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博

AGGOH
·
(修改过)
·
IPFS
·
如果不夠積極樂觀,一次次的拒絕和批判會被內化成「我就是不夠好」,這也是為何做研究、寫論文很容易抑鬱、焦躁甚至自殺。

讀博士就是個職業,沒拿獎學金念博大家反而會懷疑你的能力。

學術工作內耗極其嚴重,這市場是publication和參加研討會發表論文至上,不懂的人以為學術工作適合內向的人,但無論publication 或參加研討會都是一次次的人際角力和互動。選擇以學術為終生職業,也就代表著得接受無數次的匿名審查與拒絕,以及同儕之間台前台後的評論、辯駁和指正。

想申請研究經費或寫論文拿錢的話,書寫能力和對於課題、議題有沒有敏銳的觸角、獨到又有用的看法和立場更是關鍵點。絕對不存在什麼我只想好好教書、做研究、看書或寫論文這種美事。如果不夠積極樂觀,一次次的拒絕和批判會被內化成「我就是不夠好」,這也是為何做研究、寫論文很容易抑鬱、焦躁甚至自殺。

學術圈永遠有更高的梯子需要攀爬,要如何喜歡自己當下的生活就變得極其重要。「今天產量不好」,不好就不好,接受吧;好不容易寫千來個字,明天發現論證不夠嚴謹證據不充足;刪除鍵也只能忍痛按下去。

學術人對睡眠、精神狀況、光線、桌椅是否舒服都極其敏感。

往外需要強韌耐拒,回到書桌前更要坐得住、受得了智力上漫無邊際的垂釣,一天搞不好都不會有一條魚上鉤。


由我下指令AI 生成優雅知性圖書館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AGGOH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專欄作者、馬來西亞東方日報專欄作者、中哲博士生、佛家哲學專業、儒家哲學專業 https://button.like.co/hygoh95565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如果一切都無法持久,如何快樂?

人事都是多變的

週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