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漫談|變更管理 確保設計品質

子謙
·
·
IPFS
·
「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客戶的需求一變再變,如何確保每一次的設計變更的品質呢?

一款概念性(POC, Proof Of Concept)產品的規格,因客戶採用焦點團體訪談(focus group),持續收集終端使用者的感受與意見,而遲遲無法定案。好不容易確認了規格書的版本,專案經理反而擔心會被要求變更,還不願意啟動設計開發與審查。

於是我告訴他,既然客戶已經明確告知規格已經定版,眼見將影響到設計與試產的時程,我們應當盡快展開設計與審查作業,況且這屬於概念性產品,規格一定會再調整,一旦被要求修改,就應啟動「變更管理」。

攝影師:Nataliya Vaitkevich,連結:Pexels

所謂「變更管理」,指的是將為了達成目的,而意圖使之發生的「變化」所引發的問題,防範於未然的品質管理機制。而這裡的「變化」,又包含了計畫中的變化和突發性的變化。

在開發過程中發生設計變更需求,須建構一套完善的風險評估機制,事先做好預防與去除其不良根因,找出潛在風險因子,排除不穩定的因素,以減少失效可能性。那麼有甚麼方法可以用於變更管理,以防患未然,進而提升開發效率與確保產品可靠度?

豐田汽車於2003年11月7日在所有開發專案中,全面實施DRBFM(Design Review Based on Failure Mode),也就是基於故障模式的設計審查,在發生變化點的時候,用來識別和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

設計者必須專注在變化的範圍,徹底識別潛在問題,從設計的角度進行充分的檢討,並根據專家的專業與經驗,共同進行設計檢討與審查,透過驗證來檢視有無遺漏的因子,與確認對策的有效性。

我們可以利用以下五個步驟,來達成目的:

一、可視化管理:設計者專注於變化點並加以識別,把變化點轉化成以規格書、工程圖紙、物料等實體物件,進行可視化的辨別與管理。

二、 盤點與評估:設計者從變化點的起因開始盤點,同時收集各式失效模式,再以設計理論基礎,來思考這些改變會造成的影響與風險。

三、系統化整理:設計者透過DRBFM工作表,將步驟一與二產出的內容,以系統性的思維加以整理,並檢視是否有遺漏。

四、設計審查:從使用者的角度,模擬各式失效模式,由專案團隊與專家一同徹底的進行設計檢討,挖掘出已知與潛在性的問題與風險,進一步提出解決與預防對策,制訂相應的實驗與量測計畫。

五、報告審查:招集設計、工程、製造、品保等單位,審查各式報告,確認能消弭失效模式的風險,與預防措施的有效性。

變化無法避免,伴隨而來的便是風險。透過以上步驟,啟動變更管理,消弭失效因子,達到品質控管的目的。


讚賞公民策略聯盟

  • 文章內容,能對您有所啟發、感動或增加附加價值,請拍手、評論+【讚賞公民】!
  • 孤軍奮鬥,倒不如策略聯盟,若我有您想要的,來信結盟吧! 【策略聯盟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子謙管理與藝術的底蘊,科技與傳統工藝的融合,分享人生的經驗、職場上的歷練,藝術上的體驗,讓彼此互相學習與成長。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品味人生|造訪印度錫克教班戈拉·撒西比謁師所

品味人生|我的行李呢?

品味人生|候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