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高產出的本事:用8種表達框架X4張圖X15分鐘, 文章、簡報,圖解一次到位,讓輸出成為你的優勢
📖 高產出的本事:用8種表達框架X4張圖X15分鐘, 文章、簡報,圖解一次到位,讓輸出成為你的優勢
推薦指數:★★★★☆
《高產出的本事》這是一本作者把多年經驗具現化出來,作者劉奕酉是個簡報職人,原本就有在追蹤他的FB 與 Medium 專欄,他擅長於把複雜的事情透過一張簡報做的既精美又能完整呈現出重點核心的人。
第一次快速翻閱時,想說這不就是本教導大眾如何做簡報的之類的書籍,第二次深入閱讀後,對於作者在整本書的內容舖陳與對於一個長期有閱讀習慣與練習輸出的人來說,可以說是一本必讀之作,作者毫不藏私的分享高效產出的祕訣,相當適合每個人閱讀或當作本工具書隨時翻閱。
║ 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作者提到在日常對話中我們要如何說,才能讓對方很快的理解我想表達的意思?在像主管進行工作報告時,如何才能簡明扼要的說重點、講中要點?蒐集了許多資料,如何再整合成為讓人一看就懂的資訊?閱讀完一本書,要怎樣快速的摘要出重點、表達自己的觀點?關鍵就在於:在對方分心之前,就切入重點。
這看似簡單的一句話,除了透過自身經驗累積外,如果能夠早點知道書中的八個表達框架、四個圖解模板、產出內容的鑽石架構與五種產出之後的應用方法,就可以更有邏輯與知道在面對職場上各類不同的問題時,應該要採取那種框架應用,將所想表達的想法有條理的呈現。
║ 建立高效輸出的觀念
一個人的成長曲線與輸出的多寡有關,影響成長關鍵的不在於「輸入」量的多寡,而是「輸出」的方式與品質。這裡有兩個觀念對於我來說,或許聽過但似懂非懂,經過作者說明後有種猛然頓悟的感覺。
第一是在金川顯教的《聰明人都實踐的輸出力法則》書中提到高效產出的關鍵,就在於「先輸出、在輸入」的概念,透過iOIF模型,先有了微輸入(input)之後,就要開始產出(Output),邊做邊思考,碰到不足的部分在輸入(Input),最後重新檢討、進行反饋(Feedback),藉此來達到高效產出。
第二是對於多數人來說,產出是為了解決生活與工作中的問題,是一種整合性產出、而不是創意性產出。整合性產出是為了讓對方好理解、能認同,才能進而讓對方看到價值,這與文學性或藝術性的創作產出,有很大的不同。這觀點在安 · 漢德利(Ann Handley)的著作《Eeveybody Writes》中說過「好內容不一定是寫出來的,而是組合出來的。」他認為寫作是一種習慣,不是一門藝術。只要有方法,人人都可以寫出好的內容。
║ PROS的輸出模型
作者綜觀上述提出一套「PROS」的輸出模型,告訴讀者們優勢輸出的四個階段:定位、重組、產出、場景。透過這個模型可以省下了構思架構的時間,進而提升效率在內容產出優化上,也更可能發揮巧思與創意。
- 定位(Position):定位方向,釐清目的、對象與有效建立連結的方式。
- 重組(Restructure):重組架構,運用框架來組織合乎邏輯、言簡意賅的表達內容。
- 產出(Output):產出內容,將表達內容轉化為完整結構的產出內容。
- 場景(Scenario):場景應用,將產出內容使用在不同的場景中。
║ 八個表達框架
作者在每個框架都有舉例說明其框架的思維邏輯與應用,這邊就重點式的描述其應用心法與技巧。
- 重點框架:以三個重點,瞬間抓住眾人目標。關鍵技巧:數字預告、三的法則、有始有終。
- 清單框架:總結一份推薦清單、建議項目。關鍵技巧:數字預告、清單層次。
- 時間框架:以時間軸來劃分內容。關鍵技巧:期間、階段、步驟。
- 空間框架:以規模大小、距離遠近來劃分內容。關鍵技巧:規模由大到小,距離由遠到近。
- 主題框架:掌握全貌、影響關聯與效益。關鍵技巧:為何(Why)、如何(How)、什麼(What)。
- 議題框架:言之有據的價值主張或論點。關鍵技巧:論點、理由、實例、駁論、重申。
- 問題框架:問題的解決與應用。關鍵技巧:情境、衝擊、課題、對策。
- 課題框架:展現成果價值與達標難度。關鍵技巧:背景、任務、行動、成果。
║ 四個圖解框架
圖解框架的目的:考驗的不僅是如何有邏輯的思考?同時也包含如何有結構的表達?
- 用樹狀圖「歸納」內容的觀點脈絡。
- 用流程圖「梳理」內容的運作機制。
- 用矩陣圖「定位」內容的交互比較。
- 用文氏圖「強調」內容的交集關係。
【後記】
讀完這本書改變些自己舊有的思維,作者強調高效輸出就是做中學的概念。以前自己沒有輸出的習慣,看了很多資訊(Input),但時間久了就忘了,從去年開始給自己訂一個目標透過閱讀分享心得,目的除了是練習寫作外,最重要的是在過程中的吸收咀嚼到輸出(Output)知識,畢竟最佳的輸出就是透過寫作來將知識內化。
而在執行一段時間後,也遇到了另一個瓶頸是資訊整合能力與寫作技巧還不足,導致閱讀完後花在彙整的時間比閱讀還久。不過很幸運的是讀到這本書,運用書中的「主題框架」、「議題框架」與「問題框架」來釐清一些思維與觀念,透過書中的方法去練習拆解一本書。
作者提到要短時間掌握內容的全貌,適合透過「主題框架」去拆解一本書,了解一本書對於我的價值。
第一種層次,是為了讓對方「掌握全貌」,包括目的(Why)、作法(How)與結果(What)三個元素。
第二種層次,是為了與對方「產生連結」,包括目的(Why me)、關聯(How important)與效益(What take-away/benefit)。
而在「問題框架」提到,一個有效的解決之道,就是在提出問題與對策前,先建立起與對方的連結:讓他們知道問題是什麼?這個問題對他們會造成什麼影響?最後,善於應用三的原則,剩下的就是刻意練習。
思維沒有改變,面對問題的心態並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思維改變心態、心態影響行動、行動決定結果。
#閱讀筆記 #B035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