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究竟是谁?
01
从前,有一个年轻牧羊人,跟家人一起过着园田牧歌般的生活。
这时蛮子来犯,国王领着军队去迎战。蛮子出「大招」,派凶恶的巨人来叫阵:“你们这群胆小鬼!谁敢出来跟我单挑?”
刚好来军营给哥哥们送饭的牧羊人听到,怒火中烧,盔甲没顾上穿,刀剑也不带,直接操起一把投索,冲向巨人。大吼一声,他挥动投索,掷出的石子击中巨人额头。轰隆一声,巨人倒下。咔嚓一声,巨人头颅落地。就这样,巨人领了饭盒,蛮子们给吓跑了,牧羊人成了国家英雄。
这位牧羊人的名字叫「大卫」。
02
说到「大卫」,可能很多人会想起伟大的米开朗基罗和他的雕塑作品《大卫》。
但实际上,从15世纪初到17世纪,从文艺复兴走向巴洛克时代的216年间,仅雕塑而言,就出现了至少五件为人津津乐道的大师之作,换着花样歌颂这位平民英雄。
在我眼中,这些「大卫」可分为三个版本:「哇塞」、「卧槽」和「呦吼」。
战后「哇塞」版
代表作:老米的祖师爷多纳泰罗(Donatello)的大理石和青铜版「大卫」,达芬奇的恩师韦罗基奥(Verrocchio)版「大卫」。
共同特点:巨人的头已砍下,一处闸就跑赢了的黄毛小子暗自窃喜:“哇塞,我好棒啊!”
这两位大师可谓是沐浴着欧洲思想文化解放春风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弄潮儿。此时的普罗大众步出中世纪生活的悲观绝望,开始追求世俗享乐。爱是对美的渴望。而当时的美跨越了性别,超越了美丽身体形态的巧妙展示,更接近抽象的新柏拉图思想。
20出头的多纳泰罗初次试水。他创作的大理石「大卫」(1408-09)有着一张懵懂又似乎傲慢的脸庞,摆出S型身姿,秀出柔美大长腿。
时隔30年,他创作的青铜「大卫」(1435-40)轰动一时。美少年和大家赤诚相见,身材比例和身体结构曼妙得如真人活现眼前。若有所思的他嘴角泛起一丝魅笑。
据说,韦罗基奥找来达芬奇当他的模特,完成了这件「大卫」(1473-75)。好歹小正太穿上了盔甲(虽然我觉得这款式有点辣眼睛),拿起了剑,终于有了打架的样子。
战前「卧槽」版
代表作:老米版「大卫」(1501-04)
特点:大卫看着眼前拿着青铜长矛的巨人,犹豫了一下:“卧槽,真的要打吗?”
升级版大卫成了肌肉男。战场上一个短暂定格,一脸严肃的大卫脑中如千万只草泥马呼啸而过,电光火石间计算自己的胜算机率。
战中「呦吼」版
代表作:贝尼尼(Bernini)版「大卫」(1623-24)
特点:大卫冲向巨人,使出「旋风索」并吼道:“呦吼,吃我一招!”
17世纪的欧洲进入巴洛克时代。男女界定趋向现代主流标准,也趋于在运动中表现人物特质。据说,贝尼尼从达芬奇的《绘画论文集(The Treatise on Painting)》中偷师,钻研投掷者姿态,最终做出这个标配版投掷动作示范。此时的牧羊人既不带雌雄同体的暧昧,也不会让人产生健身教练的误会(神啊,请原谅人类的无知),化身为10头身的「狮子脸」勇士,接受人们多维度的膜拜。
03
看到这里,你可能有不少疑问。
“大卫究竟长什么样?”
“他到底是谁?”
“真有其人其事吗?”
这正如当年我思考椰子他叔叔「椰(ye)叔(su)」的事儿,也问过同样的问题。
真亦假时假亦真,无为有处有还无。
考古发现证明,大卫这个人确实存在,生活在约公元前1000年。他就是以色列联合王国的第二任君主「大卫王」。然而,他的生平记载只源于圣经文献,也就是说,文字与真实世界间存在着很大想象空间。
那问题又双叒来了。
“牧羊人大战巨人的故事是真的吗?”
在我看来,这个匪夷所思的故事更类似于亚瑟王传奇或是荷马史诗里的英雄传奇。特别是知道了牧羊人成王的大结局,更让我怀疑故事的真实性。
「成王败寇」不就是「胜利一方可以随意书写历史」的意思吗?给我们描述大卫王一生的《撒母耳记》和《历代志》就是最好例证。它们的作者和编辑者旨不在记录史实,而是歌颂大卫王的英明神武,强调他是一统江山,建立千秋霸业的真命天子。
看啊,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代伟人!他不但有手刃巨人的智慧和力量,还作得一手好诗,弹得一手好琴。最重要的是,他是牧羊人,如同你我一样尝尽民间疾苦,从底层一步步往上爬,最终成为坐拥天下的明君。当这么一个文武双全的完美之人成了国王,他是否对付过巨人、 甚至巨人是否存在已经不重要,因为巨人的设定就是为了被国王打败,就是用来证明国王的伟大。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