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从一些核心关切出发|自我装置积累
什么是自我装置?
“自我装置”有点像我们平常所说的“自媒体”,但是它在内核上又并不完全强调自媒体的信息、观点等内容传播属性,而更加看重“自我”作为一件“装置”被他人体验、使用的感受。相比起个人创作对于作品本身质量的关注,自我装置也更在乎作品与外界的互动性。这种对于外界的在意与流量逻辑的主要区别在于,自我装置强调的互动,首先来自于一个人自身的核心关切。(追根溯源,自我装置的理念还是来源于福柯的“自我技术”。)
想做一件自我装置是从2021年开始的。我还记得我当时在曼彻斯特一个人去图书馆自习的路上,耳机里在播放翻转电台的夏令营节目,其中一个话题就与自我装置有关。在当时我认为自我装置是一个拓展自身可能性的重要方法,也在思考很多种开始的可能,但因为各种事情的影响,最后都没有成功。
这几年,我完成学业,初步走向了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我对于自我的认识,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坦言的是,与多数人相比,我的生活一直以来缺乏“经营”,无论是择校、择业还是选择伴侣,这导致了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我无法将自己的生命体验用多数人能够理解的方式串联起来。通俗来讲,我太原始,太散漫了。是他人帮助我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我开始寻找一种用自己管用的方法“经营”自己的形式。
于是,做一件自我装置的念头又开始在我的脑海里打转。前些天做了一个叫做“抑郁反刍”的概念企划,希望借此帮助人们寻找在主流之外的认识精神疾病的视角,从而为自我以及他人的精神困境提供实际有效的解决方法。不过,这个念头又被它本身的难度反复吓退,因为长时间的深度内容输出是一件非常需要前期积累和训练的事。
这就是我转而做“自我装置积累”系列文章的原因。我希望从我个人的一些核心关切出发,通过分享自己积累的内容,逐渐训练自己输出起比“情绪笔记”和诗更有深度和难度的东西,坚持做下去,然后到某个阶段,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自我装置的初期雏形。我们都在摸索着行事,没有人可以一步到位。
那么我个人有哪些核心关切呢?目前来看,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我个人富有热情、期待加深探索的学科领域,一种是现代人的精神状态,这两者,有时是独立的,有时是相连的。
我个人富有热情、期待加深探索的学科领域:
1. 平面设计:目前每一天都有在进行,我每一天的学习内容都包括了观念导向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导向的软件操作;
2. 经济学:我认为经济学是理解世界的一个基本视角,如果剥去了这一层视角,那么很多理解其实是没那么“真”的;
3. 哲学:主要的输入还是来自于翻转电台,但是日常中会避免太多接触,是因为担心自己陷入概念纠缠,而忽视其他更现实的思考;
4. 互联网:我在这个领域可以说是小白中的小白,但为什么还是想要了解呢?和经济学一样,互联网已经深深嵌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对它的认知深浅决定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深浅。
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是由一些难以解决的困惑组成的):
1. 接触社会后,会遇到越来越多声称自己有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的人
2. 吃过一段时间精神类药物,但它们并没有解决我的问题
3. 快餐式亲密关系的信徒越来越多
4. 对工作和领导的普遍厌恶
5. 价值相对主义占据主流
接下来,我会保持一定频率地分享“自我装置积累”的内容,帮助自己结果导向地学习,也希望形成一个轨迹的记录,并且在过程中可以结识更多有同样关切的人。同步地,我也将逐步探索和使用其他媒介来进行尝试。这将是一个长期行动。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