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正能量」之名,作伥鬼
(一)
没有任何意外,网暴者再次全身而退。
武汉一名小学生在校内被撞身亡,当人们还沉浸在孩子妈妈悲恸的哭泣中,噩耗再袭,孩子的妈妈从高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公众在惊愕中回望,才发觉这位可怜的母亲,在遭遇丧子之痛后,还曾体悟到这个社会更深的恶意:
汹涌的网络暴力。
质疑妆容服饰,点评身材样貌,咂摸一位已然崩溃的母亲,那腿上的丝袜与脚下的高跟鞋。
你很难想象这些人调侃、贬损的对象,是一位刚刚失去孩子的妈妈。而上面这些发言,与这位母亲所遭受的诛心式攻讦相比,已属“克制”。
这场网暴真正的恶,是以诛心之论,反诬受害者唯利是图,持悲炒作:
“想讹多少钱直说,别买惨!”
“不就是想多要点赔偿吗?”
“不要借孩子的死来炒作博流量了!”
什么是真正的恶毒?
我以为这便是世上真正的恶毒。
有一种声音认为,公众的滔天怒意指向网暴者是不恰当的,因为没有证据证明,导致这位母亲最终选择轻生的,是网暴者的言论。
斯人已逝。确实无法证明压垮这位母亲的最后一根稻草,是那些不堪入目的讽刺、诬蔑和毁谤。
但我想说的是,即使这位母亲生前连一条诬蔑她的网暴言论都没看过,即便她的轻生与网暴者没有直接关联——
这也不改网暴者的龌龊之态,卑鄙之恶,无论“恶”是否真的加之于受害者本身,这恶都是森然的、狰狞的,恶就是恶。
(二)
汹涌的诋毁中,有一位武汉本地大V的发言特别醒目,而极其讽刺的是,这位大V的名字是:
鄂有正能量。
这位坐拥百万粉丝的大V如今已被平台方禁言、销号。我没有兴趣一条条驳斥他的荒唐诘问,也觉得那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反攻回去的谩骂侮辱意义不大。
因为有句话说得好,冤枉你的人,比你更知道你有多冤枉。
孩子不幸身故,做妈妈的本能,是希望拼尽全力再为孩子做些什么。
这位母亲在剧痛之下,守在校门外哭诉,拉着横幅讨要一个“合理答复”。在我看来,这更多的是一种极度绝望与悲伤之下的情绪表达,她需要肇事者和相关方面一个深刻的、真诚的道歉,她需要一个出口。
做妈妈的,只是希望还能为自己的孩子做些事情。
你不能指责她闹事、不理性、情绪化,诬蔑一个母亲以自己孩子的命“讹诈更多赔偿”。别说百万,纵使赔偿金额提到一千万,也难以抚慰这位母亲心中悲痛之万一。
类似的想法和发言,丧失了为人基本的同情与悲悯,这不仅仅是冷漠,更是一种“事情都过去了,你还闹什么”的理中客式的恶。
不必一一盘点,类似“鄂有正能量”这类的发言,近年来常见于各类舆论热点之中,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言辞之荒诞典型,早已蔚然成风。
以至于使“爱国大V”和“正能量大V”这两个标签,在特定语境下,已然成为网友内心里心照不宣的贬义词。
这股荒诞风气,事实上对普通人的公共表达造成了某种“舆论霸凌”。
这无形中抬高了普通人公开发声和维护自我权益的成本,使得个体维权时遭遇体制性困境之外,还要在舆论场上,遭受以“正能量”之名实施的污名化构陷和道德审判。
如果以这套所谓“正能量”的标准去评判普通人的公共表达,那再斯文、再文明、再理性的言行,也有“夹带私货,屁股歪”之嫌。
以这套所谓的“正能量”标准去评判,那么当灾厄和苦难不幸地压在一个普通人身上,这个人除了默默承受这一切之外,不能有任何“非理性,情绪化”的不满、愤怒、抗争和权益争取。
除了对领导和组织的体恤慰问表示感谢之外,任何公开表达都可能被视为“别有用心”和“阴阳怪气”。任何温和地要求“合理答复”的诉求,都可以被合理怀疑为“背后有人组织”,“总觉得她在抹黑××!”
是的,我想你也很熟悉。这就是当下许多打着所谓“正能量”旗号发言的典型逻辑。
他们扛着所谓“正能量”、“爱国”、“警惕恨国党带路党别有用心者”等旗号四处出击,套用一种“理中客”式的行文范式,以阴谋论、诛心构陷和毁谤式引导为武器,逻辑自洽,不容置疑,在冷漠的内核之外精巧地裹着一层金光闪闪的外衣。
它的精妙之处,在于无条件地维护一种宏大叙事和权威主体,以获得某种“安全许可”。同时无底线地审视个体,实行道德审查,籍此收割臭味相投的“大棋党”。
(三)
而这样的荒诞在近年来的舆论场中,颇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疫情期间,面对普通人的困境和求助无门,他们扛着“正能量”的大旗搬出大是大非的棋盘:
“别在这个时候给国家添乱,不要给境外势力递刀子了!”
“就你家有老人/小孩/孕妇?别人怎么都能克服,你怎么就这么矫情?大局为重好吧!”
面对人祸式灾难,面对受害者悲愤下的情绪化表达,它们摇着尾巴,动辄给人扣上“恨国”、“有组织抹黑/炒作”的帽子:
“兼听则明,让子弹飞一会,别被负能量营销号带节奏!”
“又一个博眼球蹭流量的,过不了两天,就开始直播带货了吧?”
于是,我们常常撞见如斯魔幻场景:
指出问题的人,提出建议的人,变成了“受人指使”、“恶意炒作”、“刻意抹黑”的恨国党。而以荒诞逻辑回避矛盾、掩盖问题的人,竟摇身一变成为了舆论场上“正能量”的代表,杀人于无形。
我怀疑,除了在“安全”的范围内尽可能收割流量之外,这类发言者的驱动力,还存有一种投诚般的谄媚,即以自己的“乖巧”和“懂事”,寻求一种潜意识中巴结权力的幻象:
“队长!别开枪,是我呀!”
这是一种对同胞不幸遭遇的麻木冷漠,也是对那个模糊的,影影绰绰的“高墙”的阿谀谄佞。
(四)
乌托邦和理想国并不存在,读书愈多,愈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
世间并无完美的制度、社会和国家,我们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无限地趋近于那个理想和完美的社会。而这并不意味着,在这个过程中,不会犯一点错,不会出任何问题。
在这个朴素的道理之下,一个更朴素的底层逻辑是:
真正的爱国者和正能量,不是绞尽脑汁地回避问题、推脱问题、掩盖问题,而是站在公共利益的角度,亡羊补牢,解决问题,弥补漏洞,缝合裂痕,寻求系统性支撑和解决,杜绝被同一块石头再次绊倒。
正能量很好,一个理想的社会必然是洋溢正能量的。但在此之上,一个亟待解释的问题是:
我们到底需要一种怎样的正能量?
“正能量”不仅仅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不仅仅是一种普通人之间守望相助、心心向善的价值底色,它的内涵还应包含正视错误,解决问题,弥合裂痕,推动社会进步的观念合力。
如果普通人在灾厄之下,连哭泣和表达悲伤也被视为一种“刻意抹黑”的话,如果连丧子之痛下的公共表达也被诬为“炒作讹钱博流量”的话——
那我们所处的社会,只会在表面平静的“和谐”之下,暗藏危机。
我想无论是个体、组织、公众还是整个社会,都需要一种弹性,一种韧性,甚至是一种灰度,一种普通人基于内心最朴素的价值观,心底的那一丝丝包容、共情与悲悯。
一旦缺乏了这种弹性和韧性,我怀疑一个社会不是更坚强,更无懈可击,更完美无瑕——
而是会更易碎,更易燃。在那种平静之下,悄然涌动的暗流,有可能会吞噬掉所有人的岁月静好。
原文:以“正能量”之名,作伥鬼 Original 慧超 思维补丁 2023-06-05 06:25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