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的颜色

茴香豆
·
·
IPFS
人之患(八)

加州湾区的漂亮丫头市里(Palo Alto),有一个私人捐给市区的小花园,以花园的最后一个主人命名,叫盖宝花园(https://www.gamblegarden.org/)。 这位盖宝,不是大众熟悉的那位好莱坞巨星,而是宝洁创始人的一位后代,名叫伊丽莎白,所以花园的名字是Elizabeth F. Gamble Garden。这个花园,是我成为数字游民之后最喜欢流连的地方之一,因为免费,有开放给公众的洗手间,足够的停车位,最重要的是,一年四季都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园里单独有一个玫瑰园,园中的玫瑰,多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其中几乎一半,来自中国,可能是因为伊丽莎白有个和她年纪差不多大小的堂侄,曾经在青年时期在中国传教游历六七年(1908-193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idney_D._Gamble)。

玫瑰的颜色,在野外被园艺家们发现之前,就大多是暖色调的,白玫瑰其实是后来筛选出来的。张爱玲有句名言,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她在24岁的时候,对人性就有如此感悟,有天分,也有后天成长环境的原因。

最近正在墙内大力宣传以及热播剧《玫瑰的故事》, 改编自亦舒的同名小说,里面的女主人公,叫黄玫瑰,故事我很久以前可能读过,早已不记得任何细节,这次也没有任何复读或者追剧的想法。没想复读,是因为亦舒早年的作品,我都看过,当时觉得虽然故事讲得很好,但是三观可能与我不符,且很重复。情节一般是,某大美女从小就美丽得惊人,然后利用容貌或者容貌被利用,或者终成“人上人”,或者早死。这次,因为女主角演员的个人经历成疑,墙外中文平台上的宣传翻车。原因是,虽然墙内和东亚各国这些年已经是笑贫不笑娼,演艺从业人员,特别是女性,还是被当成“下九流”,类似“扬州瘦马“的对未成年人的掠夺还是在大部分普通人道德底线之下的。这种流言,无论是不是谣言,唯一断绝的方式是正面澄清,并且不要和恶徒再有任何瓜田李下的瓜葛。

因为这部剧,亦舒又进入了人的视野,可是这次,她写的故事可能不会像以前那样好卖,因为她对自己年轻时的往事,和她对亲生儿子的态度,让不敏感的人也会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她以为的只由性别或者利益决定的。

网民谈论亦舒,一般会拿她和琼瑶比较。琼瑶的文笔,不如亦舒;但是为人,比亦舒强;编故事的能力,两人都不如金庸倪匡。琼瑶的运气,也好很多,中年以后,从《梅花烙》到《还珠格格》,恰逢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信仰无处安放的时。有闲有钱,所以才能造就林心如,赵薇和范冰冰这三朵小花。可惜名利场,暴富不详,这三朵花,也只有林心如看着能得善终的样子。

和亦舒,琼瑶差不多时候的女性作家,我少时唯一喜欢到省早饭钱也要买她的书的,是三毛。现在想来,是因为我其实一直知道,我的故乡,也在远方。她们三个,和那些小花们,到现在还没有谁达到古时李清照,或者花蕊夫人的程度,是经济和人格完全独立的女性,说得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和”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的千古绝句。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