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二拆三 逢斷必長
「道與術」
道理有他特定從屬的領域。立二拆三是一個通例,下圍棋的知道應當怎樣應用,實際上它已經是從應用著眼來說的。應用者,已經規定了適用的範圍。好道者從立二拆三、立三拆四來到本固而勢張,這個道理的運用千變萬化,結果像岳飛說的那樣,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陳嘉映《何為良好生活》
「立二拆三」是圍棋裏的術語,在樹立的兩個子的旁邊拆三個空格,以此來盡可能圍空,且不易被對手打入。
術語、黑話、技術、道理等等都是存在於各個領域,方便業內人士探討專業知識而創建。抽象出來無外乎道和術,從現實層面來講,「術」更加被社會所需要,往往求「道」者希。也許本身沒什麼,只是有人性好術,有人性好道。
近來接觸了一些折騰各種事情的人,和他們交流讓我覺得共性在於總是可以在彼此的相通點展開交互,其中有些是道,有些是術。技術問題可以從心理學視角理解,商業問題可以從社會學視角出發等等。可能這就是所謂交互和學科交叉的一隅,能夠 lean in 的關鍵步驟就是從領域本身內容出發,找到那一個關鍵的點,向外生發,向下生長。
“道理不是自然規律。今人說到真理,多指掌握事物的客觀性狀、客觀規律之類。客觀規律的一層基本意思是:它無論是否得到認識都存在在那裏,而道理則總是就它與我們的理解相連而言的。哲學旨在明理,這個理,初非客觀規律,現成擺在一個與我們無關的世界裏。哲學總是聯繫於我們怎樣看待世界來關注世界。”
「VUCA?BANI」
昨天看到哈佛商業評論發佈的一篇文章,講到說過去我們用 VUCA(易變性、不確定性、複雜性和模糊性)來描述所處的時代,現在已經不足以充分描述現狀了。美國人類學家、未來學家吉米斯·卡西奧提出了 BANI 這種新的方式來描述,是“Brittle(脆弱的)、Anxious(焦慮的)、Nonlinear(非線性的)和 Incomprehensible(難以理解的)”的集合。
“B”脆弱的: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無論是複雜的全球經濟系統、企業架構還是個人的職業規劃,過度依賴某一特定因素都可能構成重大風險。例如,一個經濟體若過度依賴單一出口商品,一旦市場需求下降或供應鏈中斷,就可能迅速陷入困境。個人層面上,這意味著多技能發展和持續學習成為必需,以減少因技能過時帶來的職業風險。
“A”焦慮的: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選擇的多樣性並未減少人們的不安,反而加劇了選擇困難症和決策焦慮。這種感覺來源於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以及對現有選擇是否正確的深深質疑。社會心理學家指出,這種普遍的焦慮感部分源於社交媒體和信息流中不斷比較自我與他人的傾向。
“N”非線性的:非線性現象挑戰了傳統預測模型的準確性,尤其是在市場趨勢、科技創新和社會運動等領域。例如,一款 APP 的突然流行可能並非基於傳統營銷策略的成功,而是由於網絡效應、偶然的社交傳播或其他難以預知的因素。這要求企業和個人具備敏捷性,隨時準備應對無法預料的變化。
“I”難以理解的:盡管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進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信息量,但對複雜系統(如全球金融、氣候變化)的理解並未隨之變得更加清晰。信息過載反而可能增加混亂,讓人感到無力把握全局。這要求我們發展新的思維模型,能夠處理複雜性和不確定性,以及提升批判性思維能力,以甄別信息真偽。
看完之後,我深受啟發,寫下✍️織一張網 -> 跳出洞穴 -> 接近真實 -> 利用工具的思考路徑,給自己些啟發。
織一張網:一張屬於自己價值觀和底層信念的網。
跳出洞穴:突破自己熟悉的領域的內容和關係。向不同學科背景、來自不同領域的人學習。這句話看似已經被說爛了,但是往往你以為跳出了熟悉的洞穴,實際上並不是你認知中的而是舒適圈的邊界。這個洞很深,跳出來也真的很難。
接近真實:人往往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眼見不一定為實。尤其在互聯網中沉溺的我們,更難以突破這個舒適圈。在真實的實踐中將自己原有的知識體系和實際問題結合,這將有助於在實際操作中理解同時為社會創造一點點價值。
善用工具:善用在線學習資源、前沿的科學技術,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同時利用社交媒體和專業網絡拓展人際交流,在其中增添共創的可能性。
今日哲思:允許多樣性才會有真理。
參考資料: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