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 1 :Heptabase 、科學愛人、輸出的起點
Heptabase 跨裝置完成
很久前幸運的搶先使用了 Heptabase(當時叫做 Project Meta ),會想要嘗試的原因是我使用 Notion 作為主要的筆記軟體已經兩年多了,但它一直無法讓我有在上頭「筆記」的慾望——比較多就是作紀錄、整理、專案管理。轉存進去的文章基本上就是丟到一個海裡,然後「書寫」起來也完全無法比擬熊掌記或者是 Ulysses 的觸感。一看到介紹時我就已經申請試用,後來積極的去排了一下 onboard的時間,沒想到真是明智之舉,現在已經排到七月去了......
Heptabase 大概是我之前使用 Discord 的唯一原因,看著他們的開發進度,還有耐心與每一個使用過或想要使用的人對話,會有種陪伴感。之前使用時的電腦並非我的主力筆電,今天他們的跨裝置付費功能終於完成,立刻刷下去同步,好希望他們可以成功歐,台灣的團隊,很用心的產品細節,對我而言這不是個取代 Notion 的產品,更多的需要是將吸收到或者是思考出想法,能夠以視覺化的方式整理出來,拼成一個屬於自己的邏輯。
很厲害的使用案例可以看這邊,他們的 Discord 可以往這兒走,希望越來越多人知道他們,然後如果自己有什麼心得,也會再和大家分享。
珍奈‧溫特森的《科學愛人》
一直很喜歡珍奈‧溫特森的作品,比起她的自傳或小說的形式,我更喜歡改寫的作品。《重擔》寫的是亞特拉斯與赫丘力士的神話,《時間的空隙》則是改寫了莎士比亞的《冬天的故事》,這次的《科學愛人》源頭來自於《科學怪人》。引用一段我很喜歡的《重擔》序文文字:
選主題就和挑愛人一樣,是很私人的。促成決定(說「好」的那一瞬間)的,是更深邃的東西:認識。我認得你,之後在夢裡或來生,甚至是咖啡館的驚鴻一瞥,我又認出你來。 驚鴻一瞥、跡象、徵兆或回憶,將我們和主題無意識地連結起來,直到日常生活的某一課揭開主題的面紗。
有時某些作家在寫小說時你會覺得他只是在把自己的自傳不斷的改寫,但珍奈‧溫特森總是可以用一個新的角度,再來談出感情,或責任,或靈魂。我喜歡她文字中總是有著靈動慧黠的片段,這本《科學愛人》採雙線進行,一線描寫了瑪麗雪萊當時的故事,一線用現在這個時間的角色,去對應當年的五個人物。對我而言這本沒有之前兩本好讀,一開始有點難進入,但後來一樣,我又開始剪貼著一些字句:
生命還真奇怪,生命開展出了我們的日常現實,但我們敘說的故事卻足以讓日常一夕破滅。 我已經寫下的故事還沒有固定章節順序。全都只是我的零碎印象。或許亂無章法,但對故事中揭露的悲劇而言,這再真實不過了——因為在悲劇中,我們總是明白得太晚。
不過如果要開始還是從《時間的空隙》開始吧,這次我不知道是比較疲累還是如何,花了許多天才看完。
試著輸出的起點
想要試試看開始把只寫給自己看的東西整理出來,這兩年意識到沒有輸出整個人似乎卡了些,算是一個小小的練習。因為對自己真的不會嚴苛,所以就往下走看看吧。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