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7焦点影人 | 朱晨亮:非虚构的界限、电影与当代影像之间的边界探索
本月,CathayPlay迎来本年度第二辑焦点影人——朱晨亮。
💭活动内容:非虚构的界限、电影与当代影像之间的边界探索
📅 活动时间:4月27日晚
🔗 活动方式及报名:线上讨论会,【报名 https://lu.ma/rg8jd5au】活动房间会于活动前一天邮件告知~
*报名的观众里,我们将抽取3位赠送单片点播的Voucher(兑换券),您可于活动前观看嘉宾的作品
*同时对于参加活动/提问的观众,我们会在活动中抽取赠送CathayPlay的会员优惠
他的前作《灵与岛》已经在CathayPlay上线
观看链接
cathayplay.com/parkland-of-decay-and-fantasy
(强烈建议你活动前看哦)
《灵与岛》
Parkland of Decay and Fantasy
2022年CPH:DOX - 新视线单元,丹麦
2022年FIRST青年影展 - 纪录片主竞赛单元,中国
2022年都灵电影节 - 国际纪录片主竞赛单元,意大利
推荐语:哥本哈根纪录片节入围桌面+伪纪录+直播,基于废墟的记忆清洗。
简介:假如,在死前那一刻,生前最后的执念会变成其最后的存在,其灵魂的特质,像手机短信一样以波的形式发射到未知的维度,那么在中国某不知名小岛上,有一座废弃游乐园,它就像信号塔一样接收着这些不同维度的波,与依旧辛苦生活其中的人们产生微妙的共振。若只看如今的荒芜,很难想到它也曾是娱乐消费的天堂,抑或是地下艺术的乐土,它是缩影,也是个例。
CathayPlay的影片分类为非虚构和虚构,有些电影节对于其分类为剧情片和纪录片。
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观众需求的变化,这种模糊正在变得更加明显。在网络搜索中,非虚构影片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包括了各种类型的基于真实事件或主题的电影作品,而纪录片则是非虚构影片的一个子集,更专注于以记录为主的客观呈现。
当虚构性的模糊性发生:传统上,虚构作品被定义为完全由作者的想象力创造的,而非虚构作品则是基于真实事件或事实的。
然而,随着创作者开始将虚构元素引入非虚构作品中,这种区分变得模糊起来。例如,一些非虚构作品可能使用戏剧化手法来增强叙事效果,或者通过艺术化的表现来呈现真实事件。
当出现虚构化的非虚构作品: 一些非虚构作品可能包含大量虚构元素,例如,对真实事件的夸张、夸大或改编,或者对事实进行一定程度的重构。这使得观众很难准确判断作品的真实性,因此,虚构和非虚构之间的界限变得更加模糊。
而电影与当代影像之间的关系和边界是一个动态而复杂的话题。电影是一种经典的艺术形式,通过故事叙述、角色塑造和视觉表达来传达情感和思想。然而,当代影像则更广泛地涵盖了各种媒介形式和跨学科的实验,包括视频艺术、虚拟现实、互动媒体等。这些新形式的影像艺术突破了传统电影的界限,探索着更加抽象、多样和互动的表现方式。
尽管二者之间存在着交叉和重叠,但它们各自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段和审美特点。在这个不断变化的影像艺术领域,创作者们不断挑战着边界,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作品,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并推动了影像艺术的不断发展与演变。
那这会带来问题吗?
创作者会在前期做不一样的准备吗?还是在剪辑台时设计着脚本?
非虚构影片的边界拓宽涉及到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呢?创作者会面临如何平衡艺术创作与事实真实性之间的挑战吗如何处理真实人物的隐私和尊严等问题?
当代影像的跨学科融合能带来什么?如何通过影像来表达和探索抽象的观念和主题?
作为导演和观众应该怎么期待这个发展?
更多的讨论就报名参加4月27晚的交流活动,有机会亲自与嘉宾提问🙋
焦点影人嘉宾
朱晨亮,1991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加州艺术学院导演系(CalArts),2022年,他被美国权威电影杂志Filmmaker Magazine评为世界25位值得期待的新导演之一,其长篇处女作《灵与岛》曾入围First国际电影节、哥本哈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等。他对于如何模糊现实与魔幻、纪录与虚构、电影与当代影像之间的边界有着执着的探索。过去一年多,他在墨西哥的山里体验生活,拍完了第二部长篇《控制下的愚行》,目前正在后期阶段。
交流嘉宾
杨潇是一位影音艺术工作者。上海大学毕业后,他与陈思思创立纪录双人组「穷山恶水电影小组」,作品关注于弱者社群的行动与记忆,并致力于挖掘其背后的抵抗美学。如《欢墟》关注于生态变迁下具有逃逸性的壮族即兴山歌;《备忘录》则纪录了上海封控时期流动劳工的影像行动主义。
此外他还为若干艺术电影担任分镜师、执行导演或剪辑指导工作,包括《路边野餐》、《南方车站的聚会》、《历历如画》、《秋田》等。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