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影評:七人樂隊

Wu Ming
·
(修改过)
·
IPFS
·
內含劇透

電影《七人樂隊》令我扚起心肝(廣東話解:決心並持動力去做些事)去搜尋最近家的戲院有沒有此套電影上映。雖然很多專業影評對《七人樂隊》的評價只屬一般,不過知道故事大綱是由七個導演,每人負責一個故事,不連接地描繪每個年代的香港後,就算再一般的故事,我也想看各導演心中的香港。


最近上網買東西,通訊軟件的發達和方便,令我可以通過Whatsapp跟英國的商戶即時通訊。我也不知為何,我和鬼妹(沒有惡意稱她為鬼妹,只是外籍女生又過於見外) 由貨品,貨品價錢,聊到她唸法文,日常護膚保濕等,然後她發現我的電話號碼是+852 (香港地區號碼)她驚訝道 ”You are in Hong Kong! I always want to ask what does Hong Kong specialize in best?” 


這回考起我了,我應該怎樣說香港呢?我明明對香港如此熟悉,又突然語塞。我想了想道“Hong Kong is a spot as East meets West hub, economic growth with the surge of stock market and property market, we do trade and export too, but the role begins to fade with an ever lasting pandemic and geopolitical challenges. ” 


我見她再有提問,才把香港的風景相片發送,圖文並茂地加以解釋。我們聊香港也聊了超過半小時,感覺英國人喜歡聊天不辨事,剛巧自己又是一發不可收拾的人,彼此一拍即合,我更乘機拿了個折扣,送貨到香港。 


「香港是一個什麼地方?」不是一言兩語可表達。電影《七人樂隊》就是一個以十年作一個年代,每個故事也沒有連繫,唯一相同是大家都在說香港的故事。《七人樂隊》原名是《八部半》,初時希望拍出八個十年,八部短片,再加上一個香港未來的半個故事,可惜拍攝70年代的導演吳宇森因身體原因退出拍攝,故此八個故事成了七個,也刪去對香港未來的想像冀盼。


電影公映日,杜琪峰接受訪問,他表示,「拍完開心到死,看完整套電影,覺得香港很溫暖,我們在香港走過的日子,都很值得懷念,希望能帶溫情給香港。」看畢電影,我覺得有些故事很好,有共鳴,故事完結後仍存餘溫,但又不是每個故事也喜歡。


全套戲基本上可分為三種情懷,洪金寶的《練功》和許鞍華的《校長》屬「往事成追憶」。譚家明的《別夜》,袁和平的《回歸》,杜琪峰的《遍地黃金》,林嶺東(1955-2018)的《迷路》屬 「當下留不住」 ,而徐克的《深度對話》是 「未來不正常」。


情懷之一:往事成追憶


洪金寶主理的《練功》取材自50年代「七小福」的苦練功夫的情景,當時的的香港,治安欠佳,社會動蕩,物質匱乏,娛樂不多,不少基層青年會到武館學功夫,希望學一招半式傍身,一方面可強身健體,另一方面可增加工作機會。


寸金尺土下,武功師傅要找個空間大,負擔又小的地方教拳,最佳方法就是上天台綀武,所以每日黃昏,各家武館的師兄弟都會排列整齊,各自在天台練習國術拳腳,兵器,舞龍舞獅等。此短片就是帶出當時「天台武館」的盛況,是舊香港的一道黃昏風景。導演洪金寶突然在短片出鏡道:「光陰似箭,往事只能回味。」 我嫌此下太直白。


許鞍華執導的《校長》以60年代為背景,講述校長(吳鎮宇飾)與老師(馬賽飾)一段含蓄的愛情。聽說此故事的藍本來自司徒華的故事,而吳鎮宇演得實在好!我甚至覺得此故事什麼也一般,唯獨吳鎭宇無懈可擊,給他一個影帝名份吧!


在訪問中,許鞍華說她早已為這年代的故事寫了劇本,礙於資金龐大找不到投資者,正好為此project改成短篇故事,「那是我的啟蒙時期,打越戰,嬉皮士,我本身好乖好傳統,兩者好極端,有好深影響。」她透露曾是小學的代課老師,希望透過一對師生的關係和生活,拍攝有人情味的故事。


此故事沒有什麼,就是上一代人的情懐,愛在不言而喻,沒有擁有的渴望,沒有男女越線的色貪。愛如白水,無色無味,無跡無痕,但心房就只有他或她。


情懷之二:當下留不住


譚家明的《別夜》取材自80年代移民潮,女主角出身比較好,舉家打算移民英國,而男主角家境一般,決定留港。在離別前一夜,女方決定把初夜留給男生⋯ (我看到嘔血,因為太老土,頂唔順)


取景90年代的有袁和平執導的《回歸》,講述兩爺孫的相處。元華飾演爺爺,爺爺是上一代人,醉心功夫,孫女不喜愛功夫,只愛漢寶包。爺爺叫她乳名,她說:「我有英文名」 後來和爺爺的相處,令她喜歡上吃腸粉,中式食物,也對功夫充滿好奇,並教爺爺英文。這些生活點滴很溫馨,令人動容。兒子為下一代移民,決定帶女兒離開,孫女有日問:「爺爺,你為何不跟我們一齊走。」爺爺答他不慣,其實對很多老人家來說,他們的「一起走」和「不走」的決定也是出於愛。「不走」就是不想成為家人的包袱。


90年代的的故事,放眼於2022年,移民的命題依然是大趨勢,「走」與「不走」 是很困難的決定,是一埸人生的賭搏。爺爺留下了,孫女會回來嗎?爺爺一個老人獨自生活,人生最後一章時,又如何呢?


香港人的命運,彷彿在永劫輪迴。


杜琪峰的《遍地黃金》是我第二套最愛的短片, 以2000年代為背景,三位投機的年青人在茶餐廳討論股市,樓市。各人的投資經驗皆不足,但在那個炒賣瘋狂的時代,任何人只要肯下股海,樓市,都會賺到一桶金。 三個年青人演得非常自然,對白內容充滿共鳴。


記得那時,的士司機在說股票,茶餐廳收銀在談股票,連我離開屋苑見到清潔姐姐,清潔姐姐不懂科技也跟我說科技股,突然間人人也是祿叔-陳永祿(知名股評人), 有人說當每人也買股票時,你就要留意並及早離場,可是你離埸吧,股市樓市直線上升。 香港就是如此,漸漸地我們由穩打穩扎的天台功夫,演變成投機社會,樓市和金融成了香港的重大經濟支柱。


首映的訪問中杜琪峰笑言,「我一生追求什麼?就是不勞而獲,點知每次都不成功。」他指出,從六七暴動、80年代樓價大跌,科網股爆破,亞洲金融風暴,金融海嘯等,香港經歷多次大起大跌。「我拍這短片最想帶出貪婪和恐懼,應該貪婪時不貪婪,應該恐懼時不恐懼,遍地黃金又有咩用?」他預言:「錢搵錢,然後跌市,富貴轉移,以香港的地區特色,一定會重複再來,好快,明年或後年就有機會。」


其實2-3年前的香港遍地黃金,就算社會運動,移民潮開始,疫情第一波時,香港樓價依舊堅實不倒。不過疫情至今第五波,封關及隔離措施的撿疫安排繁復且嚴謹,令外資及人才撒走,沒有旅遊業帶動下,本地經濟由酒店,餐廳,旅行社,零售也奄奄一息,在全球經濟向下,加上銀行加息的陰霾。香港在種種悲情原因積累下,樓市終於向下。


然而人性就是如此,好市時物業能保值,跌市時還是Cash is King 。 有人說香港的一手市場旺盛,尺價港幣2萬,只是二手樓市向下。是的,因為一手樓有全新的裝修,像看見一個花容月貌的美人,妝下不留痕,心中存有幻想。二手樓老了,就算配套再好也是舊,老人化了妝也是老人,化得不好更嚇死人。


香港今時已不同往日,能否復反就不知道,不過日子還是要過。香港人依然要努力賺錢,在此城生存,社會往往以「希望」作魚餌,令人向上。然而,當人們不再存希望時,留下來只能見步行步,行屍走肉。


《迷路》是林嶺東的遺作,2018年離港多年的丈夫和家人歸來,卻發現物盡皆非,主人翁由任達華飾演,他在中環迷路,在尋找家人的路途上不幸地遇上不測。如果以故事來說結局有點過重,不過也可比喻為香港人對當下陌生的迷失,當我們想找回從前,越拼命地找,就越迷失,最後天人永隔終此一生。林嶺東在拍攝時曾表示︰「比香港更好的地方有很多,但都沒有我對家鄉的這份感情。」


情懷之三:未來不正常


七個故事以徐克的短片《深度對話》來作結尾實屬最好不過。此片像無無聊聊,但巧妙地引伸出香港的衰落。張達明飾演的精神病人,與張錦程飾演的醫生,展開了一場諷刺的對話。

醫生:你是誰?

病人:我是許鞍華。

醫生:你是男人還是女人?

病人:許鞍華當然是女人嘮,莫非你覺得女人不能當導演,你在性別歧視?

醫生:我沒有這麼說,那我再問一遍,你是誰?

病人:我是張曼玉。


原來眼中被叫病人的,不是病人是醫生,而扮演醫生的從來也是病人,不知不覺下社會上角色對調,不正常的人高高在上,有才有專業資格的人在被質問,被批判。看著一場嬉笑怒駡,不禁苦笑,不喜歡徐克,但拍爛手掌。此故事令我想起陳冠中的《北京零距離》,第三部份陳冠中以一個「毛澤東的腦袋」被保存作科幻故事的骨幹,看畢那章時,也是拍案叫絕。


看畢電影,我走出K11 Musea 的戲院往海濱逛逛,眼前的維港海旁多了些藝術裝置,可能自己看不明白,總感覺一切俗不可奈。 想起《七人樂隊》的七個香港故事,不是所有故事皆動人,但那些情懷的確是香港走過的路。我想起作者陳慧的《拾香記》,第一句是「原來回憶就是愛」。


七位前輩導演的香港故事帶出了昔日和當下,希望《七人樂隊》 有其下集,由新一代導演們創作他們的香港故事。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Wu Ming You don’t know until you try (I write when I have occasion, and sometimes I have no occasion. ) Wuming@liker.social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十一月的英國,一些近日隨想

人間不是好地方 - 《素食者》

獨立人格的冰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