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女明星也是战士:追忆新中国电影的奠基者陈波儿

她们的武术俱乐部
·
·
IPFS
“既透露出艺术家的动人气质,又具有战士的坚毅品格,这二者在她身上竟是那么浑然地融为一体。” 这是电影史学家程季华的感受,也是对陈波儿一生的贴切的注脚。她曾是上海滩风靡一时的左翼女明星,主演了电影《桃李劫》《青春线》《生死同心》《八百壮士》,她也是一位不屈的战士,在抗ri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将“妇女”与“救国”相联系,进行大声的呼告,在民族解放、妇女解放事业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果要谈中国女性影人,一定要讲的人就是陈波儿。
如果要谈左翼电影人,是如何为了心中的理想和更好的社会而奋斗,那更绕不开陈波儿。

“既透露出艺术家的动人气质,又具有战士的坚毅品格,这二者在她身上竟是那么浑然地融为一体。” 这是电影史学家程季华的感受,也是对陈波儿一生的贴切的注脚。
她曾是上海滩风靡一时的左翼女明星,主演了电影《桃李劫》《青春线》《生死同心》《八百壮士》,她也是一位不屈的战士,在抗ri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将“妇女”与“救国”相联系,进行大声的呼告,在民族解放、妇女解放事业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建国后,作为领dao和建设者,陈波儿对新中国电影事业、尤其是新中国女性电影事业,打拼出了尤为坚实的基础。
迄今为止,新中国为人称颂的女性电影背后或多或少都有陈波儿的影子。而如何在新中国电影事业里支持女性主义创作,以及如何白手创建中国电影高等电影学府,这些是中国电影史不能绕过去的“陈波儿”篇章!
可惜的是,这段史话并不为大众所熟知。

【不平则鸣】
1936年,陈波儿25岁,她敏锐地从电影内容生产、电影制作宣发中发现了大量问题,并撰写了掷地有声的《女性centered的电影和男性centered的社会》一文。她从“为什么大家喜欢看女明星”这个问题切入,犀利地指出电影中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和背后的结构性问题。
她写道,“在男性centered社会中,一切风俗、人情、礼教以及审美观点都是适应作为统治者的男性的。所以生存在这种社会中的女性,久而久之,已不自知地会去适应这种社会的需要。”
实际上,她的观点,尤其是对蕴含了“凝视”内容的分析,同劳拉·穆尔维的名作《视觉pleasure与叙事电影》在某种意义上形成了呼应,且前者的提出还早了近四十年。
她还写道,“中国的现社会到底是半zhi民地的capitalism化的男性centered的社会,统zhi者的男性们不会真真把统zhi权分一半给女性,女性所得到的职位大都是不关紧要的职务,资本家取用女性也无非贪图女性的工资可以低廉,或借以资招徕罢了。”
而打破这种不平等,为了女性的解放,以及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也成为了她终身的志愿和事业。

【妇女能顶半边天】
1946年,陈波儿受派前往东北创建东北电影制片厂。作为女性的陈波儿有力地在东影打破了惯例,身体力行地参与女性银幕创作、为女性创作者提供学习工作的条件,并且给予她们应有的荣誉和其他回报。
在她努力之下,东北电影制片厂创作出《中华女儿》《赵一曼》《白毛女》等等以女性主角的佳作。
《中华女儿》是建国以来首部以revolutionary女英雄为主人公的电影。剧本来自女编剧颜一烟,但颜一烟本身当时并没有编剧经验,这个故事基本是她改编自八位东北抗联女战士为保护主力部队、引开日军、结局投江而死的故事。陈波儿在调研过程中一直给予颜一烟大力支持,认为一定要把中国妇女在抗ri战争中的牺牲和贡献记载下来,甚至剧本也是陈波儿一边教颜一烟、一边帮助她完成的。
到了拍摄阶段,导演凌子风对于剧本中群像式的描写并不满意,他希望有一位成为主角。但故事本身就带有传奇色彩,并没有详实的资料来支撑一个女主角的创作。后来,是陈波儿从自己的在华北农村的经历找出原型,塑造了一位从小脚农村妇女蜕变为女战士的主角。有这段创作经历在前,凌子风日后还拍出了《春桃》《狂》《骆驼祥子》这样带有浓厚女性主义色彩的佳作。
但到影片完成,陈波儿拒绝了署名——希望把署名留给年轻创作者。
值得一提的是,1950年,国家要选派电影参加国际电影节,《中华女儿》和《赵一曼》遭到反对。同样是陈波儿力排众议,将它们推了上去。
不负众望,《中华女儿》成为新中国first获得国际奖的影片,《赵一曼》的主演石联星则摘走了The best女演员奖的桂冠!
可以说,这两部作品既见证了早期新中国电影事业“从无到有”的历程,还向世人展示了女性影人的风采——妇女能顶半边天!

【薪火相传】
1950年,陈波儿带领东北电影制片厂完成了26部影片的拍摄。
同年7月,为了能持续不断地补充和壮大电影队伍,陈波儿提出了先办培养演员的表演艺术研究所,然后再陆续增添specialty,逐步扩充,建成一所高等电影学府的方针。
她完全不顾病弱之身,在她已经超负荷的任务之外,又承担起了新的办学任务。从办一个什么样的崭新的学校、办校步骤到校址选择,从教学方针、课程设置到教师的选聘,从招生条件、考试方法直到考试题目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她的负责下决定和制定的。
9月,表演艺术研究所正式开学,所长陈波儿恰逢在苏联考察访问,没能赶回参加这个庄重又热烈的开学典礼。刚刚从苏联回国,不顾旅途劳顿,陈波儿便带着在苏联购买的手风琴等几件乐器作为礼物,急切地赶去看望老师和同学们。
印质明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说: “在石老娘胡同一所宽敞的四合院里,几乎每天都有人提到波儿同志,尽管同学们还没有见到她,可她那积ji乐观、精明干练,具有无限精力与魄力的形象,早已树立在大家的心目中了。”
一天,同学们正在准备功课,忽然,一声响亮而兴奋的话语“波儿同志来了”。陈波儿满面笑容地坐在讲桌旁,两只明亮欣喜的眼睛看着课堂内或坐或立的老师,然后又仔细地观察笑望着每一个同学。欣喜,慰藉,慈爱。但由于心脏病的折磨使这位意志坚强的人只顾喘息,连一句话也无法出口了。
陈波儿断断续续地说:“我非常惦记你们,非常想见到你们……想知道咱们学校的一切情况……希望你们勤奋学习。将来我们要把我们学校办成中国的first电影大学。”
据印质明回忆,伴随着她鼓舞人心的话语,“全体师生都沉浸在波儿同志讲述的那远大而又美好的理想中了。”
这间表演艺术研究所,也未曾辜负她的远大理想,成长为了如今的北京电影学院。@北京电影学院

1951年11月9日,陈波儿在上海向上影厂艺术干部作报告时,心脏病复发,病倒在讲坛上。年仅41岁。

主编《申报》副刊《妇女园地》、创办并主编《妇女生活》、《新中国妇女》的首任主编的沈兹九写下下面这段话悼念陈波儿:
“我们对波儿同志正寄予无限的希望,因为新中国的妇女、儿童,正需要她用电影来组织来领dao,帮助妇女解放事业和教育儿童的时候,她竟很快地和我们永别了!”

陈波儿应当作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奠基者、作为一个女性revolutionist被记住。
左翼电影女明星这个称号,概括不了她如何以身犯险在前线和后方为中国美好未来奔走,概括不了她用笔用头脑带来无数精彩的话剧和电影,概括不了她把伟大女性带到新中国荧幕上,概括不了她怎样劳心劳力为新中国电影事业打下基础,概括不了她怎样坚持用电影去解放中国的女性。
纵然她一生短暂,有太多事情只是开了个头,但这个开始已经给新中国电影、新中国女性带来无数希望。
她的故事应该被反复强调和传颂,而不是随着历史的波纹被隐没散去。
“人min艺术家陈波儿同志不朽。”是她的铭文,也是我们的心声。


参考资料:
王政《寻找国家中的妇女》
陈波儿《女性centered的电影和男性centered的社会》
程季华《巾帼英豪四十春——追寻陈波儿银幕外的历史足迹》
邓文河《银幕之外:陈波儿的“女性主义与民族主义”revolutionary书写(1934-1944)》


Kongfu Girls是全网首个专注于服务女性影迷与艺术爱好者的文化社群。基于对当下流行影视作品的批评,我们致力于同女性观众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能抵御银幕歧视、纠正文化偏⻅的评价体系。

我们提供去中心化的讨论平台,组织写作活动和电子读物,以提高女性影人及其作品的可⻅度、提升女性在 评论界的话语权和参与度。我们鼓励女性发表自己的声音,分享真实的遭遇,在这里找到情感的共同体。我们要让被动的观看转化为主动的创造。我们要让女性与生俱来的勇气成为立场,要让行动与变革的信心诉诸文字。因为,每位女性读者和观众都是改善我们文化环境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公众号:Kongfu Girls
微博:她们的武术俱乐部
合作邮箱:kongfugirls@163.com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她们的武术俱乐部一本女性主义文艺独立读物。 分享女性共创的电影、文学、社会评论,挖掘历史与文化中被遮蔽的女性群体表达与体验,在批判中激发生命力与创造力。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女导演帕亚尔·卡帕迪亚改写印度电影史,荣获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凯瑟琳·毕格罗:女导演怎么不能拍硬汉电影

裴淳华:不屑做软妹的强势大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