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天:創作
高中的時候我很瘋狂的投入到線上小說社群,甚至再高三的時候成為一個台灣蠻有名的出版社的助理編輯,幫忙做投稿的第一步過濾,假日偶爾要從桃園搭火車到台北開會,因此我曾經認為編輯是我未來的夢想,在高中也參加了校刊社。
我曾經認為自己也可能適合可以創作,但整體來說我還是更喜歡評論與拆解作者的故事節奏與世界觀,甚至給作者反饋讓他把我的建議收到作品中,這給我莫大的成就感。儘管如此,我仍然在那時積極接受一些寫作訓練,每周假日給自己要求寫 6000 字,刪 4000 字,再寫 6000 刪 4000,以及靈感的蒐集、世界觀的搭建與故事情節的設計。
到大一上學期我都還再做這件事,然而很快的被大學課業淹沒,尤其我又念數學系,功課非常重,因此漸漸地就減少參與創作社群,也是在那個時候台灣線上小說社群也開始沒落,而我也離開了出版社,成為一個純大學生一枚。
我仍然在現在的生活中盡可能保持創作,這可能展現在業務簡報、知識分享中,然而如果有機會,還是想完完全全無後顧之憂的投入非寫實的寫作,甚至不要寫作也可以,就是有大把時間能讀小說故事,然後寫評論。
隨著影音和 AI 浪潮興起,我漸漸懷疑是否書本的這種閱讀快樂會慢慢被淘汰,尤其是你現在可以設計一個簡單大綱就直接產出一篇小說再行修飾,甚至你能直接產生漫畫或影片,所以就更加不敢投入更多時間在這一塊,怕浪費時間最後被 AI 取代。
如果能有時間精力再投入一些時間完成,就會覺得人生更加完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