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情緒平復練習
📘閱讀書名
情緒平復練習:認知行為治療實作指南,10個幫助你應對焦慮、憂鬱、憤怒、恐慌及擔憂等情緒問題的簡易策略
📖文獻筆記
第四章 辨識和中斷負面思考模式
■ 中斷負面思考模式
第一步:尋找能支持你的想法的證據
第二步:尋找反駁你的想法的事證
第三步:尋找你的想法中可能的偏差
第四步:定義出精準且有助於判斷情況的一套方法
第五步:注意及記錄任何新思考對你的感覺和行為的影響
第五章 辨識和改變你的核心信念
心理學家茱蒂絲.貝克(亞倫.貝克的女兒)將核心信念定義為「最基礎的信念,我們將之套用在所有的情境,有固化和泛化的特性。」也就是說,核心信念是我們如何看待世界的基石。
核心信念就跟電臺一樣,每一首歌曲都不同,但通常屬於同一種風格:鄉村、爵士、嘻哈或古典音樂。當你轉到某一個電臺時,你知道自己大概會聽到什麼樣的音樂。同樣地,我們的核心信念也透露出可預測的念頭。
藉由關注你的思考常常撥放的「曲目」,你會知道自己目前的調頻。透過練習,你將擁有轉換頻道的能力。
第六章 維持正念
■ 正念是什麼?
如果你關注自己的大腦如何運作,你將會發現兩件很明顯的特徵:
大腦專注於某些特定的事物,而不是當下發生的事。
大腦不斷地對現實作出「好」或「不好」的評斷。
正念的練習,能為上述兩個習慣提供解藥。
◆ 當下
正念單純就是感知當下。就這樣而已。
專注於當下的生活有兩項益處:
第一,這讓我們從正在發生的事情中得到更多資訊,避免渾渾噩噩地過生活。即便是最平凡的事情,我們也可以從中發現現實中的豐厚美好。
第二,專注於現下的人生,我們就不會反覆咀嚼過去的事,或是對未來感到恐懼,這也是為何正念練習能降低焦慮和憂鬱的主因。
◆ 接受
正念覺察的第二項核心特徵就是接受,也就是對於我們的體驗保持開放的胸襟。
關於「接受」,很重要的一點是它讓我們對眼前的事實產生較為合宜的反應。
第八章 解決擔憂、恐懼和焦慮
■ 關於術語
心理學家常常在與恐懼有關的字詞中找尋差異之處:
恐懼(fear)指的是當事者感到害怕,無論是什麼事物造成的。
焦慮(anxiety)則是跟想像中的威脅有關,無論現實生活中是否會發生。
擔憂(worry)是一種特定的焦慮,我們會在還不確定的情況下,重複地想著那個我們最害怕的、最壞的結果。
■ 最理想的焦慮程度
人類對焦慮的反應也呈現一樣的倒U曲線;過度或太輕微的焦慮都會損及我們的表現,最理想的焦慮程度則能使我們達到成功。例如,像是來杯咖啡等適度的刺激能夠提升我們的活力和專注程度,但太過焦慮則會使我們緊張,並感到過度刺激。
■ 處理擔憂、恐懼和焦慮的策略
思考(認知)
請記得焦慮並不危險。
重新評估危險可能發生的機率。
重新評估威脅的嚴重性。
為何擔心?擔心是一種很難改的習慣,特別是因為我們通常相信其存在是有道理的。
測試你的預測。
行動(行為)
主動靠近恐懼之事物。
正面迎接感到恐懼時的生理反應。
放下安全行為。
處於當下(正念)
呼吸訓練。
專注於當下。
將注意力導向外在事物。
接受你擔心的事確實可能發生。
包容不確定性。
結論 持續不懈
除了寫下對你有幫助的練習外,我建議你想一句好記的句子或口號,幫助你記下對你有用的工具。我喜歡「思考、行動、處於當下」,因為它包含認知行為治療的主要策略。你可以使用這句,或是自己想一個來提醒你過去哪些工具是有用的。
📝閱讀心得
這本比起《想法轉個彎,就能掌握好心情》介紹「核心信念」更為清楚:
核心信念就跟電臺一樣,每一首歌曲都不同,但通常屬於同一種風格:鄉村、爵士、嘻哈或古典音樂。當你轉到某一個電臺時,你知道自己大概會聽到什麼樣的音樂。同樣地,我們的核心信念也透露出可預測的念頭。
也區分恐懼、焦慮與擔憂的差異:
恐懼(fear)指的是當事者感到害怕,無論是什麼事物造成的。
焦慮(anxiety)則是跟想像中的威脅有關,無論現實生活中是否會發生。
擔憂(worry)是一種特定的焦慮,我們會在還不確定的情況下,重複地想著那個我們最害怕的、最壞的結果。
其餘內容能對CBT複習,最後總結「思考、行動、處於當下」,我認為這是最為重要的,任何有所心得的知識要化為行動,最好是成為口訣、口號、關鍵詞,例如:燒燙傷處置口訣「沖脫泡蓋送」、佛法三主要道「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等,因為如果全是重點等於沒有重點,這是許多人讀完感覺很有收穫,但一切仍然沒有改變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