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 软埋

Yxh66
·
·
IPFS

这是2015年,一位老妇人要检视自己的记忆。她已经八十五岁,但六十五年以来她无法想起二十岁之前的往事,她几乎淹死然后被水冲上堤岸。之后她重建自己的生活,但始终处于某种紧张状态,担心某种随时降临的灾难。

妇人寡居多年,儿子曾去沿海发达城市打拼。现在已经回到家乡武汉工作。他事业有成,在高档社区买了大平层和母亲一起居住。妇人对于分开多年后能有儿子陪伴心满意足。但新房子让她不安:宽敞的空间、墙上的景观画,被子的颜色,这一切所展现的财富。终于她发现,她过去的时光又回来了。

“他们会来抢走一切,”她对儿子喃喃说道,儿子则再三保证这些钱来路很正,他们什么都不需要担心。许多名字都浮出水面,她娓娓道来,却不明白其中含义。

她逐渐潜入自己的记忆,在脑海里她看到了十八级台阶,意识到这代表佛教的十八层地狱。她开始走下台阶,开始回忆起一件又一件往事:她的第一个孩子被淹死,她全家被杀害,她亲手掩埋了尸体----匆忙的软埋,只是把尸体埋在土坑里,没有棺木就盖上土。

这是方方2016年小说《软埋》的梗概(注18),这是一部引人注目、恐怖而冷静的著作,展开一系列环环相扣的神秘事件。一位妇人丁子桃的记忆,和他儿子青林一起努力调查她被掩埋的过去。

青林是一名建筑师,他和另一位友人去湖北西部考察中国农村消失的地主庄园。这些庄园曾是地主阶层和豪门望族的居所,但这个阶层在上世纪中神秘消失。青林逐渐发现自己就出身于这个阶层,他也了解到共产党在1949年建国后对这个阶层进行了屠杀。

方方的小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发行,这是中国最大的出版机构,也是最商业化的媒体。审查机构----在中国大部分审查都是自我审查---可能认为这些事件过于久远无关紧要。而且,方方是官方最知名和最认可的作家之一。最开始,发行方的兴趣似乎在于《软埋》可以成为畅销书(注19)。2017年4月,该书获得中国路遥文学奖,这是一个民间的独立奖项,用某位已故知名作家来命名。

之后方方第一次体会到挑战政府的历史叙事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在书籍获奖的同一天,一个自称“武汉工农读书小组”的组织谴责《软埋》是“反共大毒草”(注20)。2017年初,一些退休的高级党员干部就开始攻击这本书。到五月二十五号,发行方停印此书,书店也全部下架,这本书成为禁书。一年后,方方辞去湖北作协主席职务。2021年,卸任作协全国委员职务。

方方的秘密就是要曝光人民共和国的原罪:从1940年代末到1950年代初的暴力土改运动,几百万农场主被杀害,仅仅因为他们拥有一点点土地,大部分人的土地面积非常小。他们被称为地主,被描绘成恶棍,被全部消灭殆尽。

有人会质疑类似的土地改革对于中国是必要的----千万农民没地可种,而少数人拥有大量土地。许多国际观察家,包括联合国派遣的专家都认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继续土地制度改革。事实上,当国民党败退到台湾后,最早的举措之一也是土改。

但共产党的首要目的不是社会公正。它追求的是抹杀中国社会的脊梁:小规模土地所有者,他们建设了学校和道路,管理宗教生活,征收兵勇维持治安,上缴税收。正如郭于华在对马家庄园的调查中揭示的,消灭这个阶层对党的必要性,因为如此才能实现对中国社会的集权控制。

从许多土改实例中可以清楚看到,农民很高兴能拥有土地而无需对地主施以辣手。许多地主都仁慈待人,或至少无害于人。有部分很有社会责任感甚至支持革命。所以党必须派出积极分子去督促农民,这样他们才会谴责地主并实施暴力惩罚。这样导致了数百万人的死亡,通常是被活埋在他们自己的田地里,还被指控为不公平的祸首。这也是《软埋》记录的故事,女主角的家庭支持革命,当地的农民是在被积极分子鼓动后才对他们动手。

土改在中国是个禁忌的话题。2021年,中国互联网管理小组提交了一份清单,列举十项不能允许的“历史虚无主义”谣言(注21)。有一条就是很多地主都是好人,土改----至少是暴力的土改方式----是一个错误。

这个话题一直保持热度的原因之一是党试图美化土改的手段过于拙劣。党依赖的官方作家例如丁玲和周立波,写了一些简单化的关于好人农民和恶人地主的小说。还有外国的左翼作家如韩丁(William Hinton),写了一部读者很多的《翻身》,试图把土改运动洗白成严厉但公正的财富再分配。

这部小说是方方再次出发之作。她之前的小说大都是改革开放年代武汉的超现实描绘。但她无法忘却她成长时听到的那个故事。她母亲的好友一直担心自己的家族会把她“软埋”,和她所有的亲戚们一样下场,因为他们都是地主阶层。没有棺木的尸体会扭曲并被土壤分解,死者永世不得超生。方方年岁渐长,她决定要触碰这个话题。她大量阅读土改运动的资料,去湖北西部和四川采风调研。文献资料不够,她就自己采访,并阅读非官方历史学家的著作,比如高华。把这些信息源为基础,再加上自己的想象。

小说突出描绘了美丽的乡村和雅致的庭院,当时最兴旺的农户都住在这样的庭院中。和方方其它小说不同,这本书的口吻是缓慢和匀速的,读者被女主角的神秘感吸引----她是谁,她有什么可怕的秘密?

和胡杰的木刻画和油画一样,小说也是一种给失语者声音的方式,用艺术来填补史料的空洞。但和胡杰照亮大饥荒时代不同,方方探索的是土改运动这个更棘手的领域。

当然,小说本身就是对中国软埋历史的一个寓言。虽然女主角已经过于老迈无法面对过去,她儿子却可以选择。在他和友人的乡村之旅中,他找到关于家族故事的更多线索,他的友人催促他沿着这些线索去发现真相,但年轻人拒绝了。他还得在社会中立足,他害怕知道得太多。

后来,他的友人打电话告诉他,自己打算去推进此事并记录家族的庄园。他要写下发生在这些居住者身上的故事。当儿子和友人通话时,他意识到自己曾以为拥有的选择---遗忘---已无法持续。如果有人能唤起记忆,那么其他人就无法忘记。一份记忆就足以对抗失忆。

他心想,我选择了遗忘,而你选择了记忆。一旦你选择记录这些故事,那我又如何能遗忘呢?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