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somno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起行百匝幾嘆息

somno
·
·

械子:

《秋興》 南宋 · 陸游

  • 成都城中秋夜長,燈籠蠟紙空堂
  • 高梧月白繞飛鵲,衰草露濕啼寒螀
  • 堂上書生讀書罷,欲眠未眠偏斷腸。
  • 起行百匝幾嘆息,一夕緑髮成秋霜。
  • 中原日月用胡歷,幽州老酋著柘黃
  • 滎河溫洛底處所,可使長作旃裘鄉?
  • 百金戰袍鵰鶻盤,三尺劍鋒霜雪寒。
  • 一朝出塞君試看,旦發寶雞暮長安。

陸游,愛國詩人,文武雙全,是南宋主戰派的靈魂人物之一。所謂英雄難過美人關,平生所作詩作,卻以慨嘆舊情的《釵頭鳳》最為出名。上首秋興,應是壯年躊躇滿志時的豪興之作!充滿澎湃的劍士豪情,與熱烈的報國情懷!

語言的走音,訛音,造就方音差,也造就形形色色的中文形聲字!異形同義字不是沒沒有,但異音同義字卻是佔大多數!在車同軌書同文的原則下,這些都不是問題,如今方言要落實文字化,這就牽涉到保音或存義的抉擇問題!於是大量的口語音字,或是出自有字無證的字典,或是後人俗字,造字等等,都造成閱讀上的困難! 來看一個例子:

楊文山(語料來源)
請教大家,你們認爲 chhak (字義爲「一副挂畫」) 的正字是何?個人認爲《台日大辭典》及《華台典》推薦的「擦」、「漆」不大符合字義,而且兩個字都是 -t 尾。

最後作者自己找到{族+巾)字,詳下。

以下來探討,走音造成的正字流失!

《甘字典》紀錄的tshak 音,到了《台日典》之後變成 tshat, 因為-k, -t 的阻塞音接近的關係! 因此就被記錄成同音的「擦」字!顯然不是正字!

《台日典》

  1. kuan-im-má-tshat。觀音媽漆觀音媽ê掛像,普通掛tī[廳]ê位牌ê正面。(put8-tsoo2-tshat-a2 佛祖掛像。)
  2. kuan-im-tshat。觀音擦=[觀音媽擦]。
  3. pè-tshat(puè-tshat(漳)/pèr-tshat(泉))表具(ひょうぐ)、表装(ひょうそう)。褙擦。裱裝。例:∼∼ 師傅,~店。
  4. tshat-á。擦仔。掛字;掛物;掛軸。

《台華線頂字典》

  1. pè-tshak。褙chhak。裝裱
  2. uī-tshak。畫chhak。畫軸

《甘字典》:chi̍t-pak chhak, chhak-chóa, pè-chhak, chhak-koáiⁿ.(一幅 chhak, chhak紙, 褙chhak, chhak稈(桿).)

《廈英字典》:

  1. 【chhak】a scroll(卷軸) (as a map or picture) for hanging up.
  2. 【chhak-chua2】~紙。thick paper used for scrolls.
  3. 【chhak-koáiⁿ.】~桿。the rollers of scrolls.
  4. 【chhak】矗。thâu-mn̂g 【chhak-chhak-khiā】, hair of head stiff and hard. lāu-pē 【chhak khiā-khiā】 tī-teh, father still alive and vigorous, and in charge of family affairs.

《台日典》:

  1. chhak/tshak擦=[擦(chhat)](3)。
  2. chhat/tshat擦。(1)摩擦。 (2)擦消。 (3)掛字,掛畫。例如∼ á; 一幅 ∼ 仔。
  3. chhak-khiā。kah-ná抹糊ê布硬chiⁿ。糊付けした布などのようにこわばった。硬い。

以上的字典都是採用記音字,雖能保音卻不存義!

布匹的量詞,除了有「幅」外,還有【tsat】紮:(1)駐營,露營。 (2)縛繃帶或綁腿。 (3)布等ê助數詞。例如一 ∼ 布=一捲布。對應的中文字可能有:

  1. 【紮】tsat 量詞。計算成束物品的單位。如:「一線香」、「兩鮮花」。
  2. 【匝】tsat 量詞。計算環繞圈數的單位。《文選·曹操·短歌行》:「繞樹三,何枝可依?」

這兩個字都有所不足,【紮】是捆成束,【匝】是繞一圈。不如用【軸】字,取其卷軸義!如下:

」也表示卷軸,即古代書畫下端便於懸掛或捲起的圓杆,亦指裝成卷軸的書畫。如《隋書.經籍志》:「宋武入關,收其圖籍,府藏所有,纔四千卷。赤軸青紙,文字古拙。」唐代令孤楚〈為人謝賜將軍官告狀〉:「家藏寶軸,人受綸言。」又作量詞,如唐代顏真卿〈張長史十二意筆法記〉:「但書得絹、屏、素數十軸,亦嘗論諸筆法,唯言倍加工學臨寫,書法當自悟耳。」

因此,這個tsat 亦是tshat的走音! 來看字典既有「掛畫」的對應漢字:

  1. 𢄧【集韻】千木切,音蔟。㡧也。
  2. 㡧【廣韻】猪孟切,音倀。開張畫繪也。㡠
  3. 【類篇】豬孟切,音倀。張畫繒也。一作㡧。
  4. 在布帛上題字,作為慶賀或祭弔的禮品。如:「喜也稱為「幛子」。

這些字的因果關係!關於圖畫的描繪字或量詞字,對應的應該是【】字,也可能是【幀】字!【幅】字Hok 文/pak白,【幀】字,tshing5/ting5 (甘字典),不過依照切音規則豬孟切,試解析如下: 豬 ti, tu/tsu 孟 bing2,/bing7/ bong7。 切音後變成 ting2, ting3, tong3/tsong3->陽入轉字tik/tsok.

」,跟掛布有關係,這個近代的常用字,非常有趣,竟然沒有切音,可見這個也是屬於mandarin language之後產生的音字。粵語音zoeng3。取其音符「章」的切音tsiong, 漳 tsiang->陽入轉字tsiok/ tsiak

這三個字,「,㡧,𢄧」,都是同義字,前兩者屬於書面字,而且㡧字早於字(北宋),目前常用字典只留下字!最後一字屬於有字無證的口語字記載!那麼這兩個書面字更早要溯源到哪個字呢?個人覺得是【幅】字!這個【幅】字如果配合掛吊的吊字或者直條的條字,那麼「吊幅」,「條幅」,都可以有tak, thak的音!另外如果配合「一幅」的縮音就有tsat音!這些都是可以流變成為tshak的基礎!

總結

本字指向「幀」字,【幀】本作【㡧】,右邊從穴+登,省作㡠。 音從登音符的 t-, 轉成貞音符 ts-。陽入轉字 ting -> tik《, 甘字典》寫是「軸」字的文音。

《台日典》【tik8】:長布條ê弔文(青字是男,黃字是女,白字是男女共用)。採用字是【軸】字對應現代中文就是【】字!音符「章」,文讀tsiong, 白讀 tsiang, 陽入轉字 tsiok, tsiak ,前者近【軸】的文讀音tiok8,後者tsiak ->tsak->tshak。

故,tshak 書面字是「」字,口語字是「族+巾」字!而【】字分化成【】跟【】字!

《台日典》:

  1. 【tik8】 。長布條ê弔文(青字是男,黃字是女,白字是男女共用)。長い布帛に弔意字の書いて葬式に用ひるもの。弔旗。
  2. 【lian5-tik8】寫弔詞ê掛軸。弔辞を書いた掛け物。
  3. 【tiau3-tik8】吊軸。葬式ê時使用ê掛軸。葬式のときに使い掛け軸。

閩南語的tik8, tshak 都採用【軸】字,兩音分化,tshak ,tik8, 前者釋義「掛吊的軸畫」,後者釋義「吊(弔)唁的布條」。

福州話

軸發tshak音的旁證,可以參考同是閩系的福州話:

經查證福州音的軸發/ts'ɔyʔ˨˦/,阻塞音 -k 有弱化現象,聽起來像是【】字,中文釋義:閩南方言。量詞。計算某些建體積或面積的單位。如:「今天工地共進了三百櫸木和三分厚的玻璃兩百。」)《台日典》:木材體積ê單位。例句:七尺長一寸四方為一 ∼, 36 ∼ 為一[夯giâ]。

音韻文白對應的例子

邱旭川

  1. 軸/ti'ok文,te'k,tsa't;
  2. 笛/te'k,ta't。
  3. ~k->~t: 例子:力踢笛賊軸窒 /le'k,thek,te'k,tse'k,te'k,tek文->/la't,that,ta't,tsha't,tsha't,that白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