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不动了,躺平一小会儿

林安
·
·
IPFS
运营冬冬说8月通常是知识付费的大淡季,借此机会团队里的很多小伙伴都见缝插针地开始了半休假生活。有人刻意减少了工作量,有人出门旅行办公了,而我也决定少做点事情,让上紧发条的身心慢下来。

7月底有朋友来家里聊天,说到她身边有一些认识我的朋友纷纷表示:不知道林安最近在干嘛?

是的,我好久没更新了。经历了焦虑忙碌的7月后,能量很低的我决定给自己放一个小假。

运营冬冬说8月通常是知识付费的大淡季,借此机会团队里的很多小伙伴都见缝插针地开始了半休假生活。有人刻意减少了工作量,有人出门旅行办公了,而我也决定少做点事情,让上紧发条的身心慢下来。

其实说是放假,我们每天还是会工作。只不过不像7月那么“激进”了。整个8月,我给自己定的唯一目标是:把状态调整好,多做点重要不紧急的事。

我又开始跟很久没联系的朋友聊天了,互相了解近况;重新梳理了组织框架,吸收了一些新的小伙伴组织线下活动;把堆积在邮箱里的邮件全部处理掉;创作了一些一直想做,却没时间做的内容;出门散心、看电影、读书,度过了一些不求结果和产出的时光;把拖延了3个月以上的事情处理了一下……

一方面做清理,另一方面做疏通。

日剧《风平浪静的夏天》

这就是我8月在做的事情。原本以为集体休假的这个月会没啥会员加入,没想到月底统计的时候发现8月也仅比7月少了一点点而已,有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有新人加入。

冬冬说8月加入的很多会员,之前都观望了我们一段时间,参加过几场活动后决定加入的。这个现象带给我一些思考:

可能我们这种慢产品的模式,注定适合慢成长。自己迭代产品不能着急,用户消费也不着急。想清楚了再加入,不冲动消费,也挺好。这样每一个来的人,都对胃。

8月我新招募了一些线下活动的主理人,也招募了一些兼职撰稿人。最后发现报名的人中一大半都是会员,而且这些会员做事都特别靠谱踏实。

有次跟上海的几个新晋主理人开会,认真听了每一个人的发言,听到他们说感受到了我们不是那种做事急躁的人,做事风格稳打稳扎,慢慢地自己也被影响,想跟着我们一起用心把每件小事做好。

8月 4位会员在上海办的活动

当时听完特别开心,因为我们想传递和表达的理念,通过我们自己的言行传递了出去,被很好地接收到了。

(还不知道我们会员的,可以点击了解:一年时间,解锁百种自由职业,链接千位自由人

这个月,在看清并接纳了我们的慢基因和增长模式后,内心反而安定了许多。

我从读书时代起就是一个做题很慢的人,每次考场上别人很快就能做完的试卷,我总是要拖到最后几个才交。有时我也会怀疑是不是自己理解能力有问题,或者自己太笨了,看见别人每次都交卷比自己快,我也会焦虑不已。

毕业后我才明白,在考场上答题快并不能让一个人找到更好的工作,过上更好的生活。重要的不是答题速度,而是你对那答题的理解有多深。

回想我后来做的大部分事情,哪一件不是这样的呢?


一些回归平静的方法:

愉悦感公式、信息斋戒

在7月总结里我说,希望内心深处那个一直被林安PUA的林小安能慢慢长大,被看见与被允许。

8月的暂停,其实是为了让林小安多一些被看见和做自己的机会。当我开始认真去倾听她想做什么,并允许她去做时,我发现林安的状态也在一点点好起来。

她开始允许自己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了,也开始主动联系很久没聊天的朋友了。她尝试了早起健身,虽然没坚持下去,但是也不责备自己;她开始自发性地吃健身餐,居然吃瘦了几斤;她开始出门见人参加活动了,也开始重新记录生活中的小细节了。

参加线下旧物拍卖活动


当然,还是会有坏情绪时不时冒出来,但我自创了一个公式,很好地消解了它们。

这个公式是:

每天做不喜欢的事情的时间<1.5小时

做能够进入心流状态/做完有愉悦感事情的时间>3小时

每天放空/完全不处理工作,不回信息的时间>1.5小时(睡觉除外)

这样一顿加减之后,每天还是愉悦感占上风。这个灵感来自8月我看的一部韩剧《我的解放日记》,里面有一集女主角告诉男主角,每天给自己积攒5分钟的心动时间。

当这一天发生了好事时,在内心一秒一秒地数时间,无论那一天发生了多么无法忍受的事情,当你把这些心动时间叠加起来时,会发现这一天其实并没有那么糟糕。

所以我平时也会记录哪些事情我做起来比较平静和享受,就争取多做。

目前我的愉悦事物清单里有:

1.和喜欢/熟悉的朋友深度交流

2.学英语

3.早上运动

4.录播客

5.晚饭后散步

6.工作结束后躺在床上看电影

7.随心所欲地创作

8.纪录脑子里迸发的灵感

9.沉浸式整理信息

不刷社交媒体的时间里,我就在做这些事情。以前觉得一天不刷手机会错过很多信息,于是豆瓣、即刻、微博、朋友圈、小红书时不时打开刷新一遍。

这次我尝试了几天不看社交媒体平台,当我再次打开它们的时候,发现我并没有错过任何重要的信息,或者说别人的大部分信息对我来没有想象中重要——几天的“断网”,换来了一颗更轻盈的大脑。

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我过去的大部分焦虑其实都来自“信息焦虑”。每天有无数碎片信息,各种人的声音和意见粗暴地塞进我脑中,已经远远超出了我能处理信息的极限。

人都是喜欢对比的动物,一旦有了对比就容易焦虑和自我评价,吸收的意见多了会开始自我PUA,最后陷入“我怎么这么糟糕”“这么无能”的死胡同里走不出来。其实大可不必,都是一些本就不该存在的假性焦虑而已。

《每周工作四小时》书里提过一个概念叫“媒体斋戒”(A Social Media Fast),说的就是每隔一段时间主动断网,不看任何来自社交媒体和网络上的信息,用这种方式清空大脑,给自己一段时间去做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比如享受生活。

虽然我只浅浅尝试了几天,但是那几天真的神清气爽。再次回归时,我也养成了不再没事就去看看别人发了什么的习惯。想起谁了,我会集中一次性看完。

推荐被信息焦虑困扰的你们也试一试。




整体来说,8月对我来说是一个风平浪静的伪假期。我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让自己自然而然开始创作、工作和做某些事情的节奏。而不是用有限的意志力去逼迫自己必须做什么事情,再冠以“喜欢”的名义。

8月给我的感受是,人只有不那么紧绷的时候,才能慢慢感受出属于自己的节奏。

9月我会继续探索适合自己的工作、生活节奏,有任何新的感受也会在这里分享。

8月除了自由职业会员社群的常规运营外,还招募沟通了3座城市的主理人办了3场活动,对接了5个兼职作者的稿件,自己的自媒体频道也在保持更新。其余时间都在好好生活~

广州活动
北京活动

9月,一起继续好好生活吧🌞争取做到 Work&Life Balance⛽️


林安,《只工作,不上班》作者/播客「逆行人生」主播/自由会客厅品牌主理人。

代表作「 100个不上班的人」,持续调研跟踪自由职业、数字游民、远程办公等生活方式。


微博/公众号/小红书/b站:林安的会客厅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林安写字者,长期观察自由职业领域,喜欢一切新鲜、有趣、多元的生活方式与文化。 活着是为了创造。希望能创作出一部留世作品,它可以是文字、影像或者照片。 大陆已出版《只工作,不上班》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我们调研了320名自由职业者,发现他们“并不自由” | 数读自由职业002

2月复盘 | 既然逃避没用,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

90后对话00后、80后:年龄增长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