都是隨便店長喊的,她會有一套說詞解釋為什麼這課程一堂要3800元,使用頂級的魚子油還是保加利亞的原裝玫瑰油能讓你回春三十年等等、等等。然對我來說所謂令人滿意不是保養品的品質,而是過程中一定要包含有「手技」部分,就是要有臉部按摩,只要有,用最基礎的保養品我也無所謂。
基於此,我認為課程平均算下來,一堂課1250元最頂,多了,就換一家(當然現在通膨嚴重,也許得調高預算)。如果單純比較叫的出口的美容連鎖店,一分錢一分貨,1250元的美容師技巧和服務,會比800元的來得穩定,過了一窮二白的學生時期,進入單身輕熟女時期後,做臉是犒賞自己,於是就選定了公館附近的一家,留了好幾年。
每一次談判新課程,店長都說現在課程漲價,但你買超過多少就可以幹嘛幹嘛,而我則始終堅守自己的底線,她一說到漲價,我就說再考慮看看,畢竟人在德國讀書,回台北時間有限,我怕做不完,店長立馬保證無期限,只要我今天付錢,不管預算多少,她都可以端出複雜公式,算出一個數字,1250元,我的底線。
直到三年前她終於堅持單堂平均1450元為止,我不再買課程了。
移居加拿大後,雙倍物價,還要給小費,自然是再也做臉這回事。那這對我的膚質有影響嗎?其實也沒有,對膚質會有影響的是自身健康條件、氣候和歲月,做臉既無法增添青春的光彩,也挽救不了老化的膚質。那為什麼還要做臉呢?
對我來說做臉是一種老套的、名為「愛自己」的方式,我要的只是在喧囂的日子裡得到一個純然放鬆的時刻,再說,雖然不覺得做臉真能美容養顏,然臉部按摩或是臉部刮痧時微微的痛感還是可以讓老覺得生命很無聊的我感到一時的精神振奮(?)。
沒了課程,每次從加拿大回台灣,又回到自由體驗,這幾年在台北,做臉的價格維持個平盤,單次大概在800-1200之間,多半可以walk in,不過近年回台灣總是直接回屏東,前幾次,覺得在屏東做臉好難。
無論自己在網站上搜索到什麼不錯的美容護膚店,要不是單次價格在預算之內,可是要約到一個月之後,就是單次價格要3000元以上(屏東的消費水平總是讓我大吃一驚),還是要約到三星期以後(屏東人花錢之豪爽也讓我大吃一驚),這讓我很沮喪:回台灣就是要做盡在加拿大做不到的事情哪!
直到上個月,我路過一個屏東中央市場到太平洋百貨附近的一區(有點像台北迪化街但規模比較小),巷道裡塞滿了旗子和掛布,上面大概都寫著挽臉150元、粉刺調理100元、臉部spa150元......,店名多半是小燕、麗麗、阿華、愛麗絲美容美甲工作室之類的,我一路看得津津有味,剛好小燕站在門口,就被招呼進去了。
從此發現做臉的新世界。
新世界是透明的,亮晃晃的,平易近人的,沒有階級門檻的。
假如有去過連鎖(或非連鎖)的美容護膚店,會發現雖然也是透明門面,從外頭能見識店家裝潢高級,但你無法打開門,得先按門鈴(保護女性顧客之由),就算進了門也只能看到一個前台,一些產品展示,一套喝茶和行銷用的桌椅,沒有任何價錢被公開展示,你得先坐下來,讓店家評估你的需求(x)財力(o),談妥課程後,接著被帶到後面的房間裡,一格一格美其名為隱私,店家會盡最大的努力不讓你和隔壁房的林太太聊到你們各自的課程是多少錢。而服務你的人,會直呼名字(40歲以下)或是胡經理、董老師、蘇教授(有頭銜之人),她們看似和妳聊天,實則句句引導至同一結論:妳的身體正在崩潰,唯有再「加強」什麼部位的保養才能倖免於難。
至於在這些巷弄的小型美容工作室,多半是兩、三個新移民合資開的,店面大門開敞,內部環境一目瞭然,店裡的服務項目寫得一清二楚。在傳統美容護膚店裡,臉部療程總有些閃亮卻不知所以然的名字,例如「晶瓷亮妍護理」、「極光水量分子課程」、「逆齡筋膜拉提」,然秘密是不管是什麼名稱,最終都只是清潔、去角質、清粉刺、鎮定、臉部按摩或沒有、精華液導入、和敷臉(等待時會來點肩頸按摩),這些小店把各項拆解後,一項只要100-150元不等,可以依自己的狀況排列組合。
美容師無論是誰都叫「姊姊」,既不諂媚也不疏離,像是去菜市場裡熟識的菜販和老顧客,像是等垃圾車時的左鄰右社,可以在靜默中銀貨兩訖,也可以只閒話家常,沒有課程買賣,她們仰賴口碑,她知道只要認真服務妳就會再回來,而賺進的錢扣完當月房租就是自己的,故沒有什麼需要推銷,兩邊都輕鬆自在。而厲害的美容師可以不動聲色在聊天汲取信息,促成甲顧客賣房子給乙顧客,但這是後話。
而這些美容師也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從頭頂到腳底,精油按摩到指壓拔罐都能做。或者有人會質疑保養品的品質?她們也無所謂,「姊姊如果自己有比較習慣的精油還是安瓶也可以帶來讓我們使用」,再一次,做臉終究圖的不是店家的保養品效果,而是美容師的技巧。那這些美容師的技巧如何?臉部SPA一次只要100元,可以盡情無痛做找到最好的一位(還不必受貪試做價便宜的良心譴責,因為就是這個價錢)。事實上,對比連鎖店裡來來去去的員工,這些美容師們接受職訓的結業證書和美容證照就掛在牆上,她們也引以為傲,那是身為新移民如何從家庭主婦蛻變成職業婦女所付出努力的證明。
於是,在這裡做臉更有共鳴,我和美容師之間能夠分享遠嫁異國後努力融入當地的難處。
而從年輕的貪小便宜汲汲於找試做價、到輕熟女時期認為有能力包做臉課程是「自己就有能力愛自己」的物質證明、到中年婦女不再重視華麗的包裝而注重實惠的技巧,做臉這回事也正在體現自己的價值觀轉變。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