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为何丧失了理想和热情?

江上小堂
·
(修改过)
·
IPFS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面貌,而年轻人是社会精神面貌的主要方面。年轻人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就显得生机蓬蓬。年轻人萎靡不振,消极厌世,整个社会就缺乏活力。当下中国社会,年轻人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面貌就极为不堪,岁静、佛系、躺平、摆烂成为时尚和潮流,方兴未艾,各领风骚,消极的心态和生活愈演愈烈。 更为甚者,年轻人自杀案例越来越多。当代年轻人的总体精神面貌表现为缺乏理想和热情。那么,为何现在的年轻人落入如此境地呢?主要还是社会环境造成的。

从文化上来看,儒家思想强调顺服权威和父母,中国人长期处于父母的严厉管教和皇权的奴役与愚化统治之下,个体意识发展严重不足,历史上的中国人长期处于麻木与昏昧的状态之中,没有追求、没有思索、没有活力、没有抗争。鲁迅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他那个时代中国人的精神状态,麻木、冷血和醉生梦死。

但经过新文化五四运动的批判和启蒙,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精神状态比过去有了很大改观。他们怀抱远大的理想,富有极大的热忱,积极投身于致力于国家独立和强大的爱国运动之中。如此,才催生了中国近现代波澜壮阔的伟大革命,实现了国家独立。

这种理想和热忱一直保持和持续到改革开放前。但遗憾地是,理想和热忱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结果,让人大失所望。好在改革开放又带来了新的希望,理想和热情还是在短暂的沉寂后,又重新高涨。八十年代,年轻人的理想和热情在不断开放的环境下,从过去统一的目标日益多元化,学习知识和个人奋斗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年轻人关心社会的发展,将个人命运和社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虽然八十年代比现在更为封闭,但是社会大环境不断有新的变化和新的进展,给年轻人带来新的机遇和希望。

但这种社会的巨大转向可遇而不求。之后,在前车之鉴、个人努力对改变环境完全没有效果的无奈现实下,年轻人只得放弃宏大的理想,而专注于努力改变自身的处境上。“不能改变世界,就改变自己”。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容易改的和能够改的,基本都完成了。社会变化也趋于静止,年轻人的上升通道和机遇就越来越少。个人努力的边际收益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经济增长趋缓,外向性工作岗位减少,经济结构的转型滞后于高等教育的普及,年轻人就业越来越难。同时,劳动强度加大,收入下降。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沦落为脑力苦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的压力之下,为生存和职业发展所奔波,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耗费着青春和生命。内卷十分严重,加班成为日常,挤占了闲暇和休息的时间,小时劳动报酬率越来越低,生活过得十分疲惫。这样一来,热情也消磨殆尽。

教育经历也是导致现今年轻人理想和热情丧失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后,教育转向知识化,注重学生的知识获得。虽然三番五次提倡素质教育和“减负”,但皆无济于事。由于高考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机制,必然导致学校把升学率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学生在长年累月高强度的灌输教学下,丧失了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兴趣,不能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培养不出思辨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改革开放前的“开门办学”,虽然学得的知识少得多,但有自主探索的乐趣,能有童年和少年成长的应有快乐。相对而言,前者更不可取。

综而观之,当代年轻人面临的社会环境非常严酷,年轻人的发展空间十分逼仄。年轻人在教育和成长经历中,在进入社会后,背负着太重的负担,严重压制了年轻人的活力。在求学、就业,购房、婚恋和养育子女,都困难重重,始终处于过度和高强度的竞争中,没有片刻的轻松。竞争是必要的,但过早、过度、无止境和胜率过低的竞争则是病态的,会摧毁社会发展的活力,丧失创造力,不能保持社会的持续发展。枉费了青春和生命,却既不能有益于自己,又不能有益于社会,是巨大而可悲的浪费。物极必返,许多年轻人在过度竞争无果后选择躺平。但躺平之后会怎么样呢?当既不愿意内卷,又不能躺平或不愿躺平后,年轻人能重拾理想和恢复热情吗?

2024年6月4日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江上小堂不一样的角度!关注现实,追究历史,探寻未來。微信公众号:江上小堂之长吟野望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典故寻义
5 篇作品

“亲亲相隐”与“大义灭亲”相辅相成

二千年皇权专制,不折不扣尊奉儒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