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黃老思想》
白話《黃老思想》
黃老 著
李耳 錄
嚴無 譯
夏朝
一、治水
大禹治水之道:流水有靜時,匯居於低處,故近於水道。以地道居,以虛道心,以信道予,以治道正,以能道事,以時道動;利益眾生,故無怨尤。
二、道汎
道廣啊,可以選擇;大功告成卻不據有,天下歸心卻不擅專;功成身退可謂小德,天下大同可謂大德;所以,聖人能致大同,由於不圖自大,才能成就其大。
三、江海
江海因為居於低處,所以才能成其廣大。因此,若想民聽從,須以民為本,若想民跟隨,須以民為先;處處為民設想,民眾自然愛戴。因為大公無私,所以天下歸心。
四、取天下
以太平得天下,禹若治水失敗,就不足以得天下。
五、道恆
王道非名非相,不因朝會於木帳而輕,若能守王道,則天下歸附。天地的合作,是自然而然,一旦有定式,就有終止日,知止才不險;有為的王道,不足以容天下。
六、大成
大器似缺損用不多費,大滿似激流用不枯竭,大直似口拙,大巧似簡單,大勝似顯然:動勝寒、亮勝光,趨勢明則可正天下。
七、道
道法可說,但無恆法;名相可稱,卻無恆相。萬物初始無相,有相衍生萬物;無欲極致以察精微,有欲極致以觀反應;會發現,有相即無相,差異在解讀,門徑在意識。
八、視之
人的視覺、聽覺、感覺都有範圍,皆是意識對物象的解讀,當意識極靜專一入定時,就能發現萬物皆是空幻;因此可知,高速運行的縈繞殘像,是萬物的成相原理,無從得知運行始末,但能用既有的現象,來推論宇宙的起源。
九、孔德
放眼所見,皆意識解讀;物象之道在意識作用,當粒子繚繞殘影成相,當粒子平行相成虛空,微觀運作有其必然規律,由於此規律的恆定,世間萬相才能續存,讓我們能考古知今。
十、道生
由無生有:如點成線,如線成面,如面成體,終成萬物;萬物作用,正對為陽,背對為陰,交互而成。
十一、道沖
道之用,沖也不滿;密雨啊,似物成相。可交流,能解讀,似光子,如粒子;厚實啊,就像存在,我不知誰造物,但道似先於誰。
十二、有物
宇宙初時混沌,有物名為太素,可稱時空元素;太素由意識虛擬,因此無法被分割,卻不斷增生擴大;最終,宇宙演化可預測,有為太甚必然反;意識宇宙在擴大,人行王道須方法:人類從世界、世界從宇宙、宇宙從規律、規律從自然。
十三、返
道的規律,物極必反;道的訣竅,柔能勝剛。萬物生於有,而有生於無。
十四、始
宇宙始於有為演化,演化最終極其不堪,故無為化以安眾生。封堵有為慾望,則眾生離苦,開展智慧才能,則眾生得樂。明因果護弱小,使眾生自在,停歇有為演化,使宇宙恆常。
十五、知美
世人都愛美好善,但有為就糟糕了;此有則彼無、此易則彼難、此長則彼短、此高則彼下、此意則彼聲、此先則彼後,這是必然的;所以,聖人持守無為以身作則,興萬物而任自由,為無為而不執著,大功成而不貪圖;能夠持守無為,才能功德圓滿。
十六、知其雄
君知其雄,而能柔靜,以利天下,恆德不凶,如赤子心;君知清白,而能忍辱,以成天下,任重道遠,其德純厚,安於質樸;君知恩賞,而能威罰,以律天下,恆德不二,無私無黨;物盡其用,人盡其才,不分族群。
十七、龍辱
龍與辱在於心,貴與患在於身;龍辱若驚何意?潛龍在下,得失都驚;貴大患若身何意?我執所以有患,若不執著還有何患?因此,為天下勝過自己,才足以託付天下;治天下隨心所欲,又豈能寄望於天下?
十八、其安
安則易持,常則易謀,脆則易斷,時則易行;在其無禍時處理,在其未亂時治理。
十九、為學
為學則外博求,為道則內心修;悟道則至無為,無為則合自然。
二十、自然
自然之理:風不老吹、雨不總下,天地尚且不久作,何況人呢?因此,政有道時,則人同道;政有德時,則人同德;政有失時,人失道德;人若同德,其政多助,人失道德,其政多亂。
二十一、知者
有智慧就不妄論。充實才能,關閉欲門,共享榮耀,患難同當,耐心聆聽,解除紛亂,如此深度同化,故而不可用親疏離間,不可用利害分化,不可用貴賤區別,同心同德才可貴。
二十二、知不知
通達一切最好,自認英明最糟;聖人之所以沒毛病,是因為能預防治理。
二十三、心
聖人永無私心,以百姓心為心。不因人而善待,是德善;不因人而信守,是德信;聖人治天下,融合天下心,知百姓所需,而為其操心。
二十四、不上
尊讓人爭,貴讓人盜,欲讓人亂,所以聖人治民:空其慾、富其生、安其心、益其能,使民永不受誘惑,約制智能於未亂,就能夠得到太平。
二十五、善
會走的不費力,會說的不偏頗,會數的不用算,會關的沒鑰匙開不了,會綁的沒結法解不開;聖人有本事拯救天下,使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此即正大光明。因此,善者可學,不善者可用,學不恪遵,用不因循,只如夢幻泡影,才是真知道。
二十六、盈
種植盈滿,不如足夠;鍛打太利,不久就損;財寶滿屋,無法可守;炫耀富貴,自取其禍。功成身退,才是天道。
二十七、知天
不用出門,能知天下,不必觀星,能知天道,走得愈遠,所知愈少;所以聖人,知不在行,明不用見,成不有為。
二十八、含德
德純厚者,猶如赤子,無害無畏,蟲蛇不咬,鳥獸不傷;筋骨柔軟卻握得緊,不知男女卻有反應,精純所致;整日號哭都不氣逆,和純所致;和是規律,和是協調;嬰兒順產,啼則氣強。未老先衰,叫做不道,須早防治。
二十九、為無
作無為,治無事,吃未壞,簡化問題,以德化育,想成大功,小處著手;世間的難原本易,世間的大最初細,所以聖人不造大業,才能成就大功。所謂輕易承諾難守信,見異思遷難處多,聖人必深明其理,才不致遭逢困厄。
三十、知人
知人則智,自知則明,勝人則力,勝己則強,知足則富,勉行則志,能守則久,留德則壽。
三十一、大上
最好,民知有王;較好,親譽如友;較差,敬畏如父;最差,依賴如母。政輕則民不信,政治啊重信諾,無為而致太平。所以,治道廢,計畫救助;令輕率,下有對策;族不和,謀劃私產;國昏亂,訪求賢能。
三十二、無名
君王若持守無為的王道,萬物自然歸化;若是復生欲念,則充實以道德,道德則有廉恥,廉恥而懷道德,天下就太平了。
三十三、柔弱
人活著有彈性,死了就變僵硬,草木生時柔韌,死了就變枯槁,因此說『強橫堅硬屬於死類,柔韌纖弱屬於生類。』兵強橫則敗,木強橫則伐;強大居下如根本,柔弱居上如枝葉。
夏后朝
一、不仁
宇宙如系統,萬物如程序;除了觀自在,眾生皆可算。世界生態就像風箱,季風洋流自有規律。既然萬物規律,多聞不如清修;地球生態的本命在海洋,只要祂不死眾生就好活。
二、善為
古人修道深通精微,難以形容勉為描述:參與則慎,未定則密,主管則容,共事則勤,聚集則公,復甦則播,盛滿則虛;依其情理,其道自明,細心培養,其道自生;持守道法,不求盈滿,故有餘地。
三、其正
為政仁愛,則民聚集;為政苛暴,則國空虛。禍常依福祉,福常留禍根,誰盡知禍福?沒有永為正,正會變為奇,善會變成妖,世人早知道;所以,規律而不分化,兼容而不排擠,取長而不迫使,明照而不監視。
四、唯與訶
應和怒罵,能差多少?愛好厭惡,相距多大?征戰刑罰,務必謹慎。
五、炊者
成事必躬親。曲高則和寡,偏信則闇昧,貪圖則無功,驕矜則無德;因為,貪婪無恥惹人嫌,所以別貪多務得。
六、執大
太平盛世的願景,使百姓樂於順從,但有為誘導就過分了;所以,無為之道淡然無味,其作法見不著、聽不到、估不了。
七、卅楅
車輪用三十木條環軸而成,容器用黏土製作燒窯而成,屋室用門窗建材構築而成,因此,器利憑藉物質實體,運用則須容量空間。
八、至柔
最微細柔弱的物體,能在最堅實中穿行,極微小穿透極緻密,所以知無為的好處;物理展現無為之益,世間少有能比擬的。
九、天長
生態所以能長久,是因為不求自生,故能長生;所以聖人不爭功、不為己,因為他無私無我,故眾人樂觀其成。
十、信言
真話不美,美言不真;智者慮深,多聞難知;善者不貪,貪多非善;聖人不為己,利人則利己。故天之道,利通於無為;人之道,功成於無為。
十一、絕聖
不干預,民便利;不加稅,民富裕;不鑽營,民安寧;上述三項,文理未足,故使有據:樸素自然,清心寡慾,知足常樂。
十二、於水
水最為柔弱,卻最能攻堅,因為它專注;水能鏽鐵、穿石、鑿山,天下無人不知,卻沒有能行的;故聖人說『為國受辱,稱國家主,為國受殃,稱天下王。』正論似反常理。
商朝
一、欲取
想要奪取天下,我認為不能夠,天下是神器,不能夠強奪,就是成也敗,就是得也失。萬物因果:有走就有跟,有光就有熱,有主就有客,有崩就有落。所以聖人不過甚、不好大、不浪費。
二、治人
治理天下愛惜為上,只有愛惜才得歸附,積德厚重才得一心,一心一德則無不克。大得民心可以有國,愛惜百姓才能長久,這便是積德深厚長保國祚的方法。
三、將欲
將要收拾,故使散亂;將要削弱,故使強橫;將要去除,故使不意;將要奪取,故使無備;這叫微明,能以弱勝強。雨密逃不了魚,兵機不可洩漏!
四、勇於敢
勇於衝動招殺禍,勇於謹慎無死地,敢與不敢,或利或害,其中禍福,又有誰知?必然之理:戰於必勝,說於必應,招於必來,料必於先;規律雖少,卻無例外。
五、至虛極
修行極致時,能洞悉真相,明萬物因果。因果報應是常情,知常情則明事理,心蒙蔽則做歹事;知常則能容,能容則心公,心公則當王,當王則懷道,懷道則長久,雖隱沒不倦。
六、善建
建得好不用修,抱得好不走脫,育得好不絕祀。德之專:修身則真誠、齊家則有餘、理鄉則敦厚、治國則善任、平天下則博大;治身以身德審視,以此類推,治天下就以天下之德審視。
七、抱一
神能使身心靈如一嗎?氣能像嬰兒般專注嗎?精能調深藍而無瑕嗎?國中民情都能通曉嗎?治亂樞機能夠靜守嗎?各方訊息都能通達嗎?生養萬物而無私,才能稱之為玄德。
八、得一
得一之功:天得則清、地得則寧、神得則靈、浴得則滿、王得則正;防微杜漸:清防滋生、寧防擾動、靈防倦怠、滿防不均、正防傾覆;因此,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君王稱孤道寡,並非輕賤自身,而是一於基本,所以,別當祿福的玉,別作硌腳的石。
殷商
一、望呵
慾望無盡啊!眾人唯恐不及,而我淡泊寧靜。永不停歇啊!眾人努力積儲,而我不要多餘。隱而不發啊!人欲彰顯我已知,人欲散佈我已曉。一望無際啊!眾人有為,而我獨憂,所求不同,我貴本質。
二、吾言
我說的容易懂也容易做,可惜人們既不知也不做;言有主題,事有大宗,人不知道,故不懂我,懂得人少,我成權威,所以,聖人懷才而不彰顯。
三、合抱
合抱大樹,有萌芽時,宏偉建築,有夯土時,攀登高塔,有起步時。
四、治大國
治國如煮羹。治天下以道,則惡民不邪,非其惡不邪,其邪不厲害;非其邪無害,治邪無惡法;能以正治邪,則歸於德化。
五、出生
一仗下來,三成健全,三成死亡;百姓謀生計,仍有三成險,又為什麼呢?生計於陌生。聽說會保命的:進山不必防虎,參軍不用披甲,因為,虎沒機會遭遇,兵沒可能加害,這是何道理呢?因為他不弄險。
六、若民恆
若百姓總不怕死,處死還有什麼用?若民眾總是死,則執法者該殺,人人得而誅之!因為民若畏法,才需要執法者;殺掉虐民的官,就是替天行道,不想官逼民反,就別用刑嚇人。
周朝
一、以正
治國以正,用兵以奇,得天下以太平;我如何知道的呢?忌諱愈多百姓愈窮,民愈多謀國愈昏亂,人愈智巧物愈紛擾,法愈繁雜犯者愈多;所以聖人說:君王為無為,則百姓自然;君王好清淨,則百姓敦厚;君王求太平,則百姓富足;君王欲無欲,則百姓純樸。
二、大邦者
大國之道,如水低流,孵養天下,給養天下;雌較雄亮眼,顯著宜為下。大國懷柔,則得小國;小國柔順,則屬大國;因此,或懷柔得,或得柔懷;故而,大國不過想兼併,小國不過要保障;使兩者皆得滿足,則大國該有擔當。
三、上德
無為之德才有德,有為之德就無德;德是無為而不得見,仁是有為卻不得見;義是有為且得以見,禮是有為更無真心,裝模作樣當然失道!治道廢才依德,德垮了才靠仁,仁倒了才仗義,義斷了才用禮;所謂禮,是停了忠信而開了亂源,愚蠢地用套路模仿表象;所以,大丈夫重忠信而行道德,去表面虛偽取真誠無為。
四、道生之
萬物道生而德養,利用而成器,所以道尊而德貴,雖無爵位而萬物依從;生物之道:誕生、存續、繁衍、興盛、停滯、病殃、療養、復興;生而不佔有,為而不控制,長而不剝奪,這就是「玄德」。
五、為者
有為則有敗,執著則有失,故聖人無為,則無有失敗。人們成事有恆心,但不敗事卻難,若能慎終如始,就沒有敗事了。所以,聖人異於常人,不願追求物質,而學無為之道,使萬物復歸自然,而不敢胡作非為。
故說:無為的政治家,不是使民精明,而是讓民純樸;民眾奸滑難治,是因為多欲求,所以,刺激慾望,是國家賊患,使民淳樸,是治國德政。
復歸自然使民淳樸,是為無為的兩大方法,通曉無為法可稱玄德,玄德是反演化,直到眾生幸福。
六、曲則金
彎則須軔,歪則須正;窪則欲填,壞則欲新;少則易得,多則易惑。所以聖人為天下執守,通達而不偏信,廣博而不短視,功成而不貪圖,德厚而不驕矜;只有不爭才得全功,故說柔韌最堅強啊。
七、走馬
天下大治,無須戰馬,天下紛亂,到處養馬。有珍寶的獲罪,不知足的招禍,貪求多的苦痛;真懂得滿足,才永遠足夠。
八、不祥
軍武是大殺器,好戰者勿掌兵。平時左為貴,戰時右為貴,因為用兵不祥,君子不得已才用;武器實用為上,不可精美,若精美則是好殺,樂於殺人,不能得天下人心。喜事以左為上,喪事以右為上,所以,偏將軍在左,上將軍在右,這是仿喪禮;授勳如同哀悼,戰勝如辦喪事。
九、張弓
天下之道好似開弓,從高處按往下處舉,損其有餘而補不足。天道是減損有餘而增益不足,人道則剝削貧賤以滋養富貴;誰能使天下均富?唯有道之君吧!所以聖人作為卻不倚仗,成功卻不居功,這是大公無私。
十、人之所惡
孤、寡、廢都是惡名,但王公用於自稱,所以,自益或有損,自損或有益。
十一、上士聞道
高人聞道,能苦行之;善人聞道,有時能行;痴人聞道,必然大笑,因為反常。所以說道:明似損費、進似倒退、平似同類、德似江海、廉似恥辱、廣德似缺、建德似隱,真摯似易;大域無區,大器免工、大音少聲、天象不齊,弘道無名;能法則自然,才得善始終。
十二、重為輕根
重比輕穩,清比躁明;所以,君子遠行必須有備,在外不比朝堂安全,萬乘之王不可輕率,輕率就會招致危亡。
十三、萬物之注
道是萬物之法,善人護行其法,庸人利用其法;好話可互利,禮敬可互益,人雖不善,何必排斥?因此,國立天子、設置三卿,庸人則爭相獻璧馬,為何自古以禮為貴?不就是能趨利避害嗎?故而禮道為天下所貴。
十四、我大
世人說我粗枝大葉,但圖大事豈拘小節。我有三必保:一為養士,二為節制,三為後發;養士則兵勇,節制則軍擴,後發則制勝;今若苛待士卒,且又冒然出戰,就死定了!銳養之師,戰則勝,守則固,若你善保此道,可建天大功勞。
十五、小邦寡民
小國寡民。不大興繇役,讓百姓安康,無大量運輸,無披甲上陣,使民生發展,吃得好、穿得美、活得樂、住得安,鄰國和睦相處,百姓活到老死,無須往來奔忙。
十六、潔有知
使我廉明,勉力於道,唯恐他途。不顧民生荒廢朝政,田地荒蕪倉庫空虛,卻錦衣玉食奢糜強橫,這是盜賊炫富,不是治理有道。
十七、五色
多彩招人看,遊獵讓人狂,奇貨引人仿,美味誘人吃,音樂扣人心;所以治之道,重實不重虛,故去其多欲,而執其要領。
十八、名與身
名與身愛哪個?身與財要哪個?得與失疼哪個?太愛耗費大,寶庫損失多;因此,知足則全,知止則安,才能長久。
十九、人之饑
百姓飢餓,是因徵稅太多;百姓騷亂,是因繇役不休;百姓為寇,是因民不聊生;執政貪婪終遭反叛,大公無私方得萬安。
二十、不畏
民若不懼法,則大亂將至;別限制自由,別不顧民生,只有不胡為,民才不胡為;所以,聖人要自知,別自以為是,要自愛,別妄自尊大。故棄蒙昧而要明白。
二十一、道佐
輔君主行王道,而非兵戈至霸;用兵止戈而已,紮營絕不濫伐;達成目的即可,無須爭強好勝;成功而不驕矜,止戈而不侵略,這是兵不強橫;師老兵疲,這叫不道,須早防治。
二十二、為士
好戰士不強橫,懂戰事不氣惱,能勝敵無可趁,會用人必謙卑;若能謙卑,則士忠誠,而樂為用,得其盡力。兵法說:『實者虛之,藏於無形,無有可敵,當然無敵。』沒有比無所適從更糟的,戰場如此就完了,因此若戰力相當,委屈反抗者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