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3 |心中的黑犬,看見我,也看見你|05

柏拉兔
·
(修改过)
·
IPFS
·
我來這裡是為了和一個舉著燈並在我身上看到自己的人相逢————托馬斯 · 特蘭斯特勒默

中金女員工結束生命的事情最近在網路上被熱烈討論著。這個女孩並沒招誰惹誰,離世卻被消費多日,公司闢謠不管用,網上也沒有什麼家屬發聲的痕跡,如果有,我想他或他們受到的爭議與苛責絕不會比“我妻之死」中的丈夫少。性別議題發展至此,越來越是戾氣的集中地。

網路行銷號不斷搜刮挖墳,女生的證件照和公眾號留下的文字被掛到滿天飛。你看,人活一世,想不留痕跡是多麼難,同樣,你何時被「看見」以及怎麼樣被「看見」也並不取決於自己。自殺之前刪掉再多的社交帳號、聊天記錄也沒用,好事者是這世間的判官,由他來書寫拼湊,你被黑化的一生。

鄭雯露在2024年7月1日選擇結束生命,離世時年僅30歲。儘管中金公司回應稱,鄭雯露的離世並非因為降薪或裁員,而是個人原因,輿論仍然一片嘩然。

網路像一把刀子,一層層剝洋蔥。有人爆料她畢業於浙江大學,成績優異,21歲時充滿熱情,旅行遊學,體驗不同國家和城市的生活。但在工作之後,尤其是近兩年中金降薪讓她沒有了生活的激情,推測她是被工作消耗了人生。這些人痛斥“努力無用”,人生何不躺平。

有人扒出她剛新婚生娃,遭受了產後憂鬱和丈夫的不理解,是丈夫讓她充滿了負面情緒。這些人指責沒有發聲的丈夫,認為他完美地隱身。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哪一位是在她的感情生活中深度參與、這麼有發言權呢?一上來就把問題歸結於單一性別對立,實在草率。

也有人說,大環境每況愈下,經濟持續走低,房地產價值極具縮水,鄭雯露這樣曾經的「金領」也深受其害。她在上海購買了價值約1500萬元的豪宅,貸款總額為1177萬元,每月需要還款5.68萬元,直至2053年才能還清,可近兩年房價縮水。房貸的壓力、站崗的壓力和降薪的壓力讓她陷入困境而選擇極端。中金公司曾以人均高達116萬元/年的薪資水平,受到網路關注和熱議。沒想到,三年後,中金的人均年薪下降了46萬元,降幅達了40%。但券商降薪幅度雖大,但仍月收入可達3,4萬。從經濟角度惡意揣度他人境遇的,很難說是不是落井下石。

更有甚者,說中金鄭雯露跳樓事件的本質問題並非房債壓迫、公司斷崖降薪,或者跟老公吵架,這些都只是誘發因素,本質問題是學生的考試思維害了她。學霸們(小鎮做題家們)努力學習考上更好的學校,畢業後進光鮮大廠,導致他們認為人生就是這樣易如反掌,殊不知,努力比不過智慧。智慧不是只知道努力,智慧是既知道努力,又知道認輸。可是芸芸眾生,有慧根的能有幾個?歸因於此的人沒有想過,這話的潛台詞是,沒有智慧就配這樣的結局嗎,或者說,你覺得別人沒有智慧才會做這個選擇?

在這個事件裡(是的,我不想輕易地把它定義為悲劇),有很多我們熟悉的故事元素。鄭雯露不管從外型還是能力,都是優秀而出眾的,曾經意氣風發地看世界,也曾站在封口年紀輕輕就百萬年薪,有千萬豪宅,有愛人相伴,但這些並不是能讓故事一定有好結局的必要因素。鄭雯露是怎麼樣的人、她有著怎樣的底色和過去、經歷了怎麼樣的情緒起伏、她需要什麼樣的靈魂共鳴......這些是我們「看不見」的她。

人只要活在世上,就要面臨不同的解讀,想像中的自己、真實的自己和別人眼中的自己,這是三件不同的事。在鄭雯露的生命中,如果她一直抱持著對工作的熱情、不婚不育不憂鬱、沒有買房站崗或仍在加薪晉升,這就能保證她的人生一帆風順了嗎?也許成功不是一次又一次地登頂,而是少了「被看見」的時刻。

英國前首相邱吉爾有句名言:我心中的憂鬱就像一隻黑犬,一有機會就咬住我不放。每到冬天,這隻「黑犬」就會更加張狂。這隻黑犬從年輕時就出現,並陪伴了邱吉爾的一生。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一隻黑犬,有時我們自知,有時我們不自知。有時我們幸運,遇到能解讀這隻黑犬的知己,有時我們不能。

我看到她的事是忍不住把她和我的朋友比較的。同樣優秀,同樣美麗,有好的工作,有愛人相伴,有朋友陪伴,可這些外在的標準和解讀只是一種帶著偏見成規的「看見」。

每個人都希望真正地「被看見」和「被理解」。有一個劇裡的學生問她的教授,什麼是真正的自我?我試著分析自己,像打開俄羅斯娃娃一樣分析自己最最最裡面的實心的那個小套娃,為什麼我那麼努力地尋找自我而還是不得章法呢?這個教授講起另一個故事,她說有人問過類似的問題,銀河係究竟本質是什麼?台下有人說是烏龜。於是教授問烏龜下面呢?下面是另一隻烏龜。在最最最最底下還是一隻烏龜。教授並沒有回答學生的問題,但是她看到了這個學生去尋找套娃和烏龜,教授肯定了學生,引領學生回歸到生命本身,自我本來就是未知和無限可能。

真實的世界,大部分人渾渾噩噩,小部分人甚至還很壞,只有很少很少的人擁有愛、情懷和智慧。來到人間,是很難很危險的事,有人天生愚鈍,有人天生就很敏銳,有人自以為是地「看見」別人,也有人因為有了「被看見」的需求卻沒有被真正看見而痛苦。

「我來這裡

是為了和一個舉燈

並在我身上看見自己的人

相逢

————托馬斯 · 特蘭斯特勒默」

所以,真正理解自己、看見自己的人與自己相逢,是多麼萬裡挑一的事。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